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藏经洞最新资讯  > 正文

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推出“数字藏经洞”

2023-04-18 17:45 · 稿源:站长之家用户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以4K影视级画质、中国风现代工笔画美术场景与交互模式,让公众“穿越”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亲身“参与”到藏经洞的厚重历史之中,在关键历史场景的“见证”和变幻中,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图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在当日举办的发布仪式上,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腾讯互娱副总裁崔晓春共同按下启动按键,宣布“数字藏经洞”上线。即日起,公众可以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或“数字敦煌”官网,直接登录“数字藏经洞”。

图说: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数字藏经洞”基于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以及游戏科技的技术优势,以全新的理念和体验模式,率先开创了“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这一形态,开辟了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呈现的全新模式,在传播好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全球数字化共享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同时,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数字藏经洞”计划推出多语言版本。中国日报社作为该计划的战略合作伙伴,将携手敦煌研究院、腾讯共同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表示,“数字藏经洞”在寓教于乐中将专业性极强的敦煌学知识多角度、多形式传递给公众,带领大众润物无声般品读文物价值、感悟古人智慧、传承传统文化,开创了文物展示体验新范式。希望籍由“数字藏经洞”的发布,加强数字赋能、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更多文物资源上“线”入“云”,破“屏”出“圈”,不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让更多优秀文化成果为人民共享。

图说: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致辞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表示,“数字藏经洞”是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成立的“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的一项代表性合作成果。未来,希望能通过“文物+科技”的融合,创新性展示更多敦煌文化优秀成果,探索开创文物展示体验新范式,有力促进敦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面向国内外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图说: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致辞

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表示,“数字藏经洞”整个开发历程,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投入了非常顶级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用科技创新讲述藏经洞博大精深的文化故事。手机一秒,史上千年,在游戏科技打造的沉浸式互动中,让用户能够穿越回历史时空,置身其中,亲眼目睹藏经洞从晚唐到清末的面貌变迁。从高清复刻到虚拟展厅,再到动画互动,游戏科技与敦煌学积淀的互相碰撞和激发,让“数字藏经洞”成为一次可随时随地开启的、超时空沉浸式文博之旅。相信它将助力文博更进一步,迈入数字文保的全新阶段。

图说: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副总裁李航致辞

百年来首次数字化重现敦煌藏经洞

敦煌藏经洞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大发现之一,其中出土了6万余件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被誉为“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目前,藏经洞出土文物分别收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国数十家收藏机构。一直以来,敦煌研究院致力于联动社会力量,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藏经洞出土文献文物进行全面整理与收录,并通过不断推出创新数字产品,探索向大众普及敦煌文化的多元路径。

2022年6月,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共同成立“腾讯互娱×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着力打造 “数字藏经洞”项目,希望为大众打开了一扇能够穿越时空、更轻松了解藏经洞和主要文物的新“大门”。

图说:“数字藏经洞”毫米级高精度复刻莫高窟“三层楼”和第16、17窟

公众在手机上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后,即可进入高清还原的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细节。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穿越”到4个不同时段,与洪辩法师等8位历史人物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伴随琵琶、筚篥、鼓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公众将在故事化的互动中逐步收集和学习敦煌学知识,逐步揭开 藏经洞出土文献“敦研001《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的面纱,并最终进入数字展厅参观更多文物。数字展厅更是展出了现藏于敦煌研究院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海外机构的藏经洞出土文物。

此外,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QQ音乐、TME制作家共同打造的数字藏经洞主题曲MV——《洞见时光》即将上线推出。歌曲特邀国际音乐人萨顶顶作为“数字藏经洞宣传大使”倾情演唱。

“学术+技术”,打造数字文博新标杆

在“数字藏经洞”的发布仪式上,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发表了题为《敦煌藏经洞的文化宇宙》的主旨发言。她表示,与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不同,这次“数字藏经洞”充分利用游戏科技的“数字生产力”,在互动体验中不仅加深对文物的了解、更引起探究历史的兴趣。

赵晓星介绍,“数字藏经洞”以复原历史场景为目标。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以青年学者为主,覆盖文献、艺术、考古、建筑、音乐、数字化等各个领域,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进行了细致考证。

