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关键词  > 还是最新资讯  > 正文

联想押宝Moto Z/AR手机,逆袭还是边缘化?

2016-06-10 14:01 · 稿源: 科客网

小编点评:虽然联想欲挽回市场信心很重要,但边缘化的手机产品、追求小众科技实属一步险棋。

近段时间饱受质疑的联想集团,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在第二届联想Tech World大会上亮剑,正式发布包括全球首款应用增强现实(AR)Project Tango技术的手机PHAB2 Pro(499美元,约合3272元人民币)、模块化手机摩托罗拉Moto Z/Z Force在内的重磅产品,期间联想还展示了可弯曲柔性屏手机手表CPlus和平板Folio,不过这两款产品目前还停留在研发阶段,预计要2-3年才会上市。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谷歌Project Tango前世今生

先说谷歌Project Tango的首款手机PHAB2 Pro,相信除了科技发烧友之外了解Project Tango项目的朋友并不多,所以有必要科普一下。该项目为谷歌先进技术与项目部门,团队源于前摩托罗拉移动的研发团队,2014年谷歌向联想出售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时保留了该团队,其方向是通过配备特制的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和与之匹配的软件,实现3D测量以及绘制出周围世界的3D模型,发力点主要在增强现实应用,被视为是未来手机的方向之一。

联想PHAB2 Pro:试水意义更大

得益于联想和谷歌的紧密关系,联想抢得Project Tango手机的首发并不意外,和过往联想手机的多数旗舰产品一样,PHAB2 Pro外型设计上“黑又硬”,整体线条笔直,6.4英寸的块头无疑属于巨屏手机的行列,这也是为何联想为何将其归入PHAB家族的主要原因,该系列主要强调的是手机与平板的跨界结合。

(首款Project Tango手机联想PHAB2 Pro)

当然极客范十足的ID设计并非PHAB2 Pro卖点,内涵才是其关键,配置方面如2K屏、4GB RAM、4050mAh、背后的三摄像头都是亮点,只是最终选择中端的骁龙652处理器显然拖了后腿,要知道该机上市时(预计9月)市面上应该有一堆的骁龙820机型了,另一方面强调计算能力的PHAB2 Pro没能使用最优秀的CPU也难免让人对其AR体验的极致性产生担忧。

根据联想的描述,PHAB2 Pro拥有“每秒25万次的传感器,真切感知并绘制周围环境,组织世界信息,更真实运行AR”。举例来说,用户在出门前在联想PHAB2 Pro上输入想去的地方,背面的3个感应摄像头就能实时为用户形成周围环境的3D建模,让你更容易找到目的地。

(首款Project Tango手机联想PHAB2 Pro)

PHAB2 Pro背后的三枚摄像头依次为1600万像素的RGB镜头、景深镜头及动作追踪镜头,然而这还不是手机上最多摄像头的产品,因为两年前亚马逊曾经推出了拥有4枚前置镜头的Fire Phone手机,主要用于“动态视角”体验(dynamic perspective),能在特定场景特定应用下带来3D显示效果,一度被业内寄予厚望。然而后来的事实表明,Fire Phone因应用场景太少、定价高高在上等因素销量惨淡,亚马逊最终放弃了自己做手机。

(亚马逊Fire Phone手机)

Fire Phone手机的倒下是前车之鉴,分析来看联想PHAB2 Pro也存在类似隐忧,尽管背后有谷歌Project Tango团队撑腰,后续应该也有其它品牌的产品加入该阵营,不像亚马逊那样孤军奋战,但谷歌在做硬件方面并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即便是很多人所熟悉的Nexus手机和平板,在市场上也仅属于非主流的行列。另一个重点,谷歌到底会为Project Tango项目倾注多少精力很大程度也决定了其未来,从目前进展来看很大程度是试水的玩法,预计到年底也只有100款相应的应用无疑还远远不够,加上虚拟现实VR技术今年的大热,AR技术的处境其实颇为尴尬。

Moto Z/Z Force:重拾情怀

说完试验性质更大的PHAB2 Pro,我们再来看看Moto Z/Z Force,此前摩托罗拉宣布弃用X系列转为Z系列,多少也有希望新品摆脱之前几代Moto X系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而最终登场的Moto Z/Z Force,核心卖点之一仍然是多变的设计,并引入了Moto Mods平台模块化理念,可通过专属的摩磁接口为手机扩展不同的功能模块,目前已支持JBL SoundBoost音乐模块、Insta-Share Projector投影模块、Power Pack电源模块、Style Shell时尚背壳等。可以说Moto Z系列这次是在Moto X系列一直引以为豪个性换壳基础上来了更炫酷的升级,也更具高科技感,联想还宣布会公开相关的SDK并通过奖金激励开发者参与Moto Mods模块平台。

(Moto Z/Z Force)

