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AI应用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AIGC最值得关注企业&产品榜单揭晓!首份应用全景图谱发布

2024-04-17 15:2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你好,新应用!”

站在大模型落地元年,是时候喊出这句话了。

从软件APP、智能终端乃至具身智能等等,AIGC开始席卷一切。

大模型玩家、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垂直场景玩家纷纷入场,办公、创作、营销、教育、医疗领域相继被渗透……一个万亿市场,正在酝酿。

站在浪潮起点,当下发展究竟如何了?机遇在哪?挑战如何?

在量子位举办的中国AIGC产业峰会现场,一份行业参考正式出炉——《中国AIGC应用全景报告》。

它针对当下AIGC应用市场绘制了一幅全面立体的应用全景图。核心观点包括:

  • 今年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将达200亿,2030年达万亿规模;

  • B端产品80%实现营收,C端产品近50%以免费为主;

  • AI原生应用占比高于X+AI,占比接近57%;

  • 多模态是大趋势,应用产品占比近50%;

  • 场景与技术匹配是产品落地首要因素,技术成熟度决定落地速度;

  • AIGC产业投资资源向头部聚集,潜在资本重点看向应用层。

    ……

一同亮相的还有2024年值得关注AIGC企业&产品榜单。它们为理解当下中国AIGC应用市场,提供了一个客观视角。

具体细节,我们翻开来看。

现状如何?

创投现状:资源向头部聚集

首先来看投融资情况。

去年,国内AIGC圈内一共至少包含5起代表性融资事件,其中智谱AI凭借智谱清言一年共获得了超过25亿元人民币融资,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更是在A轮就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

可以说,成为独角兽的周期越来越短。

整体来看,AIGC产业投资正在呈现方向性转移:模型层投融资雪球效应明显,资源向头部聚集,潜在资本重点看向应用层。

量子位智库预测,2024年中国AI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聚拢;同时,我们认为未来更多可落地应用的AICG项目会获得机会。

商业模式:B端变现清晰,80%实现营收

落地方面,目前已有商业模式中,面向C端的AIGC应用占比达50%。

其中B端产品从通用场景到垂直赛道分布较均匀,收入模式以会员订阅和按需付费为主,商业模式较为清晰,虽然(纯B端)占比只有31%,但80%以上的产品均实现营收。

而C端产品以智能助手以及图像生成类的生产力工具为主,虽然用户量大(纯C端占比50%以上),但盈利状况普遍不乐观,近50%的产品当前仍未有明确的收入模式,以免费为主。

量子位智库分析,这主要是因为C端用户需求并不明确,往往是供给激发需求,对产品本身的体验要求较高,强调“易用性”。

以下是完整的商业模式图谱:

应用类型:AI原生 > X+AI

AIGC应用产品按AI应用类型可分为AI原生和X+AI两种,前者占比接近57%,大于后者。

所谓AI原生好理解,是指完全基于生成式AI技术打造;X+AI通俗地理解就是在原先不含AI的产品中加入生成式AI相关技术。

如果按大模型应用类型分,AIGC应用产品又包括基于自研基础大模型、基于自建垂直大模型和API接入三大类。

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整个应用层中基于自建垂类大模型的产品占据主流。

这部分企业利用自己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能力,率先找到AIGC的落地方向。

再交叉来看,AI原生产品又以自建和自研大模型为主;X+AI产品在基于自建垂直大模型以外,以API接入为特色。

技术普及度:多模态是趋势,目前占比48%

技术普及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应用的成熟度。

在目前AIGC应用所生成的模态中,44%以上专注于文本生成,最为普及;图像生成占比约为29%,次之。

音频生成占比比Sora带火的视频生成要高6%,最近这个月,Suno和Udio这两款音乐生成器的诞生,确实也让我们看到了AI音频(音乐)生成的巨大潜力。

最后,3D生成尚属小众模态,产品市场占比低于3%。

而作为必然趋势的多模态(能识别和理解两种及以上模态数据的产品),目前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8%,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如果我们从产品呈现能力来看,类比人类的八项基础能力,AIGC产品目前各项能力的普及度就是这样的:

「读、写」最普及,「看、画、听、说」快速发展,「思、动」是未来方向。

玩家/产品分布如何?

