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现在看来,在开放平台上做插件的公司或者个人,他们有比较好的盈利前景吗?
戴志康:做插件也有两方面做事情,一方面向用户收费,现在向用户收费,因为平台上的限制,我认为不会非常快的起来,像我们的开放平台的协议里面,允许你放不超过页面有效面积的10%的广告,这个广告你可以自己去找,起码对你来说是有收益的,我告诉你这块利益是属于你的,至于是不是能够,你能变成1千块钱还是变成1万块钱,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起码它是有利益的,不会是0,反正在中国做点事比较困难就在于这个地方,怎么说呢?现在美国你要有100万流量的网站,你就很赚钱了,在中国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也在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谈到说开放API,我们这边也在做这个事情,我想问您一下开放API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呢?
戴志康:就跟改革开放之后存在的风险一样的,以前你到一个国营的副食店买馒头,永远不会相信那个馒头是坏的馒头,包子用的是不好的馅,开放了以后,就有一些不法的人就会拿死猪肉或者很糟糕的东西做包子,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回过头来一旦走上这条路,基本上短期的损失和短期带来的负面东西,一定会被长期的利好覆盖,比如今天我们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到底是要改革开放还是不要改革开放呢?没有一个人去选我们不改革开放,就像朝鲜那样,当然我们也经历过那个过程,80年代的时候,确实,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很多的贪污腐败,但是呢?
这些并不能阻碍这个市场真正向一个更开放更民主的方向发展,比如Facebook上面也有一些应用,会乱发通知,发得也不知道什么东西,弄得你很烦燥,但回过头来我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会随着开放的进度越来越深,有一个市场调节的机制,加上人工把控的这样一个模型去逐渐的修整掉,所以我认为你要说开放,开放是只有利没有弊的吗?我认为一定不是,一定是有利有弊,可能开放投入一个月,可能会觉得弊是大于利的,但是弊会逐渐的被市场削弱。所以我认为只要能挺过最近的一段,开放初期的一段混乱,负面的东西,剩下我认为都是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去年Facebook也有比较大的融资进来,包括像国外的一些做了很多年的SNS网站的公司也会进入到中国市场,包括中国本土的一些很强势的公司就像新浪、搜狐,甚至可能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都在尝试进入SNS这个领域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年之前,博客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谁都不理,博客自己翻身起来,差不多的时候强势资本一进来,就成了一个…,所以SNS您觉得会是这个过程吗?
戴志康:我说的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不会,博客其实是一个“半2.0”,博客是什么东西?原来新浪用有限的编辑造出有限的内容给无限的网民去看。博客就是新浪用有限的编辑,也是同样是有限但是数量更大的博主或者说明星造出来也是有限的内容给无限的网民看。以前大家认为UTC就是Web2.0,其实UTC根本就是2.0非常非常小的分支,根本不等于2.0。
所以博客本身其实仍然最多叫做Web1.5的东西,但是有非常强烈的媒体属性,媒体属性太强了,这个会导致原来天生就具有媒体属性的这帮互联网的大佬们,他在真正一杀进这个市场的时候会把很多单纯靠博客为生的网站杀得片甲不留一样。我认为在SNS里面媒体属性绝对没有那么强,反倒媒体对于SNS是一个杀手,你老是来看,老是来看,你就习惯了报纸就是用来看的,你就不和它互动,在博客领域为什么可以发展?写博客的人仍然是“28”理论,80%的浏览量是在浏览这里面20%的名人,这不是真正的2.0的东西,2.0的东西就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笔触你在新浪没名,我写博客,我是自己能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心,但是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中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学生,但SNS的理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你只要在里面足够活跃,有足够多的行为和活动,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中心,媒体领域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如果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或者新的项目,类似于新的SNS的玩意儿出现的话,这个东西就有很强的媒体属性的话,大公司门户网站仍然是可以成功,但是如果有很强的社会化属性和社区属性,我认为反倒对大公司是一个戈壁,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圈子或者说垂直的SNS,您觉得更具有一些活力是吗?
戴志康:互动性强的本身就是一个社区的,本身就不是说我以造多少独家内容为生的,不是把用户培养成一上来就看,每天上来都看,不是把用户培养成这个样子的网站要好一些,有一些门户网站想做SNS,我甚至都想,我现在有一个门户网站,我甚至都希望用另外一个域名来做SNS。
主持人:比方我们做SNS的时候,有一些垂直的领域比如说婚介或者说电子商务等等一些方面你觉得哪个会比较成功呢?