说起模块化手机年初LG已在旗舰手机G5上抢先试水,顺便说一下今年G5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被韩国老对手三星的同期旗舰S7/S7 edge远远抛在身后。不同于Moto的摩磁接口,LG G5主要是通过物理卡扣卡槽的方式来进行模块化更换,从实现方法来看Moto这回似乎更具科技感。但说到磁吸这玩意,科客记者想起了当年联想安卓手机的开山鼻祖乐Phone,其磁吸式数据线/充电器接口一度成为当时的黑科技。不过乐Phone也正是因为这个大胆的设计留下质量隐患,后来大量用户抱怨磁吸接口易失效易损坏的毛病,由于随后的几代产品都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联想接下来的手机停用了这项特色设计。

(联想乐Phone)

没想到多年后联想对磁吸情怀依旧,并在摩托罗拉最新主打的机型上以升级版的“摩磁”回归,所不同的是这回不再激进将使用频率极高的数据线和充电接口也改成特殊规格,只是作为模块化配件的连接桥梁,用到的频次降低不少,耐用性应该不成问题,只是暂时不清楚通过摩磁固定的配件稳定度如何,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后的接缝贴合是否舒适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话题,我们将在后期继续关注这些细节。

此前联想为Moto Z预热提到了对摩托罗拉经典刀锋系列的致敬,最终体现是在该机5.2mm的超薄设计上,号称是全球最薄的金属智能手机。既然是超薄,要牺牲的只能是电池了,2600mAh的电池容量对于一款搭载骁龙820处理器的旗舰机型而言无疑是块短板,即便Moto也强调该机配备涡轮快充并可以外接摩磁电源模块。而这就有了Moto Z Force的存在意义,其机身厚一些以容纳3500mA电池,主摄像头则由Moto Z的的1300万像素升级至2100万像素,并带有Shatter Shield防摔技术。遗憾的是联想并未公布两款Moto新机的售价,由于是要在今年秋季才会全球上市,或许背后有观察届时苹果iPhone 7的情况再定价的考虑。

(Moto Z/Z Force)

抢首发秀黑科技,是否操之过急?

小结这次联想Tech World大会,主要重心放在移动设备的更新合情合理,从最新的财报来看联想+Moto移动业务已成为拖累联想集团亏损的沉重包袱,近期联想集团股价也持续低迷一度跌至4年来的新低,一个月时间市值就蒸发171亿港元,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高薪低业绩又被部分媒体重新摆上桌面。尴尬局面下为挽回市场的信心,联想此时推出看似黑科技满满的旗舰手机新品,并提前拿出了最快要两年后才会上市的柔性屏手机,在科客记者看来是有些操之过急,提前自揭老底了,不说遥远的柔性屏手机和平板,PHAB2 Pro和Moto Z/Z Force至少也要等3个月才会销售,时间节点上非常尴尬,以三星和苹果为代表的厂商铁定8、9月会更新本年度的旗舰手机,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也会在这前后频繁推出重磅新品,联想那么早亮剑却要消费者苦等三个月风险很高。

押宝极客发烧产品,边缘化风险高

回归产品本身,这次联想带来的新品在不少方面确实有创新和技术含量,并如愿实现“抢首发”增加话题性,至于面向大众市场的爆品,联想此时并没有相关动作。让极客发烧友过足眼瘾之后,必须看到Project Tango乃至模块化设计,目前在消费者层面都过于前沿,并非对大众真正有较大价值的需求,且伴随而来的还有技术层面的投入最终要算在产品成本上,要知道联想和Moto手机如今在市场上畅销的都是1000元左右的产品,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华而不实的新卖点花一倍甚至更多的费用,老实说这条路并不乐观,过往因边缘化功能和理念倒下的手机实在多不胜数。

  说到成本或许有人会质疑说联想集团董事会不久前决定移动业务集团将放弃未来两年盈利的议案,这样来看接下来联想和Moto的旗舰产品说不准会有给力的定价,但对此科客记者想说联想移动自成立以来就从未盈利,再亏个两年就能扭亏的想法缺乏足够的信服力。况且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步入平缓增长期,单纯走性价比的策略吸引新用户已不像以往那么吃香,加上中国手机厂商加速出海,友商们对联想Moto的地盘也都虎视眈眈,想靠海外市场成长来逆袭同样是困难重重。

举报

  • 相关推荐
  • 最奢华的小折叠!联想moto razr 60施华洛世奇冰钻限定版礼盒来了

    联想moto官方预告,联想moto razr60施华洛世奇冰钻限定版礼盒将于8月发布。 根据官方公布的海报,moto razr60施华洛世奇冰钻限定版采用蓝色包包纹理设计,背盖上镶嵌着一颗颗施华洛世奇水晶,堪称最奢华的小折叠”。 核心配置上,moto razr60施华洛世奇冰钻限定版的基础配置跟普通版本保持一致,该机采用6.9英寸内屏以及3.63英寸外屏,搭载联发科天玑7400X处理器,前置3200万像�

