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做ToB SaaS的创始人跟我吐槽:"今年市场预算砍了30%,但老板还要增长。传统渠道成本越来越高,真不知道钱该往哪投。"
我问他:"你知道用户现在怎么找产品吗?"
他愣了一下:"应该还是Google搜索吧?"
错了。用户正在大规模迁移到AI搜索。
流量正在发生结构性转移
2025年的数据已经很明确了:ChatGPT每天处理超过10亿次查询,预计2030年流量就会超过Google。更关键的是,58.5%的Google搜索已经是零点击——用户看完AI摘要就走了,根本不点进网站。

这意味着什么?传统SEO的ROI正在快速衰减。
你花了大价钱做SEO,Google排名第一页,但用户现在直接问ChatGPT、Claude、豆包"推荐一个XX工具"。如果AI的回答里没有你的品牌,那些SEO投入就白费了。
更残酷的是,71%的美国人用AI搜索研究购买决策,B2B领域这个比例高达89%。流量已经不在搜索引擎了,在AI平台上。
GEO不是趋势,是现实
GEO(生成引擎优化)这个概念是普林斯顿大学在2024年提出的。研究发现,通过GEO优化,品牌在AI回答中的可见度最高能提升40%。
但这里有个更现实的问题:你怎么知道AI有没有推荐你?
Google Search Console能告诉你排名和点击率,但ChatGPT、豆包这些AI平台回答了什么,你完全看不到。可能竞品已经被推荐了50次,而你的品牌一次都没出现,你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为什么GEO品牌监控成为2025年的关键。
没有监控,你连战场在哪都不知道。有了监控,你才能看到:
- 你的品牌在AI回答中被提及了多少次
- 在什么问题下被推荐、排名第几
- 竞品表现如何、差距在哪
- 曝光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监控本身就是增长机会
很多人觉得监控只是"看数据"。其实不是,监控是发现增长机会的第一步。
我最近在用AIBase的品牌监控服务(https://app.aibase.com/zh/tools/trackers),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场景:
场景1:发现隐藏需求。一个做时间管理工具的朋友,通过监控发现,用户问AI"推荐番茄钟软件"时,他的品牌从来没被提到。但他的产品明明有番茄钟功能,只是官网没重点写。后来他调整了内容结构,两周后AI就开始推荐他了。
场景2:追踪竞品动向。另一个做CRM的朋友,发现竞品突然在AI回答中的曝光率暴涨。一查才知道,竞品更新了案例库,加了很多行业数据。他马上跟进优化,一个月内曝光率提升了25%。

图:AIBase品牌监控服务界面
场景3:验证内容效果。有个做设计工具的团队,花了两周优化官网内容。但不知道有没有用。通过监控发现,优化后AI推荐次数从每周3次涨到15次。这比任何数据分析都直观。

图:品牌在AI平台的曝光得分对比
AIBase覆盖了豆包、DeepSeek、通义千问、腾讯元宝、文心一言这5大中文AI平台。这点很关键,因为国内用户更多用国产AI,只盯着ChatGPT会漏掉主战场。
三步建立GEO监控体系
我的建议是:
第一步,建立基线。测试10-20个核心问题(比如"推荐XX工具"),记录初始曝光率。这是你的起点,也是后续对比的基准。
第二步,定期追踪。每周检查一次核心问题的AI回答。如果发现品牌消失或排名下降,立即分析原因——可能是竞品更新了内容,也可能是AI模型调整了。
第三步,优化验证。监控发现问题 → 优化内容(更新案例、补充数据)→ 再次监控验证效果。形成闭环,持续迭代。
最后说一句
2025年,品牌增长的逻辑变了。以前是"被搜索到",现在是"被AI推荐"。如果你还看不到自己在AI生态里的可见度,那不是你的品牌不够好,而是你根本不知道战场在哪。
监控不是成本,是增长的起点。看不见的,就等于不存在。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