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噬菌体最新资讯  > 正文

新的机器人平台加速了实验室中分子的定向进化

2022-01-03 22:56 · 稿源: cnbeta

使用一个新的机器人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同时跟踪数百个微生物种群,因为它们正在进化新的蛋白质或其他分子。自然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基因突变的逐步积累。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在小范围内加速这一过程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快速创造新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

Evolution-Molecules-777x518.jpg

一个新的机器人平台可以将定向进化的速度提高100倍以上,并允许同时监测数百个进化中的种群。这项工作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Kevin Esvelt及其同事领导的

这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即定向进化,已经产生了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抗体,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酶,以及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成像剂。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开发出一个机器人平台,可以并行进行100倍的定向进化实验,让更多的人群有机会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实时监测其进展。除了帮助研究人员更迅速地开发新的分子,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模拟自然进化,并回答关于它如何工作的基本问题。

"传统上,定向进化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更不是一门工程学科。"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助理教授、这项新研究的资深作者凯文-埃斯维尔特(Kevin Esvelt)说:"在你能够系统地探索不同的排列组合并观察其结果之前,这仍然是事实。"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Erika DeBenedictis和博士后Emma Chory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该论文今天发表在《自然方法》上。

定向进化通过加快新的突变的积累和选择而发挥作用。例如,如果科学家想创造一种能与癌症蛋白结合的抗体,他们将从一个由数亿个酵母细胞或其他微生物组成的试管开始,这些细胞已被设计为在其表面表达哺乳动物的抗体。这些细胞将被暴露在研究人员希望抗体结合的癌症蛋白上,研究人员将挑选出那些结合效果最好的细胞。然后,科学家们将在抗体序列中引入随机突变,再次筛选这些新的蛋白质。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很多次,直到出现最佳候选者。

大约10年前,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Esvelt开发了一种加速定向进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来帮助蛋白质更快地朝着理想的功能进化。研究人员希望优化的基因与噬菌体生存所需的基因相联系,病毒之间相互竞争,以优化蛋白质。选择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将每一轮突变缩短到噬菌体的寿命(大约20分钟),并且可以重复许多次,不需要人类干预。

使用这种被称为噬菌体辅助连续进化(PACE)的方法,定向进化可以比传统定向进化实验快10亿倍。然而,进化往往不能得出解决方案,需要研究人员猜测哪一组新的条件会做得更好。

新的《自然方法》论文中描述的技术,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噬菌体和机器人辅助的近连续进化(PRANCE),可以使用不同的条件,平行进化100倍的种群。

在新的PRANCE系统中,噬菌体种群(只能感染特定菌株)在96孔板的孔中生长,而不是在单个生物反应器中生长。这使得更多的进化轨迹可以同时发生。每个病毒群体在经历进化过程时都由一个机器人监控。当病毒成功生成所需的蛋白质时,它会产生一种机器人可以检测到的荧光蛋白。

DeBenedictis说:"机器人可以通过测量这个读数来照看这个病毒群体,这使它能够看到这些病毒是否表现良好,或者它们是否真的在挣扎,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帮助它们。"

如果病毒在挣扎着生存,意味着目标蛋白没有以理想的方式进化,机器人可以帮助它们免于灭绝,用不同的菌种替换它们正在感染的细菌,使病毒更容易复制。这可以防止种群灭绝,这是许多定向进化实验失败的一个原因。

"我们可以实时调整这些进化,直接响应这些进化的发生情况,"Chory说。"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实验何时成功,我们可以改变环境,这给了我们更多的尝试机会,这从生物工程的角度和基础科学的角度来看都是很好的。"

新颖的分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他们的新平台设计了一种分子,使病毒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对其基因进行编码。所有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规定,三个DNA碱基对指定一个氨基酸。然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能够进化出几个病毒转移RNA(tRNA)分子,这些分子读取四个DNA碱基对而不是三个。

在另一个实验中,他们进化出一种分子,使病毒能够将一种合成氨基酸纳入它们制造的蛋白质中。所有的病毒和活细胞都使用相同的20种自然发生的氨基酸来构建它们的蛋白质,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能够生成一种酶,能够纳入一种额外的氨基酸,称为Boc-lysine。

研究人员现在正在使用PRANCE来尝试制造新型的小分子药物。研究人员说,这种大规模定向进化的其他可能应用包括尝试进化出能更有效地降解塑料的酶,或能编辑表观基因组的分子,类似于CRISPR能编辑基因组的方式。

有了这个系统,科学家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导致特定进化结果的逐步过程。因为他们可以平行研究如此多的种群,他们可以调整突变率、原始种群的大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然后分析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结果。这种类型的大规模受控实验可以使他们有可能回答关于进化如何自然发生的基本问题。

Chory说:"我们的系统使我们能够实际进行这些进化,对系统中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进化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终点。"

举报

  • 相关推荐
  • 半马最独立的机器人诞生:不用人陪跑、靠自己完成反超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今日在北京亦庄开跑,共有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目前,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夺得冠军,不过还有很多人关注到了一个呆萌的小机器人,它就是来自松延动力的N2小顽童。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在这场比赛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都需要两到三名人类工作人员陪跑,然而它却根本不需要,全程都是自己一个在战斗,甚至还能不断反超其他机器人。如此独立的一幕也让不少人感慨万千,盛赞其是这届比赛中最为独立、最为励志的机器人。据介绍,松延动?

  • 获第3名的机器人带伤比赛 跑完半马累瘸火了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日上午7时30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亦庄南海子公园南门鸣枪开跑。20支机器人队伍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比赛状况百出,笑料”不断。其中,旋风小子队的N2机器人第三个冲线完赛,获得季军。然而,赛后N2机器人却因带伤作战”而瘸腿”,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比赛赛道地形复杂,包含平地、坡道与弯道,这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动力系统、路径规划和转向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N2机器人在比赛中全力以赴,一路克服诸多困难,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挥。但冲过终点线后,观众发现它的?

  • 价值8.8万的机器人马拉松亚军以5.6万被拍走

    智能机器人N2以8.8万元起拍成功售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能力与外观设计上的突破,最终成交价为56806元。该机器人身高1.18米,体重30公斤,具备多种运动能力。其核心技术模拟真实人体动态,展现接近自然的协调性与互动性,显示了人工智能在拟人化和商业化应用的重要进展。此外,这次交易不仅体现了技术革新潜力,也反映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高度关注。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外骨骼机器人

    杭州智元研究院宣布髋部助行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踏山】将于 5 月 1 日正式发布,【踏山】具备智能算法实时感知+轻量化穿戴+多重安全保护机制等特点。

  • 为什么非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

    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20台人形机器人以“跌跌撞撞”的姿态,完成了人类马拉松史上最特殊的起跑。这场名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最终以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落幕——这个时间,仅相当于人类业余跑者的中游水平。这场看似莽撞的赛事吸纳了全网上亿的关注度,也让科技行业、投资圈乃至公众陷入了一场关于未来的激烈讨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