回到当下,AIGC应用有七大赛道值得关注。

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可分为两类:

  • AIGC应用相对成熟,商业模式清晰且营收不错:营销、零售、教育、影视、办公协同。

  • 目前技术尚不成熟,但潜力大:游戏、医疗。

按照产品形态划分,目前90%+AI应用为软件形态,AI硬件开始层出不穷,但还没迎来“iPhone时刻”。

AI硬件代表品类中,“AI+万物”包括AI手机、AI PC等;AI新物种包括AI Pin、Rabbit R1等。

按照作用属性以及软硬件形态,厂商及代表产品划分如下。具备生产力属性的产品占比达95%以上。

玩家分布方面,按照公司类型来看,目前可分为四类:

  • 互联网公司
  • AI2.0公司
  • AI1.0公司
  • ICT公司

代表玩家图谱以及应用类型、营收情况如下:

其中,商业营收情况代表公司产品变现速度。

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诞生的AIGC应用产品最多。

全国AIGC应用产品地域分布图谱如下,北京以互联网公司和AI2.0公司为主,代表玩家最多。

机遇多大?

对于AIGC应用发展,量子位智库将商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阶段(2024-2027):产品落地

  • 第二阶段(2028-2029):商业模式发展成熟

  • 第三阶段(2030以后):规模化盈利

3年内,模型层玩家格局基本落定,应用层“AI原生”产品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B端市场商业模式明确,C端市场从获客为先转向盈利为先。

2028年开始,随着视频生成和多模态技术成熟,将进一步助力AGI实现。C端商业模式成熟,头部产品将出现在有自研大模型能力的公司中,腰部产品竞争激烈。

2030年以后,正式进入AGI阶段。AIGC产品将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看画思动”八项能力,可以更好模拟人类。应用层头部产品触达多个行业场景,腰部产品则聚焦垂类行业。

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达到200亿。

预计到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到2030年,我国AIGC应用将成为万亿规模市场,五年(2024-2028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最后附上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1.0。

(文末附完整报告获取方式)

2024,谁值得关注?

这样的趋势与未来,将会由谁创造?

在AI应用落地元年,一份参考答案新鲜出炉——“2024年值得关注的AIGC企业&产品”结果揭晓。

分别有50家AIGC企业和40项AIGC产品入选,完整名单如下。

我们希望,这份榜单能够为理解中国AIGC应用趋势提供一个客观视角,也希望它能成为AIGC革命浪潮中的一个新注脚。

我们希望,这份榜单能够为理解中国AIGC应用趋势提供一个客观视角,也希望它能成为AIGC革命浪潮中的一个新注脚。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下一个万亿市场?企业级AI应用生态初现雏形

    企业级AI市场正经历从单一工具竞争向完整生态体系构建的深刻变革。Deep+X便携算力设备与AppMall.ai应用商城组成的软硬一体模式,将AI模型部署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8分钟,解决了中小企业AI落地的核心痛点。该生态已汇聚超千个预训练模型,覆盖50多个应用领域,通过开发者激励体系形成飞轮效应。随着企业私有化部署需求增长,这种生态模式有望在未来三年催生万亿级市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应用”新风口:“无人测试”趋势,CIO/CTO如何应对

    当前CIO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有限IT预算下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传统软件测试环节因人力密集、周期冗长成为效率瓶颈,而AI技术正推动测试模式从"辅助"向"无人化"演进。通过AI Agent实现全流程自主测试,可提升测试效率300%、降低成本30%,并将产品发布周期从"月"压缩至"周"。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重构IT成本结构、实现降本增效的战略支点,助力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型为价值创造中心。

  • 腾讯云领跑中国游戏云市场,用量规模持续多年第一!