  •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海外市场,年度 AI 陪伴黑马「Tolan」宣布完成了由 Khosla Ventures 领投的2000万美元 A 轮融资,此时据他们完成上一轮融资过去刚刚不到5个月,并且产品年化收入已经快速增长到1200万美元。 视线转向国内,颇受关注的3D AI 陪伴产品「EVE」也在近日开启内测——这款在 B 站首曝 PV 就突破百万播放的 AI 陪伴产品,终于揭开了第一层面纱。 「Tolan」定位在人类的“外星好友”,「EVE�

  • 绘王发布新款蓝牙单手键盘Keydial Remote K40

    7月15日,绘王推出专为ACG创作者设计的单手键盘Keydial+Remote K40。该产品仅152×56×13.5mm大小,配备8个自定义按键和2个切换键,采用U型布局。支持6组软件专属快捷键设置,创新双编码器采用内外圈嵌套设计,全键无冲。配备OLED屏实时显示键值/电量,蓝牙5.0支持PC/移动端双通道切换,约30小时续航满足多场景创作需求。

  • 产业升级“超级引擎”!itc保伦股份分布式“AI边缘计算”助力各行业数智化跨越!

    ITC分布式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内置AI边缘计算平台,为工矿园区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支持50多种场景实时监测分析,覆盖应急指挥、能源、化工等领域,实现异常事件自动识别预警。在应急管理方面,可智能监测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等数据指标;能源行业可识别原油泄漏、静电释放等风险;化工领域能检测未戴安全帽、明火等违规行为。系统通过视频结构化分析、多模态协作等技术,提升园区安全管理和生产效率,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

  • 挖煤小伙努力多年逆袭成博士 男子分享从挖煤工到博士的逆袭经历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致谢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无数网友被文中作者的励志经历深深打动。作者自述出身小山村,自12岁起便跟随父亲在煤窑中挖煤谋生。 然而,他并未向命运低头,通过两次高考,终于在19岁时考入专科院校,开启了求学逆袭之路。此后,他专升本、本科攻读地质工程,再考研学习采矿工程,最终成功读博,实现了从挖煤工到工学博士的华丽转身。

  • 挖煤小伙回应逆袭成北工大博士:珍惜时光 专注于当下

    近日,一位曾挖煤的小伙成功逆袭成为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更是深深打动了众多网友,被赞誉为“最猛的大丈夫”。 这位作者出身于小山村,自12岁起便跟随父亲在小煤窑里挖煤谋生。经过两次高考的拼搏,他终于在19岁时以5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专科院校,随后通过专升本进入地质工程专业学习,研究生阶段则转向采矿工程�

  • 对标华为!三星三折叠屏命名曝光:Galaxy Z TriFold

    三星电子DX部门负责人卢泰文此前确认,三星三折叠屏会在今年登场。这不仅是三星首款三折叠屏,也是安卓阵营第一款三折叠屏,大家最关心的信息是产品如何命名。 据报道,三星已在韩国申请了Galaxy Z TriFold”商标,其中Tri”代表三,业界认为这就是三星三折叠屏的最终命名,它将对标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后者也是一款三折叠屏旗舰。

  • 向“新”发力!itc保伦股份“分布式+AI边缘计算”赋能警务工作提升档升级

    ITC推出分布式综合管理平台V3.6,深度融合AI边缘计算技术,打造智慧警务指挥系统。该平台具备四大核心功能:1)支持50余种场景的实时监测与AI预警,准确率达95.3%;2)内置可视化编辑工具,实现数据快速分析呈现;3)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支持人脸识别、轨迹追踪等智能分析;4)创新拼墙信号管理,支持多业务协同。平台优势包括低延时(16ms)、超强FEC抗丢包(10%)、国密算法加密等,已成功应用于城市治安防控、应急指挥调度等场景,助力公安部门实现精准防控和快速响应。

  • 销量破万,多地售罄!出门问问TicNote全球热销触发紧急补货

    出门问问(02438.HK)推出AI硬件产品TicNote,全球销量已破万台。该产品搭载"Shadow AI"系统,具备记录、分析、创作等智能功能,实现软硬件结合。TicNote在国内天猫、京东相关品类排名前二,部分区域已断货。作为公司十年AI技术积累的成果,TicNote致力于成为用户的随身AI思考伙伴。出门问问持续深耕AI核心技术,未来将以"Shadow AI"为基础,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目前产品正在紧急补货中,用户可通过京东、天猫旗舰店购买。

  • 自动化测试首选服务商:Testin云测有何核心优势?

    文章探讨了AI技术如何重构自动化测试体系。传统自动化测试面临维护成本高、跨平台兼容性差等痛点,而AI通过智能用例生成、缺陷预测、自适应测试等能力实现质变:1)NLP技术将需求文档自动转化为可执行测试用例;2)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预测高风险模块;3)计算机视觉实现跨平台UI元素识别。Testin云测构建了覆盖设备层到场景层的完整测试生态,通过云原生架构支持2000+终端实时调度,结合AI中台实现测试效率提升1.5倍,助力某金融机构降低年度质量成本超千万元。AI与自动化测试的深度融合,正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向智能化、集约化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