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SNS现在在中国非常火,这种爆发我不知道您看来,是自己门槛变低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戴志康:主要还是要归功于Facebook在美国做的探索,当然也包括微软大手笔的,虽然也没有投太多钱,但是导致了行业对它紧密的关注。Facebook其实也是一家创业中的公司,是不是真正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其实还远没有基本上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能成为Google或者当年微软一样的公司,其实还是有距离的。
但是回过头来中国人通常来讲,会在发现了一个星星之火的时候,一扑而上,就把这个市场迅速地占领掉,这是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不同的,比如做视频的网站,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中小论坛和网站,其实都是一回事,这可能是中国人的习惯,一种文化所导致的。
主持人:知道我们UCenter Home和我们的平台也有很多人在用,不知道您方不方便透露一些数据。
戴志康:我们UCenter Home的网站发布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积累了4万到5万的量,我们会在本周三左右发布一个新的UCenter Home的测试版,其实我们发现有UCenter Home和论坛之间的结合,所以这里面取得用户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最终的网民来说,从一个没有上过任何的SNS到去接触到UCenter Home的这样一个东西,不同网民的接触速度不一样,这个也有数据。包括凡是使用UCenter Home的人,人均PV都在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讲会提升30%左右,以前在论坛里面比较高了,大概10%到12%左右。
主持人:这个是因为本身形式还是因为比较新鲜?
戴志康:因为表现形式和它的这种感觉,什么叫感觉呢?你就是不断地期待你的好友有什么东西出来,不断地刷页面,没有看到新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就去干别的东西去了,干了5分钟回来想想,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又回来,现在在这个里面东西还没有爆炸性的信息,比如我看新浪,一屏都是信息,看完了以后可能一下午都过去了,所以就会有选择,看一些东西就算了。
但是有一些东西,好友之间的这些东西一个是信息不会过载,如果乱加了很多很多好友会过载,但是现在不会过载,所以你看这个信息的时候,感觉上你的重视程度就比你看一个普通的信息量很大的东西就是要高,在BBS里很多人发帖,大的论坛一天能发十几万帖,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情况,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泡在里面?他可能在里面享受信息过载的乐趣。但回过头来肯定很多用户说发这么多信息,我都不知道看谁的?
所以以好友为机制建立起来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都会有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我看我的朋友到底发了什么东西,我说5分钟,我可能一个小时我就刷一下,对他们回,回完了以后对他们又产生一个通知,他们如果看到了以后又会回,所以一个热点很容易在SNS上面炒作起来。
而且在SNS里,你发一个内容或者发一个素材,不管这个素材是一个什么,比如发一个图片,发一个日志什么的,你发这种东西很容易产生好友之间的共鸣,因为物以类聚嘛,我加的好友通常都是对我这个东西有一个认同,所以我的消息我的声音会第一时间传播到他那里去,他对这个东西也非常敏感,就会在这个里面非常好的去玩,去回复,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促进,整个这几个机制UC、好友关系等等,这可能是促进SNS大幅度提高的一个根本要素。
主持人:您平常会使用这种SNS服务吗?
戴志康:会,做一个必须喜欢一个,喜欢一个必须熟悉一个,熟悉一个必须精通一个。做SNS之前,其实我应该算是Facebook比较多的一个用户,但Facebook原来我用得也挺迷茫的,找不到人,是中国人我就想加,加完了以后,这里面基本上都是留洋的这些人,在美国工作的,共同的话题也不是很多,后来有一些人在上面了以后起码还可以有一些感觉,我基本上所有的SNS都上了,包括UCenter Home后面的用户我也上过20、30个,真正让我有一定感觉的,比如我上校内、海内、开心、51,反正基本上你听说过的我上面都有账号,但是普遍来讲,第一个还是属于你自己的圈子的SNS你会感觉比较好,什么叫自己的圈子呢?
比如说我自己跨两个圈子,一个叫做站长圈子,一个叫做IT人的圈子,所以其实我个人上了SNS里面,我们自己官方的SNS我上得比较多,那个上面是站长,这是属于我的一个圈子。还有一个圈子是IT人的圈子,我经常上的是5G,这个上面也是IT人比较多,我就感觉我真正泡在上面的SNS网站通常来讲还是和我所从事的圈子要密切相关,如果不相关,当然我也上。
比如我们有一个网站叫空姐网,那个网站我从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我是不会经常泡在上面,但是肯定还是有很多另有需求的人他会泡在上面,还有粉丝网,一般90后的发一些,粉丝网上面发的内容我都看不懂,发一些很奇怪的图片在上面,但是我会了解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用SNS或者是用论坛到底做什么,不会说真心地泡在那个上面。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一些网站,可能原先有一个其他表现形式的,这样加了一个SNS进来,您觉得透过SNS会成为一个网站的标配吗?
