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线上社交最新资讯  > 正文

《2023年轻⼈社交态度报告》发布:线上社交偏见多,四分之一年轻人还在「偷偷摸摸」玩社交软件

2023-04-27 14:16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当下,有关线上社交的刻板印象层出不穷,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一边期待社交自由,一边又困于社交偏见,不少年轻人甚至面临需要偷偷玩社交的窘境。哪些因素束缚着年轻人的社交?还有多少线上社交的偏见亟待被打破?近日,Soul App旗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了《 2023 年轻⼈社交态度报告》(下称“报告”)。基于近 5500 名年轻人的勇气回应,报告旨在洞察新一代群体的社交需求及偏好,在了解年轻人的社交困境的同时,一同打破偏见、拥抱“社交自由”。

报告指出,近六成年轻人拥有不到 2 个知心好友,社交App成为他们拓圈的主要途径,超半数年轻人在社交软件上交到了亲密好友。

此外,在使用社交软件时,约四分之一的年轻人感到“有点羞耻”,超六成则“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和“使用社交软件就是为了找对象”的刻板印象不同,调研显示,年轻人在开放式社交平台中更希望认识兴趣相同的朋友、分享生活和抒发情绪。

人均2. 5 个知心朋友,年轻人爱用社交App拓圈

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一次指纹支付或许只需要 1 秒钟,而想要找到一个谈得来的同好,却似乎成了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报告显示,年轻人平均拥有2. 5 个好友。其中,近六成年轻人知心好友不足 2 个,拥有 3 个以上好友的人占比42.47%,还有12.04%的人在现阶段并未遇到知心好友。

快节奏的生活,被压缩的社交半径,在这个人均社恐的时代,年轻人陷入交友困境。数据显示,过半(51.26%)年轻人觉得现实中认识新朋友困难。且相比文化娱乐更为丰富的一线城市,身处三四线城市中的年轻人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现实生活中交友难之所以成为一种“通病”,背后原因多样。其中,超七成年轻人将矛头指向社交圈子固化,此外,不善社交、线下社交有压力,以及参与线下社交时间和经济成本高也是导致交友难的两大“病因”。

现实难以满足交友需求,年轻人开始探索更多方式实现拓圈。数据显示,66.49%的年轻人选择通过社交App认识新朋友,这意味着,“线上社交”已经成为年轻人连接好友的主要通路之一。

超1/ 4 年轻人玩社交App有压力,法律从业者“包袱”最重

虽然社交软件让磁场相似的年轻人更容易遇到彼此,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谈“社交App”色变,既不希望在网络这层面具下对方知道“我是谁”,又不希望身边认识的人知道“我在玩什么”。似乎在很多人心中,玩社交App早就被划入“羞耻行为”行列。

报告显示,在使用社交软件时,有65.13%年轻人对于别人知道自己玩社交软件并不在意,但还有26.51%的年轻人会感觉“有点羞耻”。

“社交羞耻感”依旧存在,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有差异。“如何看待玩社交软件的女生”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女性似乎更容易被贴上偏见的标签。这种情况在报告中也有体现,相比男性,女性在玩社交App时更容易产生羞耻感,占比达28.1%。

不止性别,社交羞耻感的差异还体现在职业上。法律从业者、零售从业者、⾦融从业者是最容易产⽣顾虑的职业TOP3。社交自由于他们而言,似乎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实际上,报告中也呈现了向好的趋势。个人主观感受之外,使用社交软件的人,在他人眼里到底是什么形象?数据显示,多数人持正面看法,66.14%的年轻人认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另外,年龄越小,对线上社交的态度越开放,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 00 后,正扛起“社交自由”的大旗。

这表明,外界对于社交软件的态度是开放的,年轻人不应囿于“社交偏见”而给自己设限。放下心中的“牢笼”,我们可以拥抱更大的世界。

八成年轻人主打“兴趣社交”,“智性魅力”是最 佳吸引力

羞耻感的产生,大多源于对社交平台的误解迟迟未被破除。

有一种声音是,玩社交的人多抱着不纯洁的目的。但事实是,年轻人的社交普遍围绕“兴趣”展开。相较于社区类App、Dating App等平台,约八成的年轻人选择使用兴趣社交App。

