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AI应用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AIGC最值得关注企业&产品榜单揭晓!首份应用全景图谱发布

2024-04-17 15:2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你好,新应用!”

站在大模型落地元年,是时候喊出这句话了。

从软件APP、智能终端乃至具身智能等等,AIGC开始席卷一切。

大模型玩家、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垂直场景玩家纷纷入场,办公、创作、营销、教育、医疗领域相继被渗透……一个万亿市场,正在酝酿。

站在浪潮起点,当下发展究竟如何了?机遇在哪?挑战如何?

在量子位举办的中国AIGC产业峰会现场,一份行业参考正式出炉——《中国AIGC应用全景报告》。

它针对当下AIGC应用市场绘制了一幅全面立体的应用全景图。核心观点包括:

  • 今年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将达200亿,2030年达万亿规模;

  • B端产品80%实现营收,C端产品近50%以免费为主;

  • AI原生应用占比高于X+AI,占比接近57%;

  • 多模态是大趋势,应用产品占比近50%;

  • 场景与技术匹配是产品落地首要因素,技术成熟度决定落地速度;

  • AIGC产业投资资源向头部聚集,潜在资本重点看向应用层。

    ……

一同亮相的还有2024年值得关注AIGC企业&产品榜单。它们为理解当下中国AIGC应用市场,提供了一个客观视角。

具体细节,我们翻开来看。

现状如何?

创投现状:资源向头部聚集

首先来看投融资情况。

去年,国内AIGC圈内一共至少包含5起代表性融资事件,其中智谱AI凭借智谱清言一年共获得了超过25亿元人民币融资,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更是在A轮就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

可以说,成为独角兽的周期越来越短。

整体来看,AIGC产业投资正在呈现方向性转移:模型层投融资雪球效应明显,资源向头部聚集,潜在资本重点看向应用层。

量子位智库预测,2024年中国AI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头部聚拢;同时,我们认为未来更多可落地应用的AICG项目会获得机会。

商业模式:B端变现清晰,80%实现营收

落地方面,目前已有商业模式中,面向C端的AIGC应用占比达50%。

其中B端产品从通用场景到垂直赛道分布较均匀,收入模式以会员订阅和按需付费为主,商业模式较为清晰,虽然(纯B端)占比只有31%,但80%以上的产品均实现营收。

而C端产品以智能助手以及图像生成类的生产力工具为主,虽然用户量大(纯C端占比50%以上),但盈利状况普遍不乐观,近50%的产品当前仍未有明确的收入模式,以免费为主。

量子位智库分析,这主要是因为C端用户需求并不明确,往往是供给激发需求,对产品本身的体验要求较高,强调“易用性”。

以下是完整的商业模式图谱:

应用类型:AI原生 > X+AI

AIGC应用产品按AI应用类型可分为AI原生和X+AI两种,前者占比接近57%,大于后者。

所谓AI原生好理解,是指完全基于生成式AI技术打造;X+AI通俗地理解就是在原先不含AI的产品中加入生成式AI相关技术。

如果按大模型应用类型分,AIGC应用产品又包括基于自研基础大模型、基于自建垂直大模型和API接入三大类。

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整个应用层中基于自建垂类大模型的产品占据主流。

这部分企业利用自己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能力,率先找到AIGC的落地方向。

再交叉来看,AI原生产品又以自建和自研大模型为主;X+AI产品在基于自建垂直大模型以外,以API接入为特色。

技术普及度:多模态是趋势,目前占比48%

技术普及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应用的成熟度。

在目前AIGC应用所生成的模态中,44%以上专注于文本生成,最为普及;图像生成占比约为29%,次之。

音频生成占比比Sora带火的视频生成要高6%,最近这个月,Suno和Udio这两款音乐生成器的诞生,确实也让我们看到了AI音频(音乐)生成的巨大潜力。

最后,3D生成尚属小众模态,产品市场占比低于3%。

而作为必然趋势的多模态(能识别和理解两种及以上模态数据的产品),目前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8%,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如果我们从产品呈现能力来看,类比人类的八项基础能力,AIGC产品目前各项能力的普及度就是这样的:

「读、写」最普及,「看、画、听、说」快速发展,「思、动」是未来方向。

玩家/产品分布如何?