戴志康:婚介这种东西早就有了,那是特别强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个人感觉和最近流行起来的以Facebook模式为代表的还不一样,那个其实是满足功能性的需求,我觉得肯定是有这样的需求的,而且这个需求还不小,但是我认为比如说婚恋发展得好和SNS网站发展得好,好像不是一回事,感觉上不是一回事。我认为什么东西可能会成功呢?有些游戏的SNS可能会成功,因为游戏的SNS以前大家到这个地方就玩游戏,玩完了就走,但是每个游戏提供商我认为都会积攒住一批核心的用户,以前只能玩游戏,但不能在这里面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但是又出了一款新的游戏以后还是会把这些人拉回来,也许是不是巨人对51的投资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再一个我觉得年轻人的SNS会火,不管是什么样,只要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尤其是90后甚至2000后,他们喜欢的东西实在是太奇怪了,我上他们的论坛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完全看不懂,一天能发一万多帖子,我们有一个同事聊,他说我每个月我就把我的数据库全部清空一次,让他们来发,因为隔三个月以后就爆炸了,我看了一下他们都发什么?
你理解不了,这些人和我们这群白领或者说一个大学生,你让他混在一起根本交流不了,他们特别有时间,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弄明白他们到底在弄什么,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比如法轮功,这个东西常人看来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那个圈子又特别紧密,你打也打不散,拆也拆不开,老是在那儿活动,老是在那儿活动,你就发现这样的社区非常有粘性,当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圈子存在的话,我认为这个圈子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主持人:SNS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有的人说刚开始,在您看来是什么时候会结束或者说什么时候?
戴志康:大佬们全部都进来,包括腾讯,这个战争就会进入到真正的战争,以前还属于大家各打游击队,先占山头,能拉几个人先拉几个人,大佬们都进来,竞争我认为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而这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个人感觉,腾讯进来,大家普遍认为最有机会的,腾讯本来就是一个社区,这样就比新浪、搜狐有优势,我个人认为,那腾讯进来以后,可能会对传统的社区网站,传统的做得比较好的社区网站比如校内、51产生冲击,这些冲击可能会导致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认为到这个战争真正的结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所谓战争已经结束了,我觉得挺扯淡的,哪儿证明战争已经结束了。
主持人:戴总在创业方面很成功,所以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戴志康:在尝试。
主持人:我感觉到在创业的时候,以前的TMT领域关注向传统领域投资,您认为这种原因是什么?
戴志康:这种原因,一个是互联网上我个人认为在05年、06年、07年,VC对于互联网项目的投资有点儿过热,过热就导致什么呢?确实投了一部分,有一些VC投了一部分明显会死,本来明显就压根儿就不应该投的项目,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确实互联网公司里的项目成长周期不是那么地快,这一批现在我认为比较好的公司都可能是02年、03年就已经开始预种了,逐渐逐渐长起来,但是VC钱又很多,从02、03、04年预种的公司就那么几个,新的又看不准,再加上前面有一点吃伤了,所以这个钱肯定会出现投不出去的情况,在中国还有一个特例,我也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中国其实不仅仅IT有机会,其他行业都有机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富人,比如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什么文化都没有,就是修路,这就可以致富,这个东西可能在美国人看来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中国确实存在这样的东西,传统领域我也不否认确实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只要你看得准,只要你有钱真正的投入进去,而且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帮助的话,我认为应该会是不错的选择方向。
VC去选择传统行业,我个人的看法是第一首先不会放弃互联网行业,只是对互联网的行业投资趋向理性而已,第二个,传统行业从快速的投资回报来讲,也确实有互联网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和特点,看互联网还要听他讲这个概念那个趋势,都是不确定的,但传统行业里面,我告诉你我现在能赚多少钱,你再给我多少钱,明年就可以赚多少钱,我的曲线是这样的,互联网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传统行业里面投资风险小一些,不用太看,主要看一些财务数据,国家的政策,国家说鼓励发展绿色能源,你肯定太阳能、风能等等这些都会有发展。
主持人:您讲说现在很多小的互联网公司,02年预种,现在有一些好的公司该投的已经投了,现在会不会说中国互联网基本上没什么投资机会了?