图说:用户可在“数字藏经洞”中“亲历”藏经洞关键历史场景

比如场景中的三界寺,是历史上莫高窟附近的著名寺院,但至今没有找到遗址的所在。学者们通过敦煌文献P.T.993《吐蕃寺院图》、莫高窟周边现存古建遗址,结合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图像,构建出一座符合敦煌五代宋寺院特征的“三界寺”。

赵晓星表示,为了能让公众对藏经洞的历史有清晰的认知,专家团队尽力确保“数字藏经洞”所传递敦煌学知识点的准确性。

“数字藏经洞”由腾讯游戏CROS团队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在发布会上,腾讯互娱副总裁、CROS团队负责人崔晓春分享了“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的前沿游戏科技能力和互动方式:

首先是高精数字孪生。为了还原莫高窟1600米外崖面原貌,以及毫米级高精度复刻莫高窟“三层楼”和第16、17窟,“数字藏经洞”通过数字照扫、三维建模技术,渲染了超过3万张图像,生成9亿面的超拟真数字模型。

图说:“数字藏经洞”生动再现了藏经洞百年前室藏万卷的历史场景

第二,是游戏引擎渲染。基于游戏引擎PBR技术的高品质渲染,“数字藏经洞”营造了极具真实感的环境氛围,同时基于全局动态光照技术,还原了早晨10点的太阳光照效果,并在窟内加上了 “开灯”的观赏模式,将甬道、壁画、告身碑逐一照亮。

所有这一切,形成了超过36GB的庞大数字资产,但公众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点击就能体验。“数字藏经洞”应用了腾讯自研的云游戏技术,所有资产的渲染全在云端完成,用户只需要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轻松走进“数字藏经洞”,获得影视级画质体验。

图说:打开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获得影视级画质体验

崔晓春认为,游戏产业的发展,积累下了一个立足前沿科技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和制作管线不仅能用于游戏产品研发,也可以运用到数字文博领域,带来全新的呈现方式与体验形态。游戏科技,正在超过游戏产业的范畴,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乃至更多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释放多元的社会价值,推动游戏成为具备更多可能性的“超级数字场景”。

游戏科技推动数字文博开启新进阶

“数字藏经洞”经历了将近一年的研发,它的出现基于敦煌学百年的研究成果,“数字敦煌”的长期积淀,可以说是敦煌研究院和腾讯的多年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图说:现实中莫高窟“三层楼”和数字世界的“三层楼”对比

腾讯自2017年开始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先后推出了“数字供养人”、QQ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王者荣耀》“遇见飞天”“遇见神鹿”“遇见胡旋”系列游戏皮肤、敦煌动画剧等数字文创精品内容,其中仅“遇见飞天”就有超过4000万人领取;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双方于2020年共同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打开了敦煌文化传播的新窗口,目前该小程序总访问量已突破6000万人次;2022年,双方进一步成立“腾讯互娱×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始系统引入游戏科技,并推出了“数字藏经洞”这一“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

纵观文化遗产传播演进历程,从以图片、视频和网站为主的“平面”数字化形态,到具有3D、立体展示效果的“三维”数字化形态,再到如今,在游戏技术和游戏叙事的参与下,出现了以“沉浸式”“参与式”交互体验为特点的全新数字化形态,新技术一直在驱动文博事业的发展。相信,像“数字藏经洞”这样的创新探索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并持续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举报

  • 相关推荐
  • 对话智源研究院王仲远:做具身智能的“安卓系统”,而非专用的“iOS”

    大模型的发展正在遭遇瓶颈。随着互联网文本数据被大规模消耗,基于数字世界训练的AI模型性能提升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物理世界中蕴藏着数字世界数百倍甚至千倍的多模态数据,这些数据远未被有效利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 在2025北京智源大会上,智源研究院发布了“悟界”系列大模型,试图推动AI从数字世界迈向物理世界,实现所谓的物理AGI。这一系�

  • 表情包自由!腾讯搜狗输入法联合腾讯混元 推出AI表情合成

    不用再为微信、QQ回消息而烦恼,目前毫秒级AI生成表情包已经实现。 近日,搜狗输入法版推出AI合成表情”和候选表情”两大功能,用AI技术提升用户社交沟通体验。 其中,AI合成表情”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技术,用户输入文字描述或表情描述,便可毫秒级生成个性化表情包。 候选表情”则是用户在输入常用文字时,候选区自动推荐高匹配度表情包,一键即可发送,告别手�

