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小行星最新资讯  > 正文

NASA发视频介绍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发生的真实情况

2022-01-23 08:25 · 稿源: cnbeta

如果你在今年圣诞节看了《不要抬头》,那么你可能是许多人中的一个想知道这部电影所提出的危险有多真实。地球真的会被小行星撞击吗?如果科学家真的发现一颗小行星向我们飞来他们会如何反应?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NASA本周发布了一段视频,小行星专家Kelly Fast博士讲述了如果一颗小行星威胁到我们的星球会发生什么。Fast指出,在小行星构成威胁之前,我们人类必须对其进行定位,因为小行星撞击将是一场可预防的自然灾害。NASA有一个叫做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的部门,致力于跟踪小行星并预测其未来的运动--包括是否有任何可能会跟地球发生碰撞。通过预测未来的威胁,这使得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启动偏转任务以改变小行星的路线,进而保证我们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确实有许多小行星跟地球相撞,但绝大多数都很小且在大气层中燃烧并形成流星。事实上,每天可能有多达成千上万的小碎片撞击地球,但我们的大气层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这些碎片的影响。然而,有时较大的小行星会对地球上的一些地区造成重大威胁,如1908年著名的通古斯卡陨石撞击,当时一颗小行星在俄罗斯一个人口稀少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爆炸。

NASA保护地球计划

如果我们真的发现一颗大的小行星向地球飞去,那么我们也不必完全束手无策。NASA在一个被称为行星防御的领域有反小行星技术的计划。该机构最近启动的一项名为DART(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的任务旨在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太空任务方式:航天器将故意撞向一颗小行星以观察这是否能有效地改变一颗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的方向。

DART所要撞击的小行星是一对小行星--Didymos和Dimorphos中的一个。这两颗都不会对我们地球构成威胁,所以没有必要担心。但NASA计划测试一下,如果真的有一颗危险的小行星在路上,他们能做些什么。

据了解,DART将撞上两颗小行星中较小的那颗Dimorphos并试图使其脱离目前的轨道。该航天器的大小只有小行星1/100,所以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并且航天器还需要非常聪明,因为它将使用机载计算机来定位小行星并将自己指向它。

DART于2021年11月发射,目前正在穿越太阳系并前往其小行星目标的途中。预计它将在2022年到达那里并试图进行碰撞。

但这不会是任务的结束。研究人员希望近距离观察撞击的效果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行星的。因此,欧空局(ESA)正在研究另一个名为Hera的航天器,它将沿着DART的路径到达小行星对并收集关于碰撞效果的数据。据悉,Hera将于2024年发射,应该在2026年到达撞击现场。

举报

  • 相关推荐
  • 热烈祝贺神二十一 成功发射!明月镜片以航天同源科技,引领中国高端镜片天玑系列

    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迎来第七次人员交接。飞船实现16项技术改进,其中光学导航系统全面升级。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明月镜片连续四年现场护航发射任务,见证航天高光时刻。其推出的天问系列高端镜片融合航天科技,采用航天同源材料与智能算法,以自主创新突破外资技术垄断,填补国产高端镜片市场空白,展现中国品牌在光学领域的硬核实力。

  • 连续三年折桂!瓴羊Dataphin荣膺2025年度DAMA数据治理优秀产品奖!

    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以“数据×人工智能”为主题,聚焦行业最佳实践,构建从理念探讨到技术落地的完整交流链。会上,瓴羊与DAMA联合发布数据治理实践证书体系,覆盖数据分析等认证,旨在提升全民数据素养。瓴羊副总裁王赛提出Data与AI双向赋能重构企业数字化生产力,强调未来系统需支持自主决策与自动化执行。以快消品牌为例,通过Quick BI智能分析工具实现业务效率提升。瓴羊Dataphin平台助力企业构建AI友好型数据模型,连续三年获“数据治理优秀产品”大奖,提供全链路数据服务,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 从“智慧景区”到“智能增长”:AI正重塑旅游业底层逻辑