近两年,以Soul为代表的新型开放式社交App快速崛起,为年轻人发展兴趣、认识同好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数据显示,在使用此类社交产品时,62.99%是认识兴趣相同的朋友,分享生活的有62.13%,抒发情绪的有58.47%;谈恋爱则没那么重要,只占36.72%。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通过展现真我交到“赛博好友”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愈发重要,他们期待更多的走心互动与情绪共鸣。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玩社交的人大多是loser”。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今社交软件上受欢迎的用户类型TOP5 依次为:生活美食家、运动/旅行爱好者、知识大咖、时尚潮人、职场精英。在实际生活中,在社交软件上“圈粉达人”许多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魅力选手”,他们热爱生活,不断点亮技能点,也让线上社交平台成了“大神们”的卧虎藏龙之地。

“负能量”退退退,年轻人对“幽默段子”上头

很多人片面认为,年轻人对现实的不满无处发泄,转而在线上倾倒情绪垃圾。而报告列出了年轻人线上社交的八大“雷区”,其中占首位的就是“抱怨和负能量”,避雷人数超过六成。此外,性别纷争、饭圈拉踩、软文带货、炫富照片、伤感文案、身材照、秀恩爱状态,也都是他们选择避雷的方向。在年轻人看来,在社交软件上找存在感的会被直接略过,输出极端观念引战的更是大可不必。

社交时,总有一些行为或内容会触碰到年轻人的“警铃”。其中,“性别纷争”是男女双方共同的“高压线”,近六成女性会“绕道走”。另外,女性对饭圈拉踩方面更不愿碰,而男性在炫富照片和秀恩爱状态更在意,大家都希望线上社交是能量加油站,而不是情绪垃圾桶。

社交内容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根据报告数据,在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内容TOP5 中,不管男女性,都对“心情记录、幽默段子、旅游记录”类内容上头。和传统认知中不同的是,男性比女性更爱心情记录,女性则更对幽默段子感兴趣。不论处在哪个年龄段,年轻人对热点评论类内容的喜爱均高于好物推荐,并且年纪越大差距越大。

在开放的社交理念下,年轻人更期待心灵上的共鸣;他们彰显个性,让同好的“雷达”准确发现;面对自己悉心呵护的友好社交氛围,他们不容许恶意内容、垃圾内容随意混入……年轻人正推开“社交羞耻”的大门,通往“社交自由”。

当人们对于社交平台的偏见不再,一个更加友好、善意的社交环境被一同构建。年轻人也会更加自信地在社交平台展现真实的自我,与志趣相投的同好,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交图景。《报告》指出,超一半(52.41%)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交到了亲密好友。

社交平台之所以能成为年轻人的快乐源泉,并不只是因为它能提供情绪的出口、有爱的交流、趣味的体验,更是因为年轻人能通过它建立长久的友谊,沉淀深度的关系。此次Soul发起调研,希望能打破对线上社交的刻板印象。

当摘掉凝视的有色眼镜,每个人都能够给线上社交一个新的定义。平台可以是一片“田野”,供你完成人类学观察;可以是一个树洞,让你倾吐所有的秘密;还可以把它用作资源捕手,获取行业先机;也可以把它当做兴趣网络,链接更大的群体。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社交,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茫茫人海,遇见另一个自己。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苹果AI落后原因曝光!2023年关键决策失误

    苹果在AI领域的滞后发展,可以追溯到2023年的一次关键决策失误。苹果AI团队在2023年向CEO蒂姆库克提交了加倍预算的提案,希望购置更多GPU以加速AI开发。导致苹果在AI领域发展滞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出在库克身上,库克被指不愿为产品团队提供清晰方向。

  • 首部45.44亿夺2023年票房冠军!张艺谋执导《满江红2》来了 2026年见

    据欢喜传媒发布的公告显示,正在筹划张艺谋执导的新作品《满江红2》。公告中指出,《满江红2》将于2025年下半年筹备,年底开拍,2026年与观众见面。在张艺谋看来,电影《满江红》也在表达一种传承,把一种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 2025 Z世代AI使用报告发布:AI造成虚拟沉迷?超八成年轻人在AI辅助下建立真实关系