戴志康:首先我认为对于一个活跃度比较高的,其实现在网站有几种,一种内容型的网站,内容型的网站SNS不一定会成为标配,但是内容型的网站又分大的网站和小的网站,比如新浪,这种网站其实我觉得SNS不一定会成为标配,因为大家在看报纸、电视的过程当中,互动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是需要你激发一下。
在电视里,我说你发短信到什么地方我就可以给你抽奖,你就发了一个信息,但SNS需要的不是这种感觉,不是需要灵光乍现上去互动一小下,他是需要你泡在上面。但是在社区类的网站,尤其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或者实现了一些积累,就是你这个上面有一些活跃会员的话,SNS会很好的维系活跃会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我认为这是将来必备的方式。
主持人:社区网站还是以SNS为主,将来会不会说…
戴志康:将来也有这样的可能,这样的可能是建立在有一条非常便捷的发展用户的道路上,以前做BBS,首先我是没有用户的,我把论坛定一个主题,比如我现在就做汽车,我自己发很多帖子,自己拉周围的朋友来,我自己在上面让他们去灌水,每天爆一点料,今天帮这个买一点车,明天帮那个弄一点保险,让他们口碑相传,同时在搜索引擎里面买一点关键词或者做一点SEO等等,或者多和别人挂链接,基本上都是这几种方法。
那做SNS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首先前者是一样的,我拉周围的朋友来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来讲他会非常不遗余力地去发展他的用户,而且单独做一个SNS网站的时候,这一步非常重要,这种形式不局限于一对一的联系,开会,还有不断地去说,有点像人拉人的方式。
第二种做法就是SEO,做链接的方式,通常来讲对SNS的网站来讲都不是很有效果,因为搜索引擎本来就搜不到,做了链接以后,要先注册这样就把人打在外面了,这个又不大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他们比较喜欢先尝后买的,比如说你做一个内容型的网站,进来先看看有没有内容再决定注不注册,但是SNS是先决定注不注册然后再看里面有没有内容,这样对于搜索引擎优化这些通常都不会很好做,所以这样的社区要转换到SNS上,相对来讲比重新做一个要简单得多,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不认为在行业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趋势,一说起做BBS,会有很多人明白去把BBS很快做起来。
但是在SNS领域,现在我认为,因为它出现得太晚了,还没有太多的用户精通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自己也扶持一些这个网站,我们自己都是他们的用户,做法是不同但是难度都差不多,包括我们也采取一些有做一个上地的SNS,去花莲上面发小条,说里面都有什么嘉华大厦区有上地家园区的,你一看就很有亲切感,上来注册注册,这个做法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难度和可行性都差不多,我认为需要一个时间去让大部分的人或者起码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能够开始明白这件事情是怎么把它搞起来的。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困难还是中国的用户并不太熟悉SNS的玩法。
戴志康:站长这些人早就明白SNS怎么玩了,但是就用传统的做网站的方式,做SEO,做搜索引擎优化,这个肯定没有效果的,就是很快的把0从1,把SNS网站里面的用户发展起来,他可能对这一块可能还不太了解,这个了解的过程大概会需要6到10个月左右,最多10个月左右,我相信在中国就会涌现出一批对这个东西很精通的一个群体。这个东西就像市场经济一样,我们提供的就是引导,但是具体你怎么做靠的是用户自己去做,比如国家不告诉你,你今天要开一个IT公司还是明天开一个石油公司,不告诉你这些,就做的就是策略性的引导。
主持人:还有一些说法说可能一两年之内SNS的竞争就会逐渐明朗化,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做SNS,他们必须要找投资,时间看起来也很紧张,我不知道您看到现在目前SNS网站融资的情况会比较乐观的,投资人怎么看呢?
戴志康:我个人觉得,你这个网站做的确实蛮不错的话,要求别太高,要找投资我觉得应该不难,据我所知,新发展得比较好的也是有不少的VC在和他们谈,所以我觉得SNS网站在这个阶段其实,怎么说呢?投资人投进去的其实也冒了一定的风险,因为整个的大局势千变万化的,每天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投进去肯定是有风险,但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万一是个机会呢?对不对(笑),所以我认为如果我要是一个投资人的话,我也会看很多SNS的网站,我觉得做投资或者做什么,当然我没做过投资,我的感觉是什么呢?大家不是比谁输得更少,而是比谁赢得更多,如果你抱着这样一个目的的话,VC肯定…比如说对于SNS网站,对于开放平台,对于开放平台上的应用开发者和应用开发商,这三个层面其实都应该投一下。
主持人:您刚才说投资可能是盈利的,我不知道在您看来这些SNS的网站应该怎么来获得盈利呢?
戴志康:说到盈利,中国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新创互联网公司痛嘛,这么多年形成的“唯二”的两条路,要么就是向你的用户收钱,增值服务。再不就是收保护费。客观来讲,SNS上投广告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用传统的方式投广告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
但是在这个领域短期内我认为SNS网站还不具备和门户网站和成熟的媒体型网站在广告领域抗衡。回过头来在很多的广告主里面,他去快速地接受一个新的媒体,他也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比如新浪的价值可能在02年就有了,但是02年这个广告主还是不认同,最多说你送我点广告,或者我蹭你点广告,投一点是一点,很多新媒体都是这样,你就在我网站上投,然后我跟别人说宝马在我这儿投过广告,一开始网站,新媒体都是弱势群体,但是现在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其实逐渐地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媒体了,但是新的媒体比如SNS它的媒体价值被广告主完全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再说虚拟增值,我认为相对而言更靠谱一些,对于现在中国的SNS来说更靠谱一些,因为SNS里面其实有一些天生的娱乐化的基因在里面,比如买车位,买卖奴隶,买卖好友,这些东西其实本身就有娱乐性的基因在里面,所以我认为将来可能SNS,往娱乐上发展的SNS在营收上会成长更快。包括校内也投入很大的精力做webgame,但是它和SNS结合得不够好,但是SNS已经发展了很多的用户在里面玩了,所以短期内可能虚拟增值是一个收入的来源,长期内两个可能都比较重要。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讲,我自己不认为说是SNS的收入可以很快地爆发出来,这个我不认为,因为起码Facebook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广告、收入上的一些压力和困难,比如他原来做的BK,这个东西蛮天才的,效果也蛮好,但是在美国的这种基于隐私尊重各方面,就没有办法在这个上面去安抚用户受伤的心灵,所以天才的想法也需要和市场结合才可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