回到当下,AIGC应用有七大赛道值得关注。

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可分为两类:

  • AIGC应用相对成熟,商业模式清晰且营收不错:营销、零售、教育、影视、办公协同。

  • 目前技术尚不成熟,但潜力大:游戏、医疗。

按照产品形态划分,目前90%+AI应用为软件形态,AI硬件开始层出不穷,但还没迎来“iPhone时刻”。

AI硬件代表品类中,“AI+万物”包括AI手机、AI PC等;AI新物种包括AI Pin、Rabbit R1等。

按照作用属性以及软硬件形态,厂商及代表产品划分如下。具备生产力属性的产品占比达95%以上。

玩家分布方面,按照公司类型来看,目前可分为四类:

  • 互联网公司
  • AI2.0公司
  • AI1.0公司
  • ICT公司

代表玩家图谱以及应用类型、营收情况如下:

其中,商业营收情况代表公司产品变现速度。

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诞生的AIGC应用产品最多。

全国AIGC应用产品地域分布图谱如下,北京以互联网公司和AI2.0公司为主,代表玩家最多。

机遇多大?

对于AIGC应用发展,量子位智库将商业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 首先阶段(2024-2027):产品落地

  • 第二阶段(2028-2029):商业模式发展成熟

  • 第三阶段(2030以后):规模化盈利

3年内,模型层玩家格局基本落定,应用层“AI原生”产品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B端市场商业模式明确,C端市场从获客为先转向盈利为先。

2028年开始,随着视频生成和多模态技术成熟,将进一步助力AGI实现。C端商业模式成熟,头部产品将出现在有自研大模型能力的公司中,腰部产品竞争激烈。

2030年以后,正式进入AGI阶段。AIGC产品将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看画思动”八项能力,可以更好模拟人类。应用层头部产品触达多个行业场景,腰部产品则聚焦垂类行业。

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我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达到200亿。

预计到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到2030年,我国AIGC应用将成为万亿规模市场,五年(2024-2028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最后附上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1.0。

(文末附完整报告获取方式)

2024,谁值得关注?

这样的趋势与未来,将会由谁创造?

在AI应用落地元年,一份参考答案新鲜出炉——“2024年值得关注的AIGC企业&产品”结果揭晓。

分别有50家AIGC企业和40项AIGC产品入选,完整名单如下。

我们希望,这份榜单能够为理解中国AIGC应用趋势提供一个客观视角,也希望它能成为AIGC革命浪潮中的一个新注脚。

我们希望,这份榜单能够为理解中国AIGC应用趋势提供一个客观视角,也希望它能成为AIGC革命浪潮中的一个新注脚。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三六零首批入选信通院“智能体产业图谱1.0”

    中国信通院发布《智能体产业图谱1.0》,收录近200家智能体技术创新企业,360集团与华为、阿里、腾讯等首批入选基础支撑开发平台。图谱分为基础支撑层、通用场景层和专用场景层,其中基础层提供大模型服务、开发工具等能力。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智能体将弥补大模型"不会用工具"的短板,未来可能比SaaS大10倍。360已推出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可跨平台获取信息并调用复杂工具,开启搜索3.0时代。4月还发布"MCP万能工具箱",接入超110款工具,推动AI应用普惠。

  • AIGC智能体生态大会聚焦AI融合,微美全息(WIMI.US)构建多维AIGC+赋能产业创新

    第二届AIGC与人工智能体生态大会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智链万物·共生无界"。大会汇聚100+国内外顶尖企业和300+行业决策者,聚焦生成式AI与智能体的协同创新,探讨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决策框架等核心技术。微美全息(WIMI.US)展示了AIGC+AI战略布局,构建跨模态内容生产平台,应用于教育、直播等领域。会议指出AIGC技术正从工具向生产力引擎进化,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

  • 国内有哪些ai大模型?一文看懂中国核心AI大模型全景

    近两年中国AI大模型发展迅猛,已形成"通用+行业"双轨并进的生态格局。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通用大模型在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等方面表现突出;深度求索DeepSeek以1/10参数实现GPT-4级推理能力;月之暗面Kimi以20万汉字上下文窗口领跑长文本处理;智谱AI的GLM-4成为首个支持视频对话的国产千亿模型。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涌现出百川智能等专业模型,覆盖超1000家医院。开源生态加速国产芯片适配,15家厂商完成深度优化。行业应用方面,工程文档效率提升60%,24小时拟人化客服等案例凸显价值。未来趋势呈现模型蒸馏、端侧部署和开源生态三大方向,中国AI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变革前沿。

