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最新资讯  > 正文

寒武纪:核心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应用广

2024-11-29 10:2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人工智能正以前沿技术与多元应用场景的深度交融为强劲引擎,全面驱动行业的革新升级。

360 创始人周鸿祎指出,人工智能应用的下一步目标应该是“万物智能”,大到智能网联汽车,小到个人电脑、手机、家用摄像头,未来所有的智能硬件都要有大模型搭载,同时,场景化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抓手。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科协主席、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罗毅深刻剖析当前形势时强调,目前芯片仍是我国算力建设的短板,面临算力增长与大数据计算模型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

人工智能芯片、智能芯片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芯片,是为人工智能领域量身定制的核心组件,可划分为通用型智能芯片与专用型智能芯片两种类型:通用型智能芯片是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内多样化的应用设计的处理器芯片,对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传统机器学习技术等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较好的普适性;专用型智能芯片是面向特定的、具体的、相对单一的人工智能应用所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

作为智能芯片领域全球知名的新兴公司,寒武纪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与产品整合能力。其能够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所专注研发的核心产品便是通用型智能芯片产品。这类芯片在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承担着广泛适配多种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普及与深度应用的重要使命。

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的研发需要全面掌握核心芯片与系统软件的大量关键技术,技术难度大、涉及方向广,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处理器微架构与指令集两大类技术属于最底层的核心技术。寒武纪在智能芯片领域掌握了智能处理器微架构、智能处理器指令集、SoC芯片设计、处理器芯片功能验证、先进工艺物理设计、芯片封装设计与量产测试、硬件系统设计等七大类核心技术;在基础系统软件技术领域掌握了编程框架适配与优化、智能芯片编程语言、智能芯片编译器、智能芯片数学库、智能芯片虚拟化软件、智能芯片核心驱动、云边端一体化开发环境等七大类核心技术。

而寒武纪掌握的智能处理器指令集、智能处理器微架构、智能芯片编程语言、智能芯片数学库等核心技术,具有壁垒高、研发难、应用广等特点,对集成电路行业与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截至 2024 年6 月30 日,寒武纪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其累计已获授权的专利为 1, 369 项。按照专利地域可分为:境内专利 972 项,境外专利 397 项;按照类型可分为:发明专利 1, 296 项、实用新型专利37 项,外观设计专利36 项。此外,寒武纪拥有软件著作权64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6 项。这些丰富的知识产权储备不仅是寒武纪技术创新实力的有力见证,更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与技术根基,使其能够在智能芯片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持续领航前行,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破壁之路:芬尼「董事长的房间」研发史诗——从技术迷途到空气革命

    文章讲述中国企业在空气系统研发领域的创新历程。团队最初研发高端"辐射五恒系统"遭遇技术瓶颈,后转型开发"地送风模式",通过地面风槽送风+顶部回风解决层高限制。最终创新推出"天面风管柔风+地面水冷调温"双模架构,实现零噪音、恒温恒湿的养生级空气系统。系统具备三重净化功能,能消除PM2.5、细菌等污染物,经严苛测试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23年技术沉淀积累1730项专利,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空气系统领域实现从参数崇拜到人文关怀的范式革命。

  • 寒武纪荣获2025人工智能领域金牛上市公司科创奖

    2025科创金牛奖获奖名单揭晓,寒武纪凭借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人工智能领域金牛奖。该奖项由中国证券报打造,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寒武纪专注AI芯片研发,提供云边端一体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其通用型智能芯片产品技术壁垒高、应用场景广。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0.72亿元,新增专利授权314项。此次获奖既是对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其推动AI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认可。未来寒武纪将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 雷军评价玄戒O1:这是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今晚7点,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正式启幕。 在发布会刚开始时,小米创办人雷军提到了玄戒O1,称玄戒O1是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对于玄戒O1,央视新闻进行了报道,称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设计3纳米手机芯片的企业,玄戒O1性能表现跻身主流旗舰处理器的第一梯队。 据悉,玄戒O1采用十核心设计,其中超大核是Arm最新的Cortex-X925,

