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自然通讯》最新资讯  > 正文

基于中性镱原子的擦除转换方案 极大地增强了量子计算机的纠错能力

2022-09-27 21:41 · 稿源: cnbeta

在 2022 年 8 月 9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 Jeff Thompson 带领的一支研究团队,详细介绍了一种可让量子计算机更有效纠错的新方法。据悉,尽管量子计算机具有化解传统计算机难以搞定的复杂问题的巨大潜力,但要求极高的敏感运行条件,也成为了影响量子计算机普及的一大阻碍。

41467_2022_32094_Fig1_HTML.png

研究配图 1 - 采用擦除转换(erasure conversion)容错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机概述

在手机上,工程师们只需通过精细调节来搞定数据收发时的杂波滤除。但利用亚原子粒子的独特量子纠缠行为,也意味着即使想要检查量子计算机中是否存在缺陷,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好消息是,汇集了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副教授 Jeff Thompson、耶鲁大学研究合著者 Yue Wu 与 Shruti Puri、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Shimon Kolkowitz 跨学科团队,刚刚提出了一套新方法。

论文宣称他们能够显著提升量子计算机对故障的容忍度,减少隔离和修复错误所需的冗余信息量。通过将可接收的错误率从 1% 提升到 4%,四倍进步意味着该方案也适用于当前正在开发的量子计算机。

Jeff Thompson 表示:“量子计算机面临的基本挑战,就是操作环境不能嘈杂,否者设备就容易陷入无数错误的失效模式”。

41467_2022_32094_Fig2_HTML.png

研究配图 2 - 门误差模型和模拟性能

对于采用二进制(0 和 1)的传统计算机,错误顶多是两个比特位发生了翻转、或者像两台无线路由器产生了干扰一样混乱。

处理此类故障的常用方法,就是留足冗余的量,以便将每条数据和重复副本进行比较 —— 但是此举也增加了所需准备的数据量,同时也存在着制造更多错误的可能。

正因如此,该方案只能在绝大多数信息可确保正确时才能生效。否则基于错误数据来检查错误数据,只会导致系统陷入更大的混乱。

Thompson 指出 ——“如果基线错误率太高,那冗余就是一个糟糕的策略选择”。为此,该团队并未专注于减少错误的数量、而是让错误更加凸显。

通过深入研究错误的实际物理成因来设计系统,他们得以有效地消除最常见的错误来源、而不是简单地破坏损坏的数据。

这种行为代表了一种被称作“错误擦除”的特殊错误,本质上这种错误比损坏了、但看起来与所有其它数据一样的数据,更容易被纠错机制给清楚掉。

41467_2022_32094_Fig3_HTML.png

研究配图 3 - 存在擦除错误时的电路级错误阈值

传统计算机中,如果一包所谓的冗余信息出现为 11001 。那么假设稍微更普遍的 1 是正确的、而 0 是错误的,就有可能造成误判的风险。但若信息是 11XX1,出错比特位就更容易被曝光了。

Thompson 表示:“这些擦除错误更容易被纠正,因为你知道它们就在那里。它们可被排除在多数票之外,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问题在于,尽管在传统计算机上这么做很好理解。但研究人员此前从未想过将它照搬到量子计算机上,以将错误转换为擦除。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他们提出的系统方案,能够承受高达 4.1% 的错误率 —— 这完全处于当前量子计算机可适用的范围内。

相比之下,之前的先进系统,最多也只能处理不到 1% 的错误率 —— 意味着擦除转换较竞争方案更抵近量子系统能力的边缘。

41467_2022_32094_Fig4_HTML.png

研究配图 4 - 低于阈值的逻辑错误缩放

错误擦除机制证明了 Thompson 多年前做出选择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他在研究中探索了“中性原子量子比特”,其中量子比特信息被存储到了单个原子上。

为此,他们首先挑中了镱(Yb)元素 —— 部分原因是它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而大多数其它中性原子量子比特只有一个。

Thompson 将之视作一把瑞士军刀,而镱正好是一款更壮实的型号。拥有两个电子所带来的额外复杂性,为系统提供了诸多独特的工具、并且在错误消除上尤为实用。

研究团队提议将镱中的电子从稳定“基态”泵浦到激发的“亚稳态”—— 这种激发态可在适当条件下长期存在,但本质上又是相当脆弱的。

但与直觉相反的是,研究团队却建议利用这一特性,对量子信息进行编码。Thompson 将之比作“让电子走钢丝”,且精心设计的系统会让导致出错的相同因素,将电子也从钢丝绳上抖落下来。

0.png

(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旦它们回落至稳定的基态,电子就会以一种非常明显的方式散射光。因此将光照射在镱量子比特的集合上,只会导致有缺陷的量子比特被点亮、意味着这部分错误需要被擦除掉。

综上所述,这支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密切合作,融入了对量子计算硬件和纠错理论的独到见解。此外设计量子比特以产生可擦除错误的设想,也有望在其它系统的打造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目前 Thompson 团队正致力于在一台结合了数十个量子比特的小型量子计算机上,更进一步地演示如何运用这套错误转换擦除方案。

有关这项研究的全文,还请移步至《自然通讯》期刊去查看,原标题为《Erasure conversion for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ing in alkaline earth Rydberg atom arrays》。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与量子科技融合浪潮来袭,英伟达/微美全息竞速抢抓量子计算战略机遇期

