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zipline最新资讯  > 正文

无人机送货公司Zipline开发声学感知系统 正寻求监管部门批准

2022-06-09 14:30 · 稿源: cnbeta

据New Atlas报道,我们的城市天空很快就会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多旋翼飞机,从小型物流和送货无人机一直到eVTOL空中出租车等,这一点上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带来很多积极因素,包括速度、便利、减排和让汽车离开道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特别是噪音污染、物品掉落的风险,以及某种隐私感的消失。

无论如何,这个未来即将到来,而现在真正阻碍事情发展的是一些规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安全问题:数百或数千架这些小型飞机如何能够共享空域而不相互碰撞或干扰大型飞机的飞行路线?这个问题需要全面解决,然后航空当局才会为无人机在远程飞行员的“视线范围之外”作业敞开大门。

自主无人机送货公司Zipline--在过去五年中已经在受控的测试市场上完成了30多万次商业送货--相信它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其形式是声学检测和规避(DAA)系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Keenan Wyrobek称之为“无人机技术的圣杯”。

每架无人机都将配备一个麦克风阵列和机载处理器,该公司称,这将探测到2公里(1.24英里)以外的其他飞机,为它们提供360度感知,并允许飞行控制系统监测和跟踪多架飞机,在飞行中做出适当的飞行路径调整。

GO@6HCAQZIR8IIG5Q}1G[PS.png

还有很多其他解决方案,包括像Iris Automation公司的Casia 360系统这样的光学探测系统,像General Atomics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捕食者无人机上测试的多模式和基于雷达的系统,以及其他需要飞机随时广播其位置的转发器式想法。

Zipline的声学解决方案似乎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优势。雷达和摄像机阵列笨重而昂贵,而且它们在山丘和建筑物等视觉障碍物后面提供零感知。摄像机将难以发现远处的其他无人机,并可能因照明条件或天气而受到影响。应答器依赖于地面通信,以及假设其他都在按规则行事。

另一方面,麦克风阵列体积小、重量轻、自成一体,能够提供球形覆盖,有可能从某些障碍物后面获取信息--而且和传感器设备一样便宜。当然,声学系统有其自身的挑战;它们所连接的无人机本身会产生多个高度可变的音源,如果它们要对一英里以外的小型螺旋桨保持敏感,就需要从每个麦克风的馈电中极其精确地减去。

风噪声将是另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速情况下,虽然我们过去对风噪声降低技术印象深刻,例如骑手对骑手的摩托车对讲系统,但在两个人之间提供可理解的音频信号,和提供一个超级干净的球形音频信号,可以准确分析出FAA级感知和避免能力所需的微小音频信号,是有很大区别的。

Zipline在其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个系统,其中配备DAA的无人机可能故意改变方向,只是为了更好地读取它所追踪的物体,并利用麦克风之间的变化作为过滤无人机自身噪音信号形状的一种方式。它对来自每个麦克风的时间对齐的音频信号使用波束形成,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运行所产生的信号,以估计某个信号是否由飞机发出。

Wyrobek说:“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系统,它足够灵活,能够以最细微的幅度进行操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思考并实时调整。DAA是多年开发和数十万飞行小时的结果。它是对美国视线外飞行挑战的一个优雅的答案--不是在10年后,而是在今天。”

“DAA是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扩大即时交付的关键,”Zipli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eller Rinaudo补充说。“我们设想的未来是,这个系统成为所有商业自主飞机安全飞行的行业标准。”

该公司表示,它已经在自己的无人机中建立了DAA系统,它正在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然后在各个地区激活它。

目前还没有关于该批准将需要多长时间,或具体将采取何种形式的消息。Zipline表示,如果需要,其DAA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整合并发挥好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该系统是如何被测试的,以及它在复杂、拥挤的音频环境中对广泛的不同目标的表现如何。

举报

  • 相关推荐
  • 钓鱼佬通宵钓鱼被困河中央 无人机两分钟“钓”其上岸

    近日,成都蒲江县寿安街道邻溪河上演惊险一幕:一男子通宵夜钓时,因河水暴涨被困河中央木架,消防员使用无人机仅用约两分钟完成救援。 据四川成都消防消息,事发凌晨,男子赴邻溪河夜钓,清晨7时许,未察觉河水突涨,被困孤立无援。 接警后,成都消防启动联合应急救援,调派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共轴双旋翼设计(连续飞行约10分钟)的大功率无人机支援。

  • 中航未来丨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 6月班圆满结营

    中国民航局无人机执照培训6月班圆满结业。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涵盖无人机定义、模拟器飞行、足球赛竞技等多元内容。学员通过法规学习、模拟操作和实机训练,掌握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强调"知规守规"的重要性,并通过趣味竞技培养团队协作。结业仪式上,学员从"科技小白"成长为"准飞手",不仅学会技术操作,更理解敬畏规则、团队协作的价值。这段研学之旅为学员开启探索科技的新篇章。

