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最新资讯  > 正文

研究:人工智能缩短中风治疗时间,死亡率降低60%

2023-09-22 11:34 · 稿源:站长之家

文章概要:

- 人工智能软件显著提高中风患者大血管梗塞的检测速度,减少治疗时间,可能改善治疗结果。

- 在四家综合性中风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该自动化系统与60%的死亡率下降相关。

- 与未使用该系统的对照组相比,门诊到体内血管成形术时间缩短11分钟。

近日,发表在JAMA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自动化软件在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中检测大血管梗塞(LVO)以改善内血管中风治疗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站长之家(ChinaZ.com)9月22日 消息: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及时实施内血管血栓切除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患者抵达医院和进行内血管血栓切除术的时间已成为医院获得中风中心认证的重要指标。

人工智能在使用CT图像诊断各种医疗状况方面的应用正在广泛探索。因此,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方法来筛查可能患有AIS的患者的CT血管造影,可以减少评估和内血管血栓切除术之间的时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随机分配的阶梯状临床试验,以确定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在检测可能患有AIS的患者中的LVO以及改善抵达医院和内血管血栓切除术开始之间的评估和工作流程时间的效率。实施随机分配分析在个体患者水平进行可能会引发问题,而保留随机评估的稳健性。

AI 医疗 (2)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该试验在休斯顿地区的四家综合性中风中心中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末进行。在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于将该AI平台用于临床护理的许可以及获得用于实施该软件的重要财务支持后,进行了医院级别的分阶段推出。

试验参与者包括在这四家综合性中风中心的急诊科就诊,出现AIS伴有LVO症状并接受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所有接受AIS伴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前脑动脉、后脑动脉、基底动脉或颅内椎动脉LVO的患者都被纳入研究。

因为这些患者在医院内已经进行了内血管血栓切除术的决定,所以在住院病例的初始CT扫描和内血管血栓切除术之间的时间明显不同,所以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对于从其他医疗中心转诊而来的患者,内血管血栓切除术的决定已经做出,他们将直接进行该过程而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这将改变工作流程时间。

干预措施包括从CT血管造影中激活基于人工智能的LVO检测,该检测与安全的消息传递系统相结合。这个系统在四家综合性中风中心中以随机的方式激活。激活的系统在CT成像完成后的几分钟内会通过移动电话向放射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发出可能存在LVO的警报。

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基于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LVO检测系统对门到腹部时间的影响,这是使用线性回归模型确定的。次要结果包括抵达医院和静脉组织激酶原激活剂注射之间的时间、开始CT扫描和开始内血管血栓切除术之间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LVO检测系统,结合使用移动电话进行通信的安全应用程序,显著提高了住院AIS的工作流程时间。在试验期间,有约250名患者在这四家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将门到腹部时间缩短了11分钟。此外,死亡率下降了60%,而初始CT扫描和开始内血管血栓切除术之间的时间也减少了。

结论

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来检测可能的 AIS 患者中的 LVO,再加上安全的通信应用程序,显着减少了院内工作流程,并导致临床上显着减少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时间。

举报

  • 相关推荐
  • “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做对什么才能抢占先机?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社会新阶段。金蝶集团作为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以“AI优先”为战略,将AI技术深度融入SaaS产品与服务,推出金蝶云·星空EMA平台及多款智能产品,覆盖财务、供应链、差旅等场景,助力企业构建“AI+业务”新能力,实现高效管理与创新发展。

  • 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阿里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9月24日,阿里巴巴股价创下四年新高,单日涨超9%,市值达到约3.32万亿港元,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引爆股价的,是阿里集团每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在会上,阿里释放多条重磅消息,尤其是在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的演讲结束后,阿里的股价表现就出现了明显的拉升。

  • 腾讯云安全发布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框架,助企业构建可信智能体

    9月17日,腾讯云在2025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人工智能风险控制框架及多款安全产品。该框架涵盖六大风险模块、七层级、130余项措施,系统性应对AI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挑战,包括数据泄露、供应链隐患及权限滥用等核心问题。同时推出LLM-WAF防火墙、AI-SPM态势管理等产品,构建覆盖研发、部署、运维的全链路防护体系,助力企业建立可信、稳定的AI服务生态。

  • 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特赞升级五大内容+AI解决方案

    2025年9月25日至28日,上海将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主题为“设计无界,生生不息”。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探讨设计如何驱动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赞科技作为内容与AI领域代表企业,将展示“计算×创意”如何拓展设计生命力,包括跨行业赋能、产教融合及人机协作三大板块,呈现AI在打破学科边界、推动产业创新中的实践。WDCC2025旨在为全球设计领域注入新动能,构建“设计×科技×可持续”的新想象空间。

  •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 守护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在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该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及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发起,提出筑牢安全根基、强化技管结合、深化协同共治等七方面共识,旨在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十方融海:以开源生态为基,绘就“人工智能 +”产业融合新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圳企业十方融海凭借AI大模型研发、产品创新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成为行业先锋。其开源模型如OpenBuddy、小智AI等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实现多模态交互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覆盖教育、办公、养老、文体等多元场景。通过开放共享模式,十方融海有效降低AI应用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征程。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2025高交会机器人展以“人机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展会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公共服务等全产业链,汇聚宇树科技、优必选、赛博格等顶尖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最新成果。机器人正从工具转变为人类伙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 乐牛晨检机: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让健康晨检从“人工查验”升级为“智能守护”

    2025年,食堂晨检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第一道防线”。传统人工晨检效率低、易出错,乐牛XP-CJ-01-PJ智能晨检机通过刷脸识别、健康核验、智能监测,实现身份验证与体温检测同步,准确率超99.8%。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晨检效率从人均5分钟缩短至15秒。实际应用中,某医院食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下降85%,高校食堂晨检漏检率从12%降至0.3%。该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助力管理升级,推动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防控,成为食品安全的“数字哨兵”。

  • AI智能锁首标发布,萤石引领行业新变革

    2025中国国际五金展上,萤石网络联合多家企业发布《AI智能锁》团体标准,这是行业首个团队标准。萤石作为核心制定者,凭借其安全技术、全域自研能力及产品创新,获“AI智能锁引航者”认证。旗舰产品Y5000FVX Ultra搭载双摄、雷达系统,实现精准识别与主动安防,并通过OTA升级持续优化。萤石蓝海大模型2.0赋能智能锁,提供消息服务、视频搜索等智慧入户功能,推动行业从工具向“入户管家”升级。市场数据显示,萤石在高端细分领域销量领先,彰显技术优势与市场认可。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