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3D涂胶检测系统最新资讯  > 正文

中科摇橹船突破智能视觉装备研发,揭秘“首台套”技术绝招!

2025-04-30 15:4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3D涂胶检测系统破解新能源汽车工艺痛点、Micro-LED晶圆检测设备突破显示技术瓶颈……中科摇橹船将“光+AI”作为核心技术,通过颠覆性创新,将硬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研发出多个国内“首台套”智能视觉装备。背后究竟有啥“绝招”?

继承硬科技“基因”

在丰富的制造业场景中找到应用点

中科摇橹船智能视觉展示中心3D涂胶检测系统正在作业。王加喜 摄

中科摇橹船3D涂胶检测系统正在作业

实验室里,一台机器人正在给一大块汽车玻璃涂胶,旁边一台工业相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器人,相机后面的监控屏幕上同步呈现着机器人涂胶画面……

这一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场景,是中科摇橹船“3D涂胶检测系统”的作业场景,这是中科摇橹船在2022年开发的国内首台(套)设备。搭载该系统的涂胶检测机器人,可以实现秒级响应,比较准确检测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涂胶缺陷。

据介绍,中科摇橹船的3D涂胶检测系统,能实现X、Y、Z三轴立体成像,既有图像,又有坐标位置,通过Z轴测距,可以比较准确“捕捉”涂胶的高度,检测准确率可达99.9%,且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40%左右。如今,该系统已在赛力斯汽车比较优秀工厂得到应用。

“这是企业的硬科技实力在重庆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中找到的结合点之一。”据悉,中科摇橹船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大院大所”、两艘“大船”,逐渐构建起了国内先进的光学、机械、电学、算法、软件科研平台,面向制造业提供智能视觉核心部件及装备、多形态机器人 、智能化传感硬件、AI智慧平台等系统解决方案。

以“光+AI”为压舱石

打通“光+AI+产业”融合路径

IMG_256

中科摇橹船的研发人员正在测试MicroLED晶圆外观检测系统

从诞生首先天起,中科摇橹船就有清晰的定位:以“光+AI”技术为核心,打通“产业+AI”融合路径。

截止目前,中科摇橹船通过技术自主突破了一批核心器部件。其3D结构光相机,3D点云成像速度全球最快;3D线激光轮廓相机,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性能参数超越国际巨头;4D光场相机,在国产大飞机挡风玻璃检测、华为手机玻璃盖板检测上得到应用,

通过产业自强,中科摇橹船落地了一批智能感知装备。针对半导体显示行业,其自主研发的Micro-LED晶圆检测装备,突破了光学检测极限值,将检测的精度控制在1微米以内(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找到一根绣花针),这套装备还被纳入工信部创新产品名录,在显示行业龙头京东方落地应用。

通过啃“硬骨头”,中科摇橹船培育了一批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在新能源领域,中科摇橹船为赛力斯汽车打造了国内头个全链条AI视觉质检系统,覆盖问界汽车产线的360余个检测点位,服务了超过30万汽车用户,1分钟能够完成全车上万个零部件的检测,助力3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获得A轮2亿元融资

中科摇橹船越走越“稳”

在“光+AI”的技术体系打造下,中科摇橹船的投资价值已逐渐显现。2024年11月,中科摇橹船宣布完成A轮2亿元融资,由东海投资领投,黄海金控、悦达资本、中财融商、内投集团等多家机构跟投。

目前,中科摇橹船正全面加速拓展布局华东、西南等全国市场,其“1+3+N”战略,目标是完成核心部件国产化→智能装备产业化→数据大脑生态化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江苏盐城工业园的智能视觉总装基地已落成,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链;四川内江的西南业务总部将打造智能视觉装备基地,也已成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核心枢纽,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未来,中科摇橹船将锚定AI+智能制造、AI+民生安全、AI+生物医疗三大主战场行业,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产品综合供应商,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摇橹科技参编2025机器人发展蓝皮书 斩获双项创新技术认证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我国正以“制造强国”战略为牵引,推动机器人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据工信部数据统计, 2024 年我国机器人密度较“十三五”末增长120%,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2025 年 4 月 10 日,“OFweek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在深圳举行,摇橹船科技联合创始人梁良受邀出席,与国内外院士、权威专家及业内领军企业领袖