    2025年,话题中心依旧属于AI。如果说2024年,AI更像是部分科技、互联网圈层关注的新叙事。当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AI创造了实际的收益,收获了AI带来的情感陪伴,提升个人生活的幸福感,AI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 闪购,年轻人的即时多巴胺

    宝女士这两天很忙,除了要整理家里的母婴用品,还要抽空翻找手机里的闪购订单,搜寻有没有更贵一点、再贵一点的东西。4月15日,自2018年开始布局即时零售‌的美团,正式面向C端推出“美团闪购”品牌。在美团App里,美团闪购现在已经提级至一级菜单。为了告诉大家“30分钟好货到手”,一向正经的美团在官微整起大活:连续三天,买啥送啥。不管过去你在美团闪购买了啥

  • 这届年轻人,不去医院排队了

    减肥界正刮起一股“郭敬明减肥法”的风。所谓“郭敬明减肥法”,精髓就是“饿”,比如前三天全天只吃1个鸡蛋+1根玉米+1根黄瓜。但过度节食自然有副作用,“饿到下午三点多饿得我抓心挠肝,狂炫两个大馒头”,刚尝试郭敬明减肥法的小花还发觉,自己上楼时,心脏咚咚咚,像跑了800米,“我先撤退了,坚持下来郭敬明减肥法的朋友受我一拜。”茜茜也曾尝试过节食,但

  • 当科技撞上命理,年轻人为何钟爱AI算命?

    在2025年的社交媒体,DeepSeek的爆火带动了AI产业。AI算命在网络上风靡,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社交话题。这场科技与命理的碰撞,最终揭示的或许不是未来的脚步是一代人在现实挤压下寻找出口的短暂集体叙事。

  • 豆包斗元宝,开始拼社交

    腾讯和字节跳动两大互联网巨头近期将各自AI产品"元宝"和"豆包"接入微信和抖音生态。元宝微信账号可直接添加为好友,支持文字语音互动、公众号文章解析等功能;豆包抖音号则入驻消息页,提供基础问答服务。两大超级APP正尝试将AI融入社交场景,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来获取用户。相比独立APP,这种"AI好友"模式能更自然地触达用户,但功能尚不完善。�

  • 姜文忠告年轻人:多用点脑子 少用点手机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出席电影大师班活动。活动开始前座位已被影迷坐满,姜文以休闲装扮亮相,引发观众热情。他建议观众放下手机多用脑,分享了自己62岁仍保持记忆力的秘诀。在半小时交流中,姜文畅谈数十年导演经验,鼓励年轻人多尝试,特别欣赏半路出家的电影人。谈及"爹味"话题时,姜文直言不回避年龄身份:"我就是爹,不能假装少年"。活动全程妙语连珠,展现真性情。

  • 挖野菜成顶流,这届年轻人太会玩!

    要数春日最热门的社交局,非“挖野菜”莫属。当传统的春日踏青遇见年轻人,画风就变了。在品牌营销中,更应该关注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设计出更加符合现状的产品和营销策略。

  • B站喜马纷纷入局,年轻人需要“能看”的视频播客吗?

    B站近期积极布局视频播客领域,邀请《无聊斋》《故事FM》《忽左忽右》等头部播客节目入驻,并提供流量和现金激励。3月26日上线首档自制视频播客《一麦三连》,采用录音棚对谈形式,首期播放量超150万。喜马拉雅也推出视频播客《行走的思考》,累计播放589万次。目前国内视频播客可分为四类:圆桌对谈型(如《一麦三连》)、远程连线型(如TIANYU2FM)、动画型(如《菠萝油子》)和纪录片型(如《行走的思考》)。虽然视频播客制作成本高、周期长,但平台支持和广告主需求正推动创作者尝试。数据显示,美国30%播客听众通过YouTube收听,而国内用户对播客的认知仍以音频为主。头部播客多因平台政策推动视频化,中小创作者则更主动尝试。视频播客能否改变中文播客"小众"认知,带来新商业可能,仍需观察。(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