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青岛市市立医院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肝尾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2023-07-20 10:45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胰外科史光军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肝尾状叶血管瘤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肝尾状叶血管瘤切除术及左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标志着该团队在高难度肝脏手术领域取得又一标志性成果。

肝尾状叶位于肝脏的中心深处、上方紧临肝脏的三条重要回流静脉,前方紧靠第 一肝门,里面包含重要的大血管和胆管,后方则是下腔静脉。肝尾状叶由于特殊的位置与解剖关系,曾一度被视为肝脏手术的禁区,也一直是肝脏外科手术的难点之一。尾状叶治疗疾病切除术亦曾被黄志强院士称为“肝脏外科的最后领域”。

53 岁的张女士(化名)不久前在外院被诊断为肝血管瘤,因惧怕开腹手术,想要选择微创治疗,但由于血管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辗转几家医院均未获得理想治疗方案。经了解,得知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史光军教授团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开展了大量肝脏微创准确手术,于是找到了史光军教授。

史光军教授接诊后发现,该患者血管瘤体积不但巨大,而且位置长在令肝胆外科医生胆战心惊的尾状叶,瘤体被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包绕住。在血管如此多的地方手术,需要对解剖了如指掌,同样需要有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气。

三维重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准确微创手术美好“拆弹”

考虑患者自身情况、肝脏储备功能、以及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史光军主任团队极为审慎地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为了争取这台高难度手术取得成功,团队在术前动用了三维重建技术,对处于肝尾状叶的治疗疾病做到了“知己知彼”。三维重建可以让医生直观地观察到治疗疾病和周围血管、胆管的走行关系,提高手术安全。最终经过全科认真的术前讨论,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决定借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患者施行尾状叶血管瘤及左肝血管瘤切除术。

术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D可放大视野、灵活防抖的特色在史光军教授精湛的操控下,得到用尽的发挥。人机合一,美好地避开回流血管和下腔静脉,迅速找准治疗疾病位置,成功将血管瘤完整剥离出来,顺利完成了两处血管瘤的切除,手术历时 3 个小时,术中仅出血20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五天顺利出院。

厚积薄发,从“入门”到摘取皇冠明珠

肝尾状叶治疗疾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被誉为“肝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肝脏外科手术的禁区,令许多外科医生望而却步,史光军教授团队以过硬的本领,勇闯禁区,实现了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的又一次超越,此例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脏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当今世界外科领域先进的高科技产品,想要把它“开”起来给病人做手术并非易事。科室提前“组团式”赴国内头部机器人培训中心接受专业培训,全部顺利通过考核认证。

从首台的复杂半肝切除术到成功完成有着胰腺手术“珠峰”之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再到突破肝脏尾状叶血管瘤切除,团队仅用了 3 年时间;从 0 到100,团队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覆盖了几乎所有肝胆胰外科主流手术;从“入门”到完成青岛市首例ICG荧光成像辅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实现了从突破到引领,目前已累计完成 180 台达芬奇辅助下肝脏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得心应手,离不开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对每一台手术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史光军教授表示。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女生晒手电筒照手图被网友救了一命 已接受血管瘤治疗

    近日,一位女性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独特照片,引发网友热议。照片中她用手电筒光线穿过自己的手,并配文“光穿透了我的手,发现了另一个小惊喜”。此充满艺术感的照片引起网友猜测,其中一热心网友根据特征提出其可能存在健康隐患,疑似血栓症状。该女子收到提醒后立即警觉,次日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结果显示网友的判断正确。医生确诊为血栓后建议手术切除,目前患者已接受治疗。事后她在社交平台感言,正是网友的善意提醒与及时指出,让自己及时远离了潜在的健康危险。医学专家指出,血栓是常见的急性血栓性疾病,由活跃的血栓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这类病变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类型、大小及生命阶段:部分浅表性血栓仅影响美观,但某些特殊类型如深层静脉血栓可能引发致命风险;而肌肉性血栓等良性病变虽积累较少,但存在突发大出血危险。因此,早期发现与规范治疗对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本周举行: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近期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在跑道上进行首次路测,其中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等。控制方式方面,机器人可以是手动遥控,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

  • 宇树机器人1分钟售机器狗超百万 成为全球首个AI机器人主播

    3月31日深夜,“交个朋友控股”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其淘宝直播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宇树人形机器人G1。当晚,G1作为全球首个AI机器人主播,正式登上电商直播的舞台,并在一分钟内创造了超过100万元的销售额,这一成绩几乎与经验丰富的头部主播在大促期间的销售效率持平,彰显了G1强大的带货实力。直播中,G1采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向观众介绍了宇树科�

  • 为什么非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20台人形机器人以“跌跌撞撞”的姿态,完成了人类马拉松史上最特殊的起跑。这场名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最终以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落幕——这个时间,仅相当于人类业余跑者的中游水平。这场看似莽撞的赛事吸纳了全网上亿的关注度,也让科技行业、投资圈乃至公众陷入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激烈讨论:为

  • 擎朗医疗物流机器人的“智慧眼”

    在医疗场景中,医疗物资精准送达、复杂环境灵活避障、流程合规操作安全,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协同优化,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亟待解决的基础课题。传统物流机器人依赖可见光或标志物导航,易受环境干扰;固定路径导引系统则因部署复杂、灵活性不足难以适配动态医疗场景。擎朗医疗基于激光雷达与AI深度融合的感知技术底座,构建起「全域可感知、全链路可追溯、全流程自适应」的数字化运管体系,用精准空间智能为智慧医院建设锚定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