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9 日消息, 11 月 9 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京东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拥有高度协同的多层级供应链基础设施和仓配网络,全国94%的区县和84%的乡镇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京东始终坚守“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能更深入理解、精准把握实体经济的需求和痛点,更善于抓住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环节。
京东始终重视推动稳定的高质量就业,截止 2021 年底,京东体系员工数已经超过 42 万,70%的员工来自于农村,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
(举报)
快科技5月2日消息,对于中国,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想要速胜基本不可能。中国是一个意志坚定、能力超群的国家,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都是中国人(且美国所有AI实验室均有大量中国研究人员参与),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无法速胜。 ”在黄仁勋看来,中美在人工智能(AI)发展领域的水平非常接近。事实上,目前在人工智能上,中国高校在AI人才培养方面表现突出。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智库Macro Polo的研究显示,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中,47%本科毕业于中国高校,远超美国的18%。清华大学、中国
在保险行业加速线上化转型的浪潮中,流量运营能力正成为衡量险企数字化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近日,中国人保APP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累计用户下载量突破 5000 万,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5%,引发行业对保险流量运营模式的新一轮探讨。流量争夺战中的“人保模式”当前,头部险企APP普遍面临用户增长放缓、低频使用等痛点。据易观咨询报告, 2023 年保险类APP平均月活增�
声通科技(2495.HK)连续第二年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榜单。作为交互式AI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深耕企业级沟通解决方案近二十载,形成覆盖智慧城市、金融、通信等核心行业的全栈式CoAI解决方案。凭借融合通信、人工智能与产品引擎三大关键技术,构建"沟通-思考-执行"完整闭环,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汽车等多个领域。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
4月28日,京东外卖宣布与知名动画IP《猪猪侠》展开联动合作,虚拟形象GG Bond正式"入职"京东外卖。这一合作源于此前网友发现京东外卖员工制服与猪猪侠形象配色相似,引发网络热议。猪猪侠在社交平台发布活力十足的入职宣言,表示将凭借魔法智慧球确保每份外卖都能新鲜送达。作为广东咏声文化2005年推出的经典3D卡通形象,猪猪侠凭借正能量故事赢得众多粉丝。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网友期待,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展现京东外卖年轻化营销策略。
京东外卖上线两月来,通过高额补贴吸引骑手和商家,单价比美团高2-3元,超时处罚更宽松,转单机制更灵活。骑手反馈京东订单虽少但单价高,日均收入可达300元。不过,骑手们保持观望态度,认为补贴结束后可能回归美团。京东试图重塑行业规则,但面临骑手数量不足、订单量不稳定等挑战。未来若补贴退坡,能否维持竞争力仍是未知数。(140字)
京东外卖发布骑手招募指南:需下载达达骑士App报名,初审通过后会有电话联系,因报名火爆审核约需一周;外卖入口在京东App首页"秒送"频道,若找不到需升级至最新版本。同时推出"百亿补贴券"活动,用户每天可抽最高20元餐补。
4月20日,"路在脚下·戈峻2025谷雨演讲"在成都成功举办,聚焦经济深水区下民企突围路径。活动吸引2000余位企业家、政府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民企高质量发展之道。戈峻提出民企面临的五大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应对、国际竞争、转型升级及企业家精神塑造,强调"出海反内卷"等创新思路。数据显示我国民企已超5600万户,34家入围世界500强。演讲通过全球案例分享,为民企提供方法论而非标准答案,助力企业将复杂环境转化为增长动能。谷雨演讲正成为民企转型突围的重要思想交流平台。
支付宝推出"畅游中国服务计划",通过"碰一碰"支付等创新服务提升入境游客体验。该服务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的消费场景,支持即时退税、扫码点餐等功能,让外国游客享受便捷的数字支付。4月来华游客支付宝消费额同比增长160%,浙江率先实现支付宝退税服务。同时新增20个特色市场接入"碰一碰"支付,并上线24个城市文旅专区和16种语言外卖服务,助力全球游客深度探索中国。西班牙留学生体验后表示,中国移动支付的创新速度和便利性令人惊叹。
5月1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西藏旅游期间开启直播,带网友游览古格王朝遗址。直播观看人数一度突破10万,但因信号问题中途中断。于东来表示自己并非专业导游,但仍尽力展示景点风貌。此前其社交账号IP已显示为西藏,并发布班公湖游玩视频。资料显示,古格王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吐藩王室后裔所建,存在约700年,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对西藏历史和佛教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宣布,小米空调以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前两名为目标,对标全球标杆。目前已完成全产品线布局和全栈自研,智能制造工厂将于年内投产。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已超680万台,同比增长超50%。武汉首座智能家电工厂已封顶,占地751亩,预计年底投产,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一期聚焦空调品类,规划六大核心分厂,全面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