    过去十年旅游科技聚焦“行前”环节,但生成式AI与多模态技术兴起推动行业转向“旅途中”的碎片化即时体验。杭州西湖项目通过实时感知游客位置、天气及偏好,结合地图与相机多模态输入,实现场景化推荐(如高温推送冷饮券、游船激活语音导览)。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智能运营体,通过“情境感知+权益触发”机制重构景区流量分配与商业结构,并采用RaaS模式与景区按销售分成,推动行业从“系统交付”转向“共同经营”。未来竞争核心在于AI能否基于行为数据重构供给体系,实现从资源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 科杰科技&甲子光年:2025中国Data&AI数据基础设施白皮书

    当前全球正经历地缘政治重塑与人工智能革命驱动的深刻变革。全球化向区域化演进,供应链加速本土化,AI从前沿技术跃升为核心生产力。麦肯锡研究显示,生成式AI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7万亿美元,中国预计占2万亿美元,接近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传统数据系统难以满足AI对实时性、多模态处理和高弹性算力的需求,企业需构建新一代数据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生产、治理与AI应用的动态融合,突破"数据烟囱",支持跨场景智能部署。Data&AI一体化将推动数据价值从效率提升向产业协同跃升,成为智能社会的核心引擎。

  • 九号公司举办首届「MoTech Day 2025」:让技术回归生活,让创新成为日常

    10月24日,九号公司举办首届“MoTech Day 2025”技术文化节,这是专属于工程师的节日,也是公司首次以“技术文化”为核心议题的集团级活动。活动通过嘉宾演讲、互动体验与创意挑战等形式,聚焦智能出行、AI芯片、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旨在让“工程师精神”成为九号文化的核心符号,推动技术与文化双向融合,构建长期创新驱动力。活动还同步推出面向高校的“MoTech创意挑战赛”,并搭建线下互动打卡区,强化内部技术认同与组织活力,重塑品牌科技形象。

  • 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AI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科杰科技于洋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主题演讲

    科杰科技董事善于洋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表演讲,强调高质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产业决胜关键。他指出,算力、算法和数据构成AI三大要素,而数据决定模型认知边界与输出可靠性。当前需构建Data&AI一体化平台作为核心基础设施,通过集中管理、分散赋能模式,打通数据采集、治理到AI训练全链路,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该平台已在制造、金融等领域落地,助力企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弯道超车。

  • 润开鸿重磅发布DAYU300与DAYU600,入选开源鸿蒙面向PC场景及移动智能终端场景主干开发平台

    近日,开源鸿蒙技术大会2025在长沙举办。江苏润开鸿公司发布基于开源鸿蒙的DAYU300和DAYU600开发平台,分别面向PC及移动智能终端场景,支持多样化设备创新。同时,开源鸿蒙6.0版本发布,在ArkUI组件、窗口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开发效率与用户体验。润开鸿将持续推动开源鸿蒙生态建设,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 悦灵犀AI全新版本是一次革命性的底层技术架构全栈进化

    2025年10月28日,悦享控股发布悦灵犀AI 3.0版本,实现革命性AI底层架构全栈升级。核心突破包括:自研北宸星烁3.0大模型显著提升人像建模与光影控制能力;全新AI写真系统支持75种风格、4K人像生成及30fps视频输出,打通“从静态图像到动态影像”全链路创作;创新多智能体协作体系模拟真实影楼全流程,用户通过简单指令即可获得专业级AI写真。此次升级标志着AI从工具型走向生态型,重新定义智能内容创作新时代。

  •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研发基于AI的动态权重学习模型,开启区块链账户关联分析智能新时代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推出基于AI的动态权重学习模型,解决区块链账户关联分析中传统静态模型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变化的问题。该模型采用分层架构,结合注意力机制LSTM、联邦学习等技术,实时捕捉交易模式演变,动态调整账户关联权重。在分片效率、风险控制、资源分配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交易处理速度与欺诈识别率。未来计划融合多模态数据,探索量子机器�

  • Vidda 火星基地亮剑:C5 领衔四件套,改写影音产品性能规则

    Vidda在AWE展会发布多款创新产品:C5无界Master投影仪搭载SST架构DMD芯片、双激光器和122mm影院级镜头,实现6800CVIA高亮度和精准色彩;发现X2026电视采用"墨晶屏"技术,解决强光反光问题;同时推出V11开放式耳机与G11智能眼镜,以轻量化设计提升佩戴体验。整场发布会通过实机拆解和极限测试,展现品牌"技术平权"理念,强调用户体验优先于参数竞争。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