戴志康:我个人认为一个投资的机会必须要是,就是和这种市场是连接在一起的,我认为真正的投资机会是在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格局,世界上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带来真正的投资机会,比如世界上的格局Facebook到底能不能超过Google?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没超过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超过不了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超过了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个我认为会对投资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当年Google用独特的方式超过了雅虎一样,没有说我用比雅虎更多的编辑和内容来战胜,走的完全是不同的路,这个东西首先对Google来说,我认为它对投资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说到这个时候你投资了百度,这个百度就非常非常容易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国外已经证明了以这样的模式就能够超越一个之前互联网上最牛最牛的公司就是雅虎,所以回过头来我认为,对于真正的投资机会一定是在行业发展换代的时候开始产生的,但是这个VC真正投钱进来又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应该是上一波的公司成功了,这一波就开始投,就像05、06、07这三年,百度成功了,阿里成功了,新浪、搜狐广告都卖出去了,互联网开始转暖就开始投了,我认为这不是很有道理,这个我们叫时间滞延太大了,上一波的公司积累了那么多年成功了,你看到它成功了,开始疯狂地往里投,投完了以后,这一波要等到成功还太远了,所以我认为VC往里投钱和真正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轮回的这样一个东西还不是一回事,你要说有泡沫没有泡沫或者互联网还有没有投资价值?我认为长期肯定有投资价值,互联网肯定还要换若干代,在未来15到20年里面,投资机会有,但是短期就是螺旋式的上升,肯定有低谷的时候。
主持人:从通常这么来看,现在是好像比较少,就是钱比较少是吗?
戴志康:我认为主要是项目。前一波的创业者,互联网成功的这些人士他会把那个人教育成一个特别亢奋,一想起只要一个东西能说服自己,他就觉得是圣经一样,太牛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是那个公司在客观上,你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那个公司其实真的不行,比如说你永远看到的都是一个激情澎湃地创业者在讲他的商业计划,但是你问他多少人?他说就一个人,你说你怎么能证明比别人做得好?他证明不出来的,我认为还是一个项目的问题,并且一开始他们都只有很少很少的钱,但是你光有点子能赚钱吗?中国充斥了太多只有点子没有执行力,没有团队,没有一个真正的商业运作的经验的一个,就是这种项目我认为不可能投的,还是项目不好,没有那么多好项目。
主持人:往后看,前面一波创业已经过去,往后看几年,SNS、电子商务、网游这些方面你觉得…
戴志康:我个人认为,SNS从我们的角度是期望它是一个大市场,或者说是一个换代的东西,直白一点说,我希望Facebook挑战Google,这样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从现在来看Facebook也有它的瓶颈,起码它这个公司还不够非常非常地健壮,出名有一点儿早,出名早了以后,使得大量的人在关注它,比如像百度当时没有人看得上它,Google也是,所以回过头来我认为SNS是目前看来我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换代的领域,如果回过头来说电子商务,现在来讲大家都把电子商务等同于淘宝,这样一家独大的局面,我认为多少也是有些问题的,反正一家独大肯定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开始看着比较快。
但是后来应该会呈现很多弊端,所以电子商务我认为,反正我对电子商务不是特别的熟悉和了解,但是我认为和社区结合的电子商务是有希望的,但是你只要做成一个很伟大的颠覆性的模式,这个也不现实,但是电子商务通常来讲,如果你想做一些大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话,我认为可能甚至必须要等到阿里巴巴犯错才行,他必须犯错你快速地进去然后怎么样,瓦解掉原来的体系和架构,这个垄断架构不打破的话。
对于其他电子商务的整个市场来说都很难进去,支付你垄断了,物流、信用,最大的买家资源,最大的卖家资源,甚至上层供应商资源,当然都可能是这样,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里面的微软,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要求就是阿里巴巴一定要开放,比如微软Windows能够成功,因为软件多,干什么都有,自己也出几个软件,但是不会无限制地出,比如微软到现在也没有出杀毒软件,阿里巴巴如果想垄断的话,需要更开放一些,而不是单纯地只是做自己那点事。
主持人:最后想问一下,在您创业的过程当中,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说资金、资源、团队或者说商业模式、核心技术或者是其他的?
戴志康:你可以仔细看看,任何一个商业市场中竞争的一些要素,比如说价格、服务、质量、品牌、口碑,各种各样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人,在IT领域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由人来创造,所以毫无疑问第一重要的肯定是团队,因为每个企业每个公司成功失败输一般都输在人上,就算市场不好,你有一个强悍的团队,仍然可以在市场的夹缝当中求得一席的生存之地或者另辟蹊径让你生长,这个团队肯定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我认为都差不多,同等重要,技术其实也是人,其他都差不多重要,资金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没有那么重要的程度,融了很多钱的公司也没有发展得好,百度也没融多少钱,但是并不妨碍它的发展。
主持人:今天也谢谢戴总接受我们的专访,也希望我们公司将来发展得更好。
戴志康:谢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