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青岛市市立医院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肝尾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2023-07-20 10:4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胰外科史光军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肝尾状叶血管瘤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肝尾状叶血管瘤切除术及左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标志着该团队在高难度肝脏手术领域取得又一标志性成果。

肝尾状叶位于肝脏的中心深处、上方紧临肝脏的三条重要回流静脉,前方紧靠第 一肝门,里面包含重要的大血管和胆管,后方则是下腔静脉。肝尾状叶由于特殊的位置与解剖关系,曾一度被视为肝脏手术的禁区,也一直是肝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尾状叶治疗疾病切除术亦曾被黄志强院士称为“肝脏外科的最后领域”。

53 岁的张女士(化名)不久前在外院被诊断为肝血管瘤,因惧怕开腹手术,想要选择微创治疗,但由于血管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辗转几家医院均未获得理想治疗方案。经了解,得知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史光军教授团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开展了大量肝脏微创准确手术,于是找到了史光军教授。

史光军教授接诊后发现,该患者血管瘤体积不但巨大,而且位置长在令肝胆外科医生胆战心惊的尾状叶,瘤体被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包绕住。在血管如此多的地方手术,需要对解剖了如指掌,同样需要有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气。

三维重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准确微创手术美好“拆弹”

考虑患者自身情况、肝脏储备功能、以及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史光军主任团队极为审慎地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为了争取这台高难度手术取得成功,团队在术前动用了三维重建技术,对处于肝尾状叶的治疗疾病做到了“知己知彼”。三维重建可以让医生直观地观察到治疗疾病和周围血管、胆管的走行关系,提高手术安全。最终经过全科认真的术前讨论,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决定借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患者施行尾状叶血管瘤及左肝血管瘤切除术。

术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D可放大视野、灵活防抖的特色在史光军教授精湛的操控下,得到用尽的发挥。人机合一,美好地避开回流血管和下腔静脉,迅速找准治疗疾病位置,成功将血管瘤完整剥离出来,顺利完成了两处血管瘤的切除,手术历时 3 个小时,术中仅出血20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五天顺利出院。

厚积薄发,从“入门”到摘取皇冠明珠

肝尾状叶治疗疾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被誉为“肝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肝脏外科手术的禁区,令许多外科医生望而却步,史光军教授团队以过硬的本领,勇闯禁区,实现了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又一次超越,此例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脏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当今世界外科领域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想要把它“开”起来给病人做手术并非易事。科室提前“组团式”赴国内头部机器人培训中心接受专业培训,全部顺利通过考核认证。

从首台的复杂半肝切除术到成功完成有着胰腺手术“珠峰”之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再到突破肝脏尾状叶血管瘤切除,团队仅用了 3 年时间;从 0 到100,团队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覆盖了几乎所有肝胆胰外科主流手术;从“入门”到完成青岛市首例ICG荧光成像辅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实现了从突破到引领,目前已累计完成 180 台达芬奇辅助下肝脏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得心应手,离不开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对每一台手术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史光军教授表示。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新时达人形机器人新达“入职”海尔工厂,机器人真的开始进厂打工了?

    人形机器人新达在重庆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成功落地,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阶段迈向场景实训。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新达具备更高场景适应性和工序协同能力,能完成涂润滑油、物料搬运、智能巡检等复杂任务。其核心技术“大脑-小脑-本体”深度协同,通过视觉语言模型实现自主决策,全栈自研运动控制系统确保精准操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验证了工业制造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 累活、脏活让机器人干!海尔智家一工厂用上“人形机器人”

    海尔重庆冰箱互联工厂引入人形机器人“新达”,标志着制造业智能化进入新阶段。该机器人具备人类外形与智能内核,承担涂油、巡检、搬运等高强度作业,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实现高效精准操作:基于视觉语言模型的“超强大脑”实现任务理解规划;自主研发的“灵活小脑”保障毫秒级实时响应;仿人形双臂与多模块感知系统构成“全能身体”。工厂通过机器人解放人力,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与可持续发展迈进。