    湖南湘江新区正加速推动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量子产业初具规模。湖南长期深耕量子技术研发,推动量子科技实现从技术到产业的跨越。量子计算作为前沿技术,已在金融、医药等领域进入应用探索阶段。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量子计算将迎来拐点,未来几年可解决现实问题。微美全息等企业正构建量子计算生态,开发基于FPGA的数字量子协处理器,突破现有硬件局限。量子计算商用仍需10-20年发展,但已成为大国核心技术竞争领域,各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量子科技发展将增强技术自主能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 无事发生!日本辟谣:我们今天不会发生大地震 没科学依据

    近日网络疯传"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谣言,引发广泛关注。该谣言导致不少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影响日本旅游业。日本政府和专家纷纷辟谣,强调该传言缺乏科学依据。气象厅专家指出,目前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时间、地点和规模,此类传言纯属骗局。东京大学教授也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预言。专家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勿信谣言。从目前情况看,日本一切正常,民众生活未受影响。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基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技术XAI,增强区块链网络威胁检测的决策能力

    微算科技(NASDAQ:MLGO)创新性地将可解释人工智能(XAI)技术应用于区块链网络安全领域,开发出智能威胁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识别攻击模式,并利用可解释性模块清晰展示决策依据,显著提升了检测准确率和可信度。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异常交易识别、恶意节点检测和智能合约审计等多个场景,帮助区块链网络实现更高效、透明的安全防护。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威胁检测能力,也为后续模型优化提供了依据,未来将在更广泛领域推动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空间。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将人工智能驱动的任务调度策略与边缘计算区块链集成,增强物联网系统稳定性

    物联网(IoT)技术快速发展,边缘计算成为解决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方案。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创新性地将AI驱动的CO-ETS任务调度策略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构建了智能、安全、高效的物联网任务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棕熊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动态调整任务分配,最小化能耗并最大化执行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任务调度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为物联网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 量子之歌:潮玩品牌WAKUKU崛起,开启新商业增长极

    量子之歌旗下潮玩品牌WAKUKU凭借独特战略眼光和精准市场定位迅速崛起。该品牌以糖胶毛绒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快速打开市场。线上入驻抖音、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下在核心商圈设立主题专区。借助虞书欣、章若楠等明星自然佩戴的社交传播效应,形成"明星同款-粉丝追捧-稀缺特质"的营销闭环。同时积极拓展全球化布局,在泰国曼谷通过当地明星合作推广引发抢购热潮。WAKUKU的成功不仅丰富了量子之歌的业务结构,更为其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新商业版图。

  • 感光能力大增!华为Pura 80视频能力重磅升级:大光比明暗细节完美还原

    华为Pura80系列将在6月11日发布,作为影像旗舰,这次华为着重升级了视频拍摄能力。 华为在今日的预热中,直接展示了Pura80系列的实拍视频,可以看出在明暗对比明显的复杂光源环境下,依然能够清晰还原画面细节。 左侧的白棋子和棋盘格清晰可见,丝毫不会过亮,与此同时右侧的黑棋子与棋盘格同样完美展现,细节清晰。 从这段视频来看,华为Pura80系列镜头传感器的感�

  • 长视频到了系统性能力重建时刻?

    过去两年,长视频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周期:用户增长趋缓、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流量红利逐步衰退,平台之间从“比拼数量”转向“拼内容质量”与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泛滥的短剧也在进一步侵蚀长视频的基本盘。如何在内容上坚持长期主义,同时在组织与成本控制上实现机制创新,成为所有平台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 在这场变革风暴中,各家平台路径分化——有人从

  • 周鸿祎:AI无法取代人类 因为学不会这一独特能力

    今天,周鸿祎发布视频谈及对AI的看法。他指出,尽管当下许多人担忧会被AI取代,但目前来看,AI还无法彻底取代人类。 周鸿祎认为,即便智能体再强大,也仍需人类的管理。人类未来的目标是管理、组织和训练智能体。 他以瑞典一家支付巨头为例进行阐述。该公司曾豪言自家AI客服集群能取代700名人类客服,起初成绩亮眼,AI客服处理了大部分客户咨询,效率显著提升。然

  • A柱、B柱更强了!雷军:小米YU7通过热气胀工艺嵌入6根2200MPa小米超强钢

    今天上午,雷军发微博又透露了小米YU7在车身被动安全上的一个卖点。他表示,小米YU7借鉴防滚架的设计灵感,在A、B柱内部嵌入6 根2200MPa小米超强钢热气胀管,与车身结构紧密配合,构建起独特的 内嵌式防滚架”。 他介绍,这个设计大幅提升了A柱、B 柱的承载能力,使得车辆在应对翻滚、小偏置正碰以及追尾卡车等极端碰撞场景时,为乘员舱提供更可靠的支撑与保护。

  • 泰国一男孩长期与狗群生活丧失说话能力:只会汪汪叫

    人是群居社会性动物,如果长期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或许会丧失语言功能。 媒体报道,泰国北部程逸府某村庄一名8岁男孩因长期与狗群生活,丧失了人类语言能力,只能通过犬吠进行交流。 据了解,该男孩与46岁的母亲及23岁的哥哥同住在一间濒临倒塌的破败木屋中,其所在区域毒品泛滥,母亲长期靠乞讨为生,经常离家数日不归,哥哥也深陷毒瘾,无力照顾他。 邻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