  • 信通院联合三六零发布《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总体能力要求》

    中国信通院联合360集团发布《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总体能力要求》技术规范,从基础能力、大模型服务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和项目质量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明确了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的总体要求。该规范由20余家单位及40余位专家共同编制,旨在提升供应商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为行业提供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参考。360作为国内大模型头部厂商,自主研发"360智脑"大模�

  • 动动嘴外卖送到手!OPPO小布联合饿了么推出语音点外卖功能

    今日,OPPO小布助手与饿了么合作推出 语音点外卖” 功能,成为安卓首家实现此功能的平台。 用户通过ColorOS内置的语音助手 小布”,即可完成点外卖操作。 只需说出如 帮我点一个麦当劳的板烧鸡腿堡” 等指令,小布助手便会呈现饿了么的对应页面,展示餐品及价格信息,用户

  • 不需要考试的研究生,聚焦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推出三大高端教育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金融财务EMBA项目(2024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7)、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EMPAcc项目,以及会计(数据分析)硕士学位项目(MiM)。这些项目汇聚全球顶尖师资,注重实战应用与前沿趋势结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金融财务及数据分析领军人才。EMBA项目课程涵盖公司金融、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EMPAcc项目专注战略财务与风险管理;MiM项目则聚焦Python财务分析、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能。学员可获得国内外双认证学位及行业资质证书,助力职业发展。学院秉持"专业、创新、融合"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全球经济发展培养高端人才。

  • 超10万人围观!itc保伦股份联合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成功举办线上舞台灯光技术专题讲座!

    6月25日,ITC保伦股份举办"舞台灯光案例分享与技术对策"线上专题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活动邀请舞美设计专家刘凤恕等嘉宾,探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通过"云探厂"展示年产10万台的智能生产线,并分享3D可视化软件等创新技术。专家深入解析灯光设计理念,强调前期构思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活动呈现了ITC在舞台灯光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实力,展现国产灯光设备的技术优势,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思看科技联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产教融合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年6月6日,思看科技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届"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与三维视觉技术产教融合研讨会"。会议汇聚学界和产业界专家,围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策略与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宇强调智能测量是智能制造基础,思看科技董事长江峰回顾校企合作成果。会议通过"上午实践展示+下午理论探讨"的创新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会专家就三维视觉技术在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交流,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活动搭建了"产学研用"高端对话平台,为产业变革注入创新动能。

  • 健合集团合生元发布乳源研究新突破 母乳化配方再攀科技高峰

    5月20日,"2025年母乳科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聚焦母乳营养与婴幼儿健康研究,发布了《母乳科学研究认知新十条》,标志着我国母乳研究进入新阶段。合生元作为高端婴幼儿营养品牌受邀参会,展示了其在乳桥蛋白LPN等关键成分的研究成果。会议还重点探讨了诺曼底牛乳("熊猫牛")的营养优势,其蛋白质含量达3.97%,含丰富乳活性蛋白和7种乳源低聚糖,更接近母乳成分。合生元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乳品创新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用"模式推动配方奶粉品质升级。企业将持续深化母乳活性成分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婴幼儿健康提供科学保障。

  • 快手联合创始人银鑫:AI驱动下的大众文艺新生态

    7月2日,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京开幕。大会以"视听潮涌+文艺生辉"为主题,旨在推动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银鑫出席并发表演讲,介绍其AI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已服务超1万家企业客户,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大会还启动了"AI创想剧场"计划,推动AI技术与文艺创作融合。北京市广电局局长王杰群强调网络视听是新时代文艺重要组成部分。快手通过AI技术赋能创作,既助力专业创作者提升效率,也让普通用户更便捷表达,推动"全民共创"的视听内容生态建设。

  • 高精度三维扫描助力中埃联合考古,揭示“萨卡拉的秘密”

    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在埃及萨卡拉地区取得重大成果,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研究。项目团队使用高精度3D扫描仪对上千件人形木乃伊木棺进行数字化采集,精度达0.04毫米,完整记录彩绘纹饰等细节特征。这些数据不仅为文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还将纳入全球学者共享数据库。该项目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了中埃文明对话,为人类文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