  • 全民共创、内容出圈,海艺AI回归重塑AIGC娱乐生态格局

    曾登顶全球AI图片生成榜首的海艺AI(SeaArt)正式回归国内市场。该平台不仅带来全球领先的AI生成技术,更创新提出"娱乐化创作"新范式:免费、好玩、零门槛,让AI创作从专业领域走向全民狂欢。平台拥有80万+模型,覆盖写实、二次元、插画等全风格创作场景,其自研模型SeaArt Film擅长图文融合设计,Infinity模型全球调用量超8300万次。海艺还构建了300+AI应用模板的泛娱乐创作社区,用户平均出图时间<8秒。平台创新推出数字人系统,兼具工具型助手和陪伴型聊天功能,让AI不仅是工具,更成为灵感加速器。海艺致力于打造免费好玩的娱乐型创作社区,让AI创作变成人人都能享受的快乐。

  • 618返场活动进行中 盘点值得关注的三星Galaxy手机

    618购物节后,三星商城推出返场活动,多款旗舰机型值得关注。Galaxy S25系列搭载骁龙8至臻版移动平台,AI功能全面进化,支持即时简报、语音指令、多截图等智能操作;S25 Edge以5.8mm厚度成为最轻薄旗舰,兼具2亿像素主摄和IP68防护;折叠屏系列中,Z Fold6配备7.6英寸内屏和S Pen,提升移动办公效率,Z Flip6则以3.4英寸外屏和立式拍摄吸引时尚用户。目前618返场优惠持续,是入手心仪机型的好时机。

  • YY 直播首部 AIGC 真人短剧上线!实现了制作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突破

    YY直播旗下短剧厂牌麦芬推出首部AIGC真人短剧《权谋之帝王心术》,取材于平台主播真实故事,联合百度AIGC技术实现剧本创作与视觉制作的智能化。该剧制作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58%,周期缩短53%,通过多平台分发扩大传播范围。作为"生态短剧"创新尝试,既展现YY在内容领域的深耕,也验证了AIGC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降本增效能力,为行业探索"真实生态+智能技术"的内容生产新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

  • YY直播首部AIGC短剧上线:借助百度技术优势 强化生态短剧概念

    YY直播旗下短剧厂牌麦穗上线首部AIGC短剧《权谋之帝王心术》,该剧基于YY主播真实生态故事改编,以主播为人物原型,百度AIGC参与剧本创作并完成视觉呈现,制作成本和周期较真人短剧下降超50%。作为直播行业首部AIGC真人短剧,YY借助百度技术优势参与"百剧计划"重点项目。该剧共4部,首部6月17日上线,用户可通过YY等平台观看。麦穗厂牌主打生态短剧概念,已上线多部原创作品,深度植入YY生态故事并由主播出演主角。通过AIGC技术,该剧制作成本降低58%,周期缩短53%,避免了档期、场地等传统制作难题。未来YY将持续深化"生态故事+AIGC+多平台分发"的特色短剧运营模式。

  • AI设计工具是设计师的梦魇还是福音?家居AIGC平台「暗壳科技」希望引发效率革命

    暗壳科技推出的家居AIGC平台引发行业热议。该平台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在几分钟内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多套高质量设计方案,支持3D效果图实时渲染,将传统设计流程从数周缩短至几分钟。平台提供"AI辅助协作"功能,设计师可快速调整机器生成的草图,将方案修改时间从几小时压缩至几分钟。有工作室反馈使用后客户提案通过率提升40%。争议焦点在于:AI会取代设计师�

  • 2025MWC | 途鸽科技发布全球eSIM IoT解决方案,助力中国IoT企业扬帆全球

    途鸽科技在2025 MWC大会上发布全球一站式eSIM IoT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该方案无需实体SIM卡,支持全球350+运营商资源覆盖200+国家,实现智能选网、远程管理和统一平台运维。CEO张衡表示,eSIM技术将重构物联网连接生态,预计2026年60%物联网设备将采用eSIM。方案已应用于智能穿戴、车载通信等领域,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出海。途鸽将持续深化eSIM技术投入,构建全球�

  • 福布斯发布全球收入前十榜单:苹果没进前3 两家中国公司上榜

    福布斯最新发布了《2025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主要通过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这四项指标对全球大型上市公司进行排名。 这2000家公司合计实现年收入52.9万亿美元、利润4.9万亿美元、资产242.2万亿美元、市值91.3万亿美元,四项指标创下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