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家用投影仪最新资讯  > 正文

ALPD激光显示抑制散斑行业领先

2023-03-23 13:3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家用投影仪的全面普及,带动相关光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革新,光源技术也从原来的灯泡光源发展到LED、LCD光源,乃至更加先进的激光光源;因此激光投影产品市面应用愈加广泛。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线上市场激光智能投影产品销量同比2021年增长超过130%(不含激光电视)。

事实上,同是激光光源的投影仪也有不同的区别,特别是在体量较大的家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目前成熟的主流方案仍然以ALPD为主的激光激发稀土技术;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全色激光(又称纯三色激光)技术,近年来,每一次发布一个全色激光投影新品,就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说全色激光效果好。今天,我们就从抑制散斑的角度,详细对比一下ALPD和传统全色激光的效果。

全色严重的散斑,影响观看体验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散斑?我们通常将激光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时,从粗糙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散射光会在传播过程中相干叠加,在空间形成随机无规则分布的亮斑和暗斑,称之为激光散斑,呈现出画面磨砂感类似毛玻璃状形态。如下图所示,无散斑(图左)和有散斑(图右)的对比。

传统的全色激光技术,是由三基色光直接对应的激光器发出成像,避开荧光直接使用红绿蓝三种激光作为光学引擎光源的技术,它是未经过二次光学光谱融合处理简单直接的用于投影领域,光源之间的强相干性会使得投射光在空间上形成重大缺陷——散斑。

虽然有些家用投影仪采用了激光技术,但是采用的是传统的全色激光显示技术,从而导致三色激光投射到视网膜之后,颜色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有些家用投影仪在投影中使用了纯激光作为光源,在画面上产生了无序的干涉,形成了随机的无数亮暗点。

而这些无数的亮暗点,不仅、会严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降低显示质量,进而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感,市面上很多厂家都五花八门的宣称各种抑制散斑的“秘法”,基本都是采用振动方式的简单原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散斑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ALPD抑制散斑“独占鳌头”

3月21日晚间,某投影品牌发布全色激光新品,全程都在强调自己的消散斑技术已经行业领先,并且做到了抑制体验的第二等级。

但是,完全没有散斑的ALPD激光,则是完全“独占鳌头”。因为ALPD激光一举扭转了传统RGB三色激光产品推广的最大瓶颈--“散斑”问题。

激光作为一种单波长的点状光源,具有相干性,使得其可以在科学仪器、检测设备上得到很好地应用,但到显示画面上,就易出现圆形或条纹状的干涉波纹,给观看者一种“眼睛看花了”的感觉,极其影响观看体验,对于戴眼镜的观众感受更为明显。

ALPD 激光显示技术,以激光激发稀土材料,通过扩大三原色频率范围,改变光源单一指向性,产生多样复杂相位差的方式,有效消除散斑影响。整体观感效果更为清晰通透。

资料显示,ALPD激光显示技术由激光显示领军企业光峰科技(688007.SH)于2007年发明,该技术也是第一个真正大规模市场化、亲民化的激光显示技术,让普通大众消费者能享受到激光光源带来的高亮度,高对比度,节能环保的独有的视觉体验。以家用产品为例,每100台家用激光投影仪,约有90台采用ALPD激光显示技术。

历经十余年时间,光峰科技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始终保持着高质量拓展应用,持续提升激光显示视觉效果,并坚持技术产业化路线,坚持满足商业化需求,从而构筑起光峰科技的硬核技术壁垒。

综上所述,投影行业的发展需要共同去推动维护和监督,求发展是创新的源动力,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眼界要放得更远,只有真正做出适合消费者友好体验,健康绿色环保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企业,不管什么创新技术有多少缺点和弊端,都能一一解决,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和产品本身承载的价值。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行业领先!小米YU7全系电池包拥有超16重防线

    日前,小米汽车发布最新一期答网友问中解答了小米YU7在电池包防护方面做了哪些提升?”这一问题。 小米汽车表示,小米YU7全系电池包在安全防护上采取了多项措施,硬核物理防护提升至16层及以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比如在底部防护方面,我们构建了三重防线。 首先,我们在底盘前部新增了强度达到1500MPa的防刮底横梁,能在行驶过程中先抵挡掉路面石块的撞击,为�

  • 行业领先|DuDuTalk实时流工牌重磅首发,实现从事后到实时的颠覆性跨越

    文章主要介绍了DuDuTalk推出的4G实时流拾音工牌如何解决企业管理痛点。当前企业面临数据滞后、风险后置、经验依赖三大痛点,导致决策迟缓、品牌受损。该产品通过4G实时流技术实现秒级音频传输,让管理者远程实时获取现场信息,突破传统录音回放的低效模式。典型应用场景包括:1)销售赋能,实时指导新人避免失误;2)客户服务优化,及时干预纠纷;3)跨地域商务谈判,异地团队如临现场;4)安防监控,立体化预警;5)电力巡检,主动防控。该技术不仅实现技术升级,更推动管理思维革新,让企业从"事后复盘"进入"实时驱动"时代。