    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腾讯云在中国游戏云市场持续领先,用量规模稳居第一,收入增速位列前三。凭借深厚技术积累,腾讯云在基础设施、云游戏接入、资源分发等细分赛道均获第一,构建了覆盖游戏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同时,腾讯云积极整合AI能力,推出升级版全周期方案,通过代码生成、智能运营等提升开发效率,助力游戏企业提质增效,并与《卡拉彼丘》等项目合作,验证了其技术实力,推动游戏产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

  • 新Siri或明年春季发布 苹果公司或引入谷歌Gemini大模型 AI技术

    苹果因自研大模型项目遇瓶颈,决定引入谷歌Gemini大模型升级Siri,计划每年支付约10亿美元获取定制化Gemini 2.5 Pro使用权。该模型拥有1.2万亿参数,将全面负责Siri的信息摘要、任务规划及复杂指令执行等核心功能,支持多模态交互和超长文本处理。升级版Siri预计2026年春季随iOS 26.4推送,后续将在WWDC大会展示进一步整合。苹果选择谷歌主要因成本优势、长期合作基础及Gemini领先性能。

  • 横扫拉美、力压字节系,「AI届的4399」成为出海AI应用新王?

    在 Sensor Tower 发布的 Q3应用出海榜单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 AI 应用「Seekee」。 它空降下载榜 Top9,是当季度在海外获得最多下载量的出海 AI 应用,而由字节跳动出品、近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Cici」尽管排名上涨,但仅位列第13。

  • 双11鸿蒙应用持续升级,小艺、应用市场等App让购物更省心

    双十一期间,华为应用市场推出"11.11好物集"专题,提供购物指南与达人穿搭参考,帮助用户高效筛选商品。鸿蒙系统的小艺助手支持商品比价、智能下单及多任务语音操作,简化购物流程。出境游用户可使用天际通流量服务,无需实体卡,按天计费;配合云空间自动释放本地存储,保障旅行照片视频安全同步。通过智慧功能与便捷服务,为用户打造更流畅、安全的消费与出行体验。

  • 易鑫正式发布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

    易鑫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XinMM-AM1。该模型参数量约300亿,响应延迟低于200毫秒,支持语音实时交互,单卡吞吐达370 tokens/秒,可提升获客、风控与运营效率,解决行业周期长、交互多、决策复杂等难题。易鑫作为AI驱动的金融科技平台,研发投入超20亿元,率先实现AI全场景应用,将持续推动智能汽车金融生态建设。

  • 智能眼镜“场景赋能”火力全开,苹果/微美全息加速下沉市场布局焕AI新机!

    世界VR产业大会如期举行,已成为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会聚焦AI与VR融合创新,设置多场专题对接和企业论坛,展示智能眼镜、大空间沉浸体验等前沿应用。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持续推出新品,Vision Pro提升显示与AI性能。微美全息等企业深化AR与AI技术融合,推动智能眼镜从极客玩具转向消费电子新宠。行业强调优质内容开发与关键技术突破,XR赛道正通过技术创新衍生新商业模式,创造长期价值。

  • 阅文加码、红果入场:200亿市场的“漫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天是越来越冷了,但2025年的短剧江湖依旧热得发烫。 年初的《好一个乖乖女》,上线一周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破6亿,一个月后,红果总观看量破10亿,男一号柯淳全平台涨粉超百万;上月热播的《盛夏芬德拉》播放量破30亿,它不仅构建了一个爱情乌托邦,还凭借电影级视听和细腻喜剧,让人在观剧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慰藉与情感释放。 与此同时,短剧一哥红果月活再次飙

  • 何小鹏首次披露物理AI巨大进展 发布第二代VLA大模型

    小鹏汽车在2025科技日发布第二代VLA大模型,颠覆传统“视觉-语言-动作”架构,实现端到端直接输出动作指令,开创物理模型新范式。该模型具备动作生成与物理世界理解能力,参数规模达数十亿级,训练数据近1亿clips。基于2250TOPS算力的Ultra车型成功搭载,推动智驾技术显著进化,同步发布“小径NGP”功能,复杂小路接管里程提升13倍。行业首发的无导航辅助驾驶Super+LCC实现全球覆盖。何小鹏表示,大模型将成为物理AI世界的操作系统,并宣布与大众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出行发展。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