  • 倒计时丨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蓄势待发,7月盛夏相约北京

    2025国际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将于7月5-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主办,将汇聚全球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通过20余场会议、2万平米展览和1场大赛,展示无人机在物流、农业、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大会将探讨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无人机产业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转型。作为工业级无人机行业风向标,该活动将促进国内外产业交流合作,助力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竞争中实现"换道超车"。

  • 华为回应《原神》鸿蒙版何时上线:正进行鸿蒙5的开发适配

    日前,华为终端BGCEO何刚微博发文,称鸿蒙5上架了很多游戏,我也要下载体验一下。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询问:《原神》啥时候上线? 对此,华为终端客户服务表示,华为正与应用开发者进行HarmonyOS 5的开发适配与技术沟通工作,因体量、功能差异不同功能的适配周期和进度不同,可以尝试在应用市场我的心愿单中添加心愿。 一旦应用上架,应用市场将会第一时间通过通知

  • 增量计算掀架构革命:云器定义新标准,Flink高成本遇挑战

    云器科技提出"通用增量计算"技术,解决大数据处理痛点。相比传统流计算框架Flink,该技术采用"按需增量"模式,仅计算数据变化部分,在保证分钟级时效的同时大幅降低资源消耗。云器还制定了行业首个增量计算标准SPOT,推动技术生态发展。该技术已在小红书等企业应用,实现流批一体化开发,支持标准SQL语法,开发效率提升显著。增量计算代表数据处理第四范式革命,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可能。

  • 2025 MWC 上海,IndoorLink无线讲解器在现场!

    6月18日,亚洲科技盛会MWC上海开幕。中国智能导览品牌IndoorLink携旗舰无线讲解器亮相,凭借500米超距抗干扰传输、智能多团队协作系统及全场景适配能力成为展会焦点。其搭载RangeBoost技术实现500米无障碍稳定传输,信号穿透力达普通设备2.6倍。创新智能信道管理系统支持999+无限频道和300+设备同步运行,毫秒级跳频规避干扰,确保多语种分组导览"零串频"。产品通过国际认证,已服务全球30国,在巴塞罗那MWC经5000人次极限考验。同时推出主副双讲+同声传译系统,支持12种语言实时翻译,助力跨国企业打破文化壁垒。安全方面通过本安防爆认证,成为业内首款可进入石化车间的讲解设备。这款承载30多项专利的中国声学方案,正重塑知识传播边界。

  • 滴滴送货上线“极速赔”:只要无法证明用户造成 承诺异议必赔

    在物流配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滴滴送货正式推出极速赔”服务,以解决用户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极速赔” 的核心规则极具诚意,只要平台无法证明货物损失、延误等问题是由用户造成的,便承诺异议必赔”。 这意味着,当用户对配送结果提出合理异议时,无需耗费大量精力自证清白,平台会主动承担相应责任。而且,赔付流程力求便捷高效,

  • 中兴随身WiFi继“总裁送货”后,再启“十年有约”特别活动

    中兴通讯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开展多项营销活动:1)6月11日高管团队现身京东直播间,现场体验"秒送"服务,半小时完成配送;2)6月17日举办"十年有约"第二季直播,推出618个"十年流量"专属权益名额;3)中兴U30 Air和V50入选京东"国货之光"计划,产品覆盖户外露营、车载等多场景需求,支持5G双网、AI智能切换等功能。活动凸显中兴产品实力,通过直播互动和专属福利回馈消费者。

  • Neuralink实现渐冻患者语言功能重建,微美全息(WIMI.US)完善AI+脑机接口生态圈

    埃隆·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帮助一名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设备重新"说话"。该技术结合xAI的人工智能,将患者脑信号转化为语音。目前全球已有3位患者接受植入,其中两位恢复部分生活能力。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种,在医疗、教育、游戏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其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微美全息等企业正推动"脑机接口+"生态建设,整合AI、量子计算等技术拓展应用场景。该技术虽处临床试验阶段,但已展现帮助失语、瘫痪患者康复的潜力。未来随着AI与神经科学结合,人机协同将带来更多可能性。

  • 中科摇橹船自研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突破极端环境感知瓶颈

    中科院研发的可视化激光雷达相机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国产替代。该设备采用"光切片"原理和皮秒级时间控制技术,能在浓雾、暴雨等极端环境下清晰成像,探测距离达1000米,成像点云密度比传统激光雷达提高两个数量级。已推出LRC-1000陆地型和LRC-20水下型两大核心产品,应用于极端天气监测、灾害预警、港口安防等领域。水下型在浑浊水域成像距离是普通技术的5-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