  • 触觉增强世界模型引关注,一目科技IROS首秀定义机器人感知新维度

    在2025年IROS大会上,中国AI企业一目科技凭借触觉感知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成为焦点。公司展示了全球最薄仿生视觉触觉传感器,厚度大幅缩减,实现0.005N三维力分辨率和120fps输出帧率。CEO李智强提出"视觉-触觉-语言-行动"新范式,指出触觉能捕捉物理世界的隐秘维度。通过创新仿真平台和生成式AI技术,突破传统数据收集限制,显著提升机器人操作技能训练效率。现场机械臂成功演示易碎品抓取等复杂任务,验证了触觉感知在精细操控中的核心价值,为"操控即服务"产业愿景提供技术支撑。

  • 华文众合携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教育智能机器人亮相第86届中国教装展

    10月24-26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在青岛成功举办,聚焦“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华文众合展出智慧书法教室、智慧粉笔教室等创新产品,并发布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教育智能机器人“华文小弈”。该机器人融合AI语音交互、智能运动控制等功能,旨在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展会现场还通过经典古文背诵、AI书法教学等互动环节,展现科技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亮相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10月24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北京华文小弈机器人公司推出国内首款中小学具身智能教育机器人,专为中小学AI教育设计,覆盖课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核心内容,具备语音交互、运动控制等功能。该机器人以大语言模型驱动,支持图形化编程与RAG知识底座,通过云端协同实现“大小脑”双系统智能模式,配套互动式AI课程,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

  • 宇树科技发布H2仿生人形机器人: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

    宇树科技10月20日发布新一代仿生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形态更接近真人。该机器人具备流畅完成舞蹈、武术等复杂动作的能力,新增仿生人脸模块提升交互体验。相比前代H1,H2在运动性能和人机交互维度实现突破,结合优化算法可执行更具表现力的指令。行业分析指出,H2延续了宇树在机械设计、动力系统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推动仿生机器人向消费级与行业场景加速渗透。

  • 宇树机器人与舞蹈家“斗舞” 网友:动作丝滑到像人类!

    近日,舞剧作品《天工开物》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再次上演。 在舞剧迎来国内巡演的第100场演出的同时,正式宣布启动海外巡演。 而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环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作为彩蛋登场,惊艳全场。

  • 以LIS为切入点,浙江省人民医院开辟多院区集团化医院信创新路径

    浙江省人民医院作为省内卫健系统信创"领头雁",以LIS系统为切入点,实现从单系统突破到全栈国产化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金仓数据库构建异构多院区多活数据底座,实现四大院区数据双向同步,容灾恢复能力达6级标准,业务连续性99.99%,数据调用效率提升60%。该实践为多院区集团化医院信创建设探索出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实施路径,其富阳院区更成为全省首个医疗全栈信创样板间,全面采用国产技术生态。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助力,2岁患儿巨大肝肿瘤被精准切除

    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 10 月 25 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董岿然教授成功为一名 2 岁患儿精准切除肝脏巨大恶性肿 瘤。2 岁的女孩若若近 2 个月来反复发烧,肚子也总是不舒服, 10 月中旬的一天,若若发烧到39℃,用了退热栓后体温降下去了,肚子疼痛却更厉害了开始恶心、呕吐。外科主任郑珊教授也表示,随着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投入使用,复旦儿科将在儿童微创高难度手术领域进一步发展,打造小儿外科微创手术高地,为儿童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金仓数据库异构多活架构,护航浙江省人民医院信创实践

    浙江省人民医院作为省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承担信创试点使命。面对多院区、高负载及业务连续性等挑战,医院选择电科金仓数据库,以“异构多活容灾架构”为核心,打造国内首个LIS系统国产化改造案例。该方案实现多中心互备、秒级切换,业务连续性达99.99%,效率提升60%,为集团化医院信创提供了可复制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