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太吉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黄太吉的成功告诉两件事情:
1、 我们传统的餐饮行业不靠地理位置,也不需要像死守“旺铺”这个黄金定律。
2、 真正好的营销,跟钱没关系
大家讲营销营销,其实营销不是营销,营销是服务。你把服务做的有特点,服务即营销,营销即服务,如果你的服务跟产品本身有问题,你的营销是撑不住的。
看过黄太吉的微博,也看过很多写黄太吉如何成功的报道,很多细节都表现出了,黄太吉就是在用心做服务,用心服务好每一个顾客,不是把客人当成是消费者,而是把客人当成用户,追求我们现在互联网上经常说的一句,用户体验。
最著名的是黄太吉第一家店前是不允许停车的,针对这个情况他做了三种停车攻略:
第一告诉你哪里可以停车
第二个敲开后备厢打开风扇(翘臀神功、雷电神眼)
第三如果你真的很倒霉,最后你真的被罚了,我们奖励你一个南瓜饼。
很多朋友被贴了罚单或者扣了分,会有一些不好的客户体验,被罚之后,奖励你一个南瓜饼的这个行为其实就是 想把用户在店外遇到的一些不开心的体验,希望尽到我们的诚意把用户体验变好。
停车攻略在别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黄太吉做了,是做了一个比服务还要满意的用户体验。
吸引眼球的传播点有美女老板娘,开奔驰送煎饼外卖,还做了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很频繁,加强和用户的互动
①七夕节:“一吻定情”,到店kiss一下,送豪华版煎饼
②中秋节:“咸鸭蛋” 改为 “闲压淡”买5个鸭蛋送自己一个鸭蛋,表示清零放松的心态,不要给自己生活上的压力。
③奥巴马竞选连任:巧克力豆浆半价,因为奥巴马的皮肤是巧克力色
④光棍节:买一根油条送一根
⑤英超最后一轮,球迷穿曼联球衣吃煎饼送一个煎饼,等等很多。
黄太吉的品牌基因有3种(好奇心、正能量、行动派)
黄太吉这个店是几个兄弟一起做的,经常展现一些个人的真实生活,真切的让他们看到我们也是80后,我们也是创业者,我们也有压力,我们也在奋斗,我们在一起。
我们开车去开店,当你八九点钟去上班,你挤到地铁口发微博的时候,你会发现黄太吉的老板6点多就出发了,让他感觉到大家在一起。
黄太吉的店里店外贴了各种海报,有“在黄太吉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这种口号,还有“煎饼之王”、“油条之王”等海报,黄太吉的 微博里,也会经常有一些关于创业、关于人生、关于佛经,甚至关于外星人的内容。黄太吉正在传播着这种正能量。
黄太吉的微博运营:
“Know who, Know what, Knowhow”,这是赫畅对微博营销的总结。
由3个部分组成(who>what>how)先决定誰来做,以这个人为标版,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有我的性格,我有我的兴趣,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价值感,把这种东西转换成微博内容就可以了,内容用之不尽,根据内容来看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或互动方式来配合活动,这样微博很容易成功。
细讲一下 “who”
拿黄太吉的微博来说一下,黄太吉的微博是由黄太吉品牌创始人赫畅在运营,分享下自己搞怪的照片,他比较喜欢做饭,会分享一些自己做饭的照片,业余爱好是踢球,会发一些相关的照片,出国玩的时候分享一些照片,会将一些兴趣分享课程,他是外星人研究专家,还到华盛顿去听了UFO听证会(白天开会,晚上很晚还在写微博分享给大家)做这些事并不会带来什么盈利,但是获得了一些粉丝的真心交流,这对他就是很好的回报。最重要的一点是黄太吉的官微上每一条微博基本上都是由他亲自回复。你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在黄太吉上得到老板的回复有多兴奋吗,一定要让粉丝找到你的存在感,所以我为什么亲自回复每一条,因为那是我的诚意,因为我有两万粉丝,每个人回复我一下,那是两万分之一,但是对消费者来说,你的回复就是百分之百,你是他兴趣着力点的全部,如果你连消费者的评论都不重视,你怎么可能重视你的产品,你也没办法让消费者信任你,做你的产品。
我们需要 的是可触摸的偶像。我是可触摸的,我是真人。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粉丝经济,你首先要把自己,非常主动开放的站在前面,而不是藏在这品牌后面,这是不可能实现 的。
一个粉丝评论说:#黄太吉为什么会成功#其实还有一点,老板把自己放在产品前面,赤裸裸的把自己放到官微上,相信很多粉丝都是先认识老板再爱上他的煎饼,这点恰恰是和其他官微反着来的。
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有性格,有DNA,他是可以挖掘的文化或者是价值层面的东西的时候,内容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