  • 国内首台视觉 AI 教学闭环教具落地,云天励飞助力芯片后备力量崛起

    在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当下,我国正通过教育创新,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根基。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鼓励其在不同领域积极探索与尝试,教育部在2022年的教监管厅函〔2022〕13号文件中认证了新一批为期三年的全国性中小学生竞赛活动。云天励飞将继续深耕AI教育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教育公平为目标,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接触和学习AI的机会,为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注入持续动能。

  • 揭秘真正的量子点技术:三星开创显示技术的新未来

    2023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领域取得成就的科学家。诺贝尔奖委员会表彰了该领域科学家的开创性成果,并指出量子点技术已为显示产业和医疗产业做出重大贡献,且预计将在电子器件、量子通信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点是一种超微细的半导体颗粒,其发光颜色会随着颗粒大小变化而改变,进而呈现出极其纯净和鲜艳的色彩。

  • 风电场除冰神器!我国首台智能红外风机融冰设备成功试运:20秒融化3厘米冰

    今日,我国首台智能红外风机融冰设备在中国大唐江西蜈蚣山风电场成功试运,标志着我国在大容量风机智能除冰领域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该设备通过模拟太阳辐射原理,用红外线为叶片迅速加温解冻”。具有保护设备安全、节能高效等显著优势,适用于高寒山地风电场的复杂环境。

  • 神舟二十号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近日择机发射

    快科技4月16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船箭组合体驶出总装测试厂房,正在垂直转运至发射区。火箭顶部整流罩里面包裹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它将会搭载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垂直转运工作将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随后船箭组合体抵达发射塔架,正式进入到发射的准备阶段。根据任务安排,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据悉,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

  • 郭元强书记调研格创东智,考察工业大模型与AI智能研发进展

    3 月 26 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莅临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并指导工作,详细了解企业在工业大模型、AI智能体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技术攻关进展及市场应用推广情况。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曾晟,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悦、副市长李湛等参加调研。在格创东智工业智能创新基地,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向郭元强书记详细汇报了企

  • 量子技术实现新突破“奇点”临近,英伟达/微美全息积极打造量子产业抢占话语权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为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这意味着,量子技术将重塑通信及相关产业,不再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未来图景,全新的技术应用、产业模式将走进现实。业界认为,此次重大突破给未来发射多颗微纳卫星构建“量子星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大规模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

  • 戴尔智能冷却:以创新技术引领数据中心绿色革命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激增,中国算力中心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8.9%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7年规模将突破3075亿元。与此同时,单机柜功率密度急剧攀升,传统风冷技术已达40千瓦制冷极限。液冷技术凭借更高散热效率和节能优势,正成为数据中心首选方案。戴尔科技推出智能冷却解决方案,覆盖从风冷到浸没式液冷等多种技术,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PUE值1.02-1.4的不同方案。其液冷服务器已在全球超算中心广泛应用,如美国TACC Frontera超算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中国某高校浸没式液冷集群实现PUE值1.049。戴尔通过持续创新,助力数据中心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迈进。

  • 字节AI加速文生图技术新突破,GOOG/微美全息引领开源大模型释放科技势能

    字节跳动发布豆包1.5深度思考模型,升级文生图能力。该模型在专业领域和通用任务中表现突出,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200B,激活参数20B,推理成本优势显著。同时,其图像生成模型Seedream 3.0性能追平GPT-4o等顶尖模型。全球AI产业加速发展,开源模型降低技术门槛,推动商业化落地。微美全息等企业构建开放AI生态,DeepSeek等公司通过开源策略促进技术普惠。行业迎来"开源AI+"新阶段,企业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 技术革新引领跨语言沟通新境界 —— 时空壶 W4Pro AI 同传耳机的卓越突破

    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当下,跨语言沟通的顺畅与否深刻影响着国际交流的质量与成效。近期,美国网红“甲亢哥” 的中国行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随行翻译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错误与不当表述,如将理发师对脏辫结构复杂的解释曲解为 “嫌头发脏”,用带有物化女性意味的 “Chinese chick” 介绍中国女性等,不仅引发国内舆论哗然,更对国际形象的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凸显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