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 14:30,魅族科技将在珠海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年度旗舰 16s Pro。魅族 16s Pro 采用了魅族独家定制的极边全面屏方案,对称式全面屏方案让它拥有极高的辨识度;搭载骁龙 855 Plus 旗舰平台;后置 4800 万 AI 三摄,这是魅族首款后置三摄旗舰。此外,魅族还将在本次发布会上推出全新的 Flyme 8 系统。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Flyme 8 将搭载全新的 One Mind 智能思维引擎。
(举报)
今天下午 14:30,魅族科技将在珠海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年度旗舰 16s Pro。魅族 16s Pro 采用了魅族独家定制的极边全面屏方案,对称式全面屏方案让它拥有极高的辨识度;搭载骁龙 855 Plus 旗舰平台;后置 4800 万 AI 三摄,这是魅族首款后置三摄旗舰。此外,魅族还将在本次发布会上推出全新的 Flyme 8 系统。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Flyme 8 将搭载全新的 One Mind 智能思维引擎。
(举报)
在智能交互方面,Flyme AIOS2接入DeepSeek R1满血版,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并提供三种模式供用户选择。此外,星纪魅族成为首家接入阿里云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 - Omni的厂商,这使得系统能带来更敏捷聪明、更具拟人情感的超自然语音对话体验,正式
星纪魅族集团市场品牌部总经理万志强透露,魅族22系列手机将预装Flyme12系统,采用小屏手感搭配全新形态设计,影像功能大幅提升。该系列定位"旗舰+AI+Device",是魅族对AI设备形态的划时代思考。此前万志强表示,魅族22系列在软硬件打磨上已趋成熟,将是近年表现最出色的旗舰机型。魅族副总裁曾洋强调,该系列体现了品牌敢于突破的精神。
魅族21 PRO Flyme钎好用版正式发布,主打旗舰配置与AI系统升级。新机采用24K纯金灵动环设计,搭载第三代骁龙8芯片,配备16GB+1TB存储组合,内置5050mAh电池支持80W快充。系统方面原生搭载Flyme AIOS2,接入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Aicy助手迎来重大升级。新增UWB数字钥匙和"超会寻车"功能,6.79英寸2K屏幕支持120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国补后售价3499元起,性价比突出。
星纪魅族官方宣布,原计划与魅族22系列共同发布的Flyme12系统将提前至5月中旬正式登场。此次系统升级不仅时间有所调整,其适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涵盖魅族21、20系列以及Lucky08等多款热门机型,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智能体验。
美国网红"甲兴哥"在直播中深情回顾中国之旅,表达强烈访华愿望。他激动表示上次中国行留下满分印象,迫不及待想再订机票重返。观看绍兴风光视频时,他流露出错过当地直播机会的遗憾,称"这本来可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直播"。全程展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兴趣,粉丝能感受到他对未能亲身体验绍兴风光的无尽惋惜。
核心配置上,魅族Note16Pro搭载高通骁龙第三代7s处理器,采用4nm制程工艺,性能强劲。它支持至高28GB AI融合运存,配备4466mm²液冷散热,确保手机在高性能运行下也能保持稳定。后置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全新MEIZU Speed抓拍算法和Flyme AIOS2的AI图像优化,拍照能力值得期待。
星纪魅族称,此次即将推出的手机是“人人买得起,用得爽的流畅耐用战神”,有望刷新国民严选手机新标准。从预热海报来看,魅族Note16系列包含魅族Note16、魅族Note16Pro两款机型。其中,魅族Note16采用八边形镜头设计,该设计灵感源自中华千年藻井。
今日,星纪魅族官微预热,称魅族Note 16 Pro搭载全功能NFC,一碰通行,红外遥控让手机化身遥控器,魅族Note 16则保留了极为先进”的3.5mm耳机孔。
山石网科发布全新Open XDR解决方案,以"开放融合、AI赋能、智慧运维"为核心理念,突破传统安全架构局限。该方案通过南北向开放架构实现全领域数据采集与异构设备联动,打破数据孤岛;集成云端/本地AI大模型,降低安全运维门槛,实现日志精准解读和威胁深度分析;创新"案件调查"功能构建完整攻击链路,结合可视化剧本编排实现闭环安全运维。方案支持多源数据接入和无代码插件扩展,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安全生态,助力企业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研判,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化安全运营保障。
苹果公司取消原计划为iPhone17 Pro系列配备的抗刮抗反射屏幕涂层方案。因扩大显示屏幕涂层生产工艺遇到技术难题,考虑到iPhone庞大的生产规模,该特殊涂层的工序速度过慢,即使仅限Pro机型使用,今年仍难以实现量产目标。这项技术与三星Galaxy S24 Ultra采用的Gorilla Glass Armor面板类似,后者能减少75%屏幕反射。目前市场上流行的AR贴膜也运用类似原理,能显著降低反光并提升户外可视性。这类技术已成为高端智能手机标配,多家配件厂商都推出了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