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急诊科接诊了一位因高温中暑导致“热痉挛”的34岁男子。该男子在工地作业时突然出现全身抽筋、四肢乏力等症状,送到医院时血压已无法测出,并伴有肾功能受损和横纹肌溶解,情况十分危急。
经检查,医生发现该男子因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进而引发了热痉挛。医护人员迅速为他实施了大量补液、降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抢救措施,所幸救治及时,男子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观察治疗。
医生表示,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引发的急性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他特别提醒,老人和孩子由于身体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即使在室内也可能中暑,需特别注意防范。
若出现中暑症状,建议立即采取转移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体温过高、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他强调,中暑不是小事,及时干预很重要,切勿因疏忽大意而威胁到身体健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