  • 寒武纪:连续盈利韧性显现 技术创新挖掘增量市场潜力

    寒武纪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的科技公司,产品覆盖终端、边缘计算和云端三大场景。公司2024年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2025年Q1营收达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近期获批49.8亿元再融资,将用于大模型芯片平台研发。其芯片支持主流开源大模型训练推理,包括LLaMA、GPT等系列。面对AI产业变革,寒武纪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大模型及垂直领域应用,巩固在智能芯片赛道的领先地位。

  • 苹果研发加速:至少7款自研处理器同步开发中

    据媒体报道,随着2025年下半年新品发布季临近,苹果公司正迎来其自研芯片战略的关键转折点。 最新行业消息显示,苹果正在同步开发7款全新处理器,覆盖移动计算、可穿戴设备和无线通信三大领域,标志着其技术自主化进程进入全新阶段。 在移动处理器方面,苹果将推出A19系列芯片组。其中标准版A19将首次搭载于代号Tilos的iPhone 17 Air机型,而性能更强的A19 Pro版本则会为i

  • O域核心!金仓数据库支撑海南移动核心故障管理系统升级上线

    中国移动海南公司成功升级国产化核心故障管理系统"O域",采用金仓数据库技术支持。该系统创新构建五位一体监控体系,实现故障处理效率指数级提升。通过全栈国产化突破,采用分布式数据核心架构,实现99.999%高可用性和毫秒级响应。在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期间,系统凭借同城双中心灾备架构稳定运行,保障了通信命脉。金仓数据库通过PLSQL优化、固定缓冲池等核心技术,使系统性能显著提升:告警分析速度提升450%,拓朴查询效率跃升644%,历史数据清理效率提高7倍,存储空间降低12%。

  • 洛阳讯罗:安全与便民并行,隐私保护成核心网证服务

    文章介绍了网络身份认证(网证)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以及洛阳讯罗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随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网证服务迎来新发展阶段,需兼顾安全性、便民性和隐私保护。讯罗公司凭借在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安全及eID技术的研究,推出多因素身份认证、零知识证明等创新方案,并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动eID与eSIM技术融合应用。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认证服务,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驱动网证发展。

  • 苍井寿司新店潮:6月新增25家新店,待开业门店20家!两广名额告急!

    华南领先寿司品牌苍井寿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持续创新,6月新增25家门店覆盖青岛、北京等地,另有20家筹备中。为加速扩张,公司推出新合作政策:1)湖南、江西等地新店享受合作费减免1万元及保证金减免5000元;2)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9月30日,名额有限。同时调整两广地区策略,重点拓展中西部市场。凭借稳健增长和品牌影响力,苍井寿司为合作伙伴提供可靠发展平台,现正开放加盟机遇。

  • 微云全息引领区块链技术革新:双重安全哈希算法(DSHA)破局高能耗问题

    微全息公司(HOLO)针对区块链高能耗问题,创新推出双重安全哈希算法(DSHA)。该算法通过优化ASIC芯片设计,在保持网络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DSHA采用双重验证机制,需同时满足两个哈希函数条件,大幅提升防篡改能力。公司还利用EDA工具优化ASIC硬件架构,改进寄存器、数据通路等设计,使哈希计算时耗电更少。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PoW机制能耗痛点,更为区块链在金融、供应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持续的技术支撑。

  • 点亮智能未来——专访悦观科技技术研发总监张丽娟

    文章介绍了智能照明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与应用。张丽娟作为乐观科技技术研发总监,带领团队开发出融合AI、数据感知和节能管理的智能照明系统,已在多个城市和校园项目中成功应用。该系统通过多维感知、自适应算法和低功耗通信协议,实现动态调节照明强度和色温,提升能效同时改善用户体验。张丽娟强调"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认为未来照明系统将成为城市数据网络的一部分,探索在安防协同、室内定位等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其团队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布局,并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