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AIGC最新资讯  > 正文

美国法院裁定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不受版权保护 或震动媒体世界

2023-08-21 08:37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8月21日消息:从大型科技公司到好莱坞纠察线上的演员和作家,关于人工智能系统创造的艺术还是媒体的问题一直在争论。近日一位联邦法官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Claude2,Anthropic,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 Beryl Howell 支持美国版权局的裁决,认为原告 Stephen Thaler 的「Creativity Machines」创造的艺术作品没有符合版权保护的资格,因为「这项作品缺乏人类的作者,这是一个有效的版权发行的先决条件」。

在她的意见中,Howell 法官说:「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为参与,注册处给出的明确而简明扼要的答案是:不行。」

Stephen Thaler 是 Imagination Engines 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在 2018 年,他将 Creativity Machines列为一件叫做」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这个裁决可能会对好莱坞产生影响,以及他们愿意采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使用计算机生成整个场景甚至是电影和电视节目,不需要人类的帮助,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前景——只需看看 Secret Invasion 的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片头——这是好莱坞作家和演员罢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版权保护,意味着制片厂拥有自己的由 AI 生成的内容的法律权益可能受到质疑,很可能会迫使他们重新考虑对这项技术的兴趣。

这个决定是在 AI 兴趣激增之际出现的,这一兴趣是由今年 ChatGPT 的出现引起的。它的创造性生成了答案、读书报告和几乎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引发了企业寻找 AI 新应用和对其取代人类工作或引发意外危险的担忧。

此裁决承认人工智能处于早期阶段。Howell 法官表示:「随着艺术家们将 AI 纳入他们的工具箱以生成新的视觉和其他艺术作品,我们正在接近版权的新前沿。」AI 内容如何可以妥善地标明支撑其数据集的原始创作人也存在疑问,因为这些系统无法孤立地运作。

但是此裁决与之前的裁决一致,确认了艺术和其他作品需要人的因素才能获得版权保护。根据好莱坞报导,最高法院在之前的判决中强调了人与版权的因素,认为版权是「人享有自己才能或智力产物的权利」

这不是 Stephen Thaler 第一次将自己的系统置于法律审查的前沿。据 CNN 报道,他先前曾代表他的人工智能系统 DABUS,寻求关于食品容器和手电筒的一对专利,想要让他的创新机器获得全面认可,但美国专利商标局拒绝了他的请求,称专利只能授予「自然人」。他也在欧洲和英国尝试过类似的尝试。

Stephen Thaler 的律师、布朗纽里史密斯和汗律师事务所的 Ryan Abbott 表示,他们将继续推进这项案件。

「我们坚决不同意地方法院的裁决,」Abbott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法律明确,版权旨在通过鼓励创造和传播作品来惠及公众,无论它们如何创作,我们计划上诉。」

没有人真正知道美国版权法和人工智能的情况将会如何发展,但法庭案件已经堆积如山。例如,今年早些时候,Sarah Silverman 和另外两位作者就 OpenAI 和 Meta 模型的数据抓取行为提起诉讼,而程序员兼律师 Matthew Butterick 提起的另一起诉讼则指控 Microsoft、GitHub 和 OpenAI 的数据抓取行为构成软件盗版。

举报

  • 相关推荐
  •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 守护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在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该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及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发起,提出筑牢安全根基、强化技管结合、深化协同共治等七方面共识,旨在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十方融海:以开源生态为基,绘就“人工智能 +”产业融合新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圳企业十方融海凭借AI大模型研发、产品创新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成为行业先锋。其开源模型如OpenBuddy、小智AI等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实现多模态交互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覆盖教育、办公、养老、文体等多元场景。通过开放共享模式,十方融海有效降低AI应用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征程。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祝贺!诺云荣登“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领航企业百强!

    2025年9月8日,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指导意见后,诺云凭借AI营销创新实践入选“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百强榜单”,成为河南唯一入选企业。作为数字化营销技术服务商,诺云提供企业直播SaaS系统与私域运营工具,覆盖电商直播、企业培训等全场景需求。已服务超20万家企业,覆盖3亿用户,拓展至零售、教育等150多个行业,客户包括携程、华为等头部机构。诺云将持续深化AI技术应用,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 王忠林赴格创东智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9月11日,湖北省领导王忠林一行调研格创东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公司CEO何军汇报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智能平台、能碳管理系统等应用成果。王忠林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研发、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全要素智能联动,更好服务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伊顿助力皓扬数据打造 AI 算力中心标杆

    近日,备受瞩目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六大行动覆盖科技、产业、全球合作等领域。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勾勒出了宏大版图。北京皓扬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扬数据)作为国内 AI 算力中心开拓先锋,以覆盖全国的超大规模交付能力服务于数百家头部企业。两位创始人已在�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2025高交会机器人展以“人机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展会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公共服务等全产业链,汇聚宇树科技、优必选、赛博格等顶尖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最新成果。机器人正从工具转变为人类伙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 普适性覆盖人工智能典型场景 寒武纪产品技术优势凸显

    中科寒武纪科技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至70亿元。公司已全面掌握智能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研发核心技术,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获授权专利1599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扭亏为盈。寒武纪持续优化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新一代产品将提升编程灵活性、易用性、性能及能效。高盛维持对公司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至2104元,并调高2030年预期EBITDA及企业价值倍数。

  • 智惠家AIGC——打造中国AI 服务第一入口

    文章探讨了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化进程,重点介绍了我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赋能与应用落地的举措。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2027年新一代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智慧家AIGC响应政策,以社区家庭AI+教育场景为切入点,推出智能PAD等产品,通过免费使用策略获取用户流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电商、本地生活及供应链资源,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新型生活服务。

  • AI科普新星崛起:陈天桥用AIGC技术重塑知识传播

    大圆镜科普通过AIGC技术打造电影级科普视频,以严谨科学内容和震撼视听体验成为知识传播领域标杆。依托天桥脑科学研究院资源,团队将电影制作标准引入AI创作,实现科学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视频在B站、抖音等平台获得超1.8亿播放量,多次登上热榜并获专业奖项认可。从技术展示到价值创造,大圆镜科普展现了AIGC在科普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观众关注点从"是否AI制作"转向内容价值本身。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