  • 用领先技术破局,TCL电视以技术普惠战略树立行业标杆

    2025年第一季度,TCL电视全球出货量达651万台,同比增长11.4%,其中Mini LED电视出货量激增194.5%,市占率28.8%跃居全球第一。在国内市场,TCL电视618大促期间成交额登顶多平台榜首。文章指出,消费者需求正从"唯价格论"转向"唯价值论",75英寸以上大尺寸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45.4%。TCL T6L Pro新品通过"蝶翼星曜屏"实现7000:1超高对比度,配合"万象分区"技术提升控光效果,搭载1300nits绚彩XDR和量子点Pro2025技术,支持96% DCI-P3色域。灵控系统3.0实现0.7秒极速开机,支持NAS协议播放。这些创新技术使TCL在疲软市场中实现逆势增长,体现了"技术普惠"理念。

  • 三星电竞显示器“黑科技”频出,奠定行业技术新基石

    三星在电竞显示器领域持续创新,推出多款突破性产品:G90XF采用裸眼3D技术,通过眼球追踪和视图映射算法实现立体景深;500Hz刷新率的玄龙骑士OLED G6(G60SF)搭载QD-OLED面板,0.03ms响应时间创行业新标杆;57英寸双4K巨幕Neo G9(G95NC)以240Hz刷新率和DP2.1接口提供沉浸式体验。这些产品通过高刷新技术、AI 3D视频转换功能和全链路生态构建,推动电竞显示进入三维空间新时代,同时解决传统3D技术的眩晕痛点。三星还建立3D内容生态,与游戏厂商合作加速3D内容规模化落地,重新定义显示技术边界。

  • 行业最强小折叠!小米MIX Flip 2外观首次揭晓

    小米MIX Flip 2此前已经官宣,将在本周四正式发布,今天官方终于公布了新机预热视频,展示了部分外观细节。 新机采用了全新的金色配色,背壳还有格子纹理,应该依然会主打时尚风格。

  • 手机行业唯一!OPPO小布助手首发深度执行:一句话让AI替你打工

    日前,ColorOS宣布OPPO小布助手首发深度执行,OPPO Find X8系列、OPPO Find N5系列及一加13系列已开启全量推送。 有了深度执行,用户只需一句话,AI自动生成旅行攻略、拆解商业报告、追踪政策趋势,还能生成PDF 可视化网页。

  • “速洗”成行业槽点!海尔云溪洗衣机凭此成TOP1

    海尔云溪洗衣机通过AI直驱技术解决了夏季洗衣痛点:传统速洗模式常洗不净,而云溪4.0系列在15分钟速洗模式下能彻底清除81种常见污渍,洗净率提升30%。其AI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每秒16000次精准调节,针对不同面料提供定制洗涤方案,如90°摇篮洗呵护真丝、150°翻转洗保护冲锋衣防水层。该系列产品已主导制定行业AI直驱技术标准,并达到最高健康洁净等级,成为618热销双榜冠军。从机械转动到智能感知的技术革新,让夏季洗衣从耗时工程变为15分钟高效体验。

  • 高决策行业,找到了最后一片种草蓝海

    35岁的互联网公司中层苏越最近萌生了换车的想法。工作间歇之余,他打开今日头条,认真翻阅起了自己关注的汽车博主@韩路聊车 发布的内容。在一条条图文、视频的专业测评和各项核心数据的细致讲解,以及评论区中车主的真实反馈和热情互动中,他的思路逐渐清晰,并最终做出决策,完成了这桩30万+的购车事宜。

  • 以归零心态直面长剧行业变革

    过去一年,剧集市场再次经历了一场静水流深的结构性变革。 免费微短剧飞速崛起,持续争抢观众注意力,对长视频进行分流;长剧短剧化,观众追求更短、更快、更爽;视频平台从过往的流量爆发式增长,转向了存量竞争;长剧在一定程度上减量、减集数,追求精品化;品牌广告的预算和投放,也在大幅缩减。 可以说,剧集行业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 B端制胜:商业大数据行业的未来战场

    中国商业大数据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3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6.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104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7%。当前行业面临关键转折:虽然C端服务因用户基数庞大成为流量入口,但未来决胜点在于B端企业级市场。企业需从工具提供转向解决方案交付,深入垂直行业痛点场景,如供应链安全数字化管理等刚需领域。唯有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方案解决企业核心业务痛点,服务商才能在这片蓝海中赢得未来。行业终局将属于那些真正赋能企业、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深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