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Cartken的C型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三菱电机与创企Cartken合作 进入机器人送货领域

2022-01-21 09:30 · 稿源: cnbeta

据TechCrunch报道,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正在启动一项试点计划,以探索自主机器人的价值。该公司将与去年3月走出“隐身模式”的创业公司Cartken合作,在日本的一个商场释放少量Cartken的送货机器人,提供室内和路边的食品配送服务,最初是为星巴克的顾客提供服务。

据三菱电机公司称,顾客将能够使用他们的星巴克应用程序为他们的订单选择机器人送货,而Cartken机器人将在商场内外的一个送货点与顾客见面。据Cartken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Anjali Jindal Naik说,这项试点将从本月开始在永旺购物中心Tokoname进行,将持续到2022年4月,并计划扩大到类似于为其他购物者提供路边取货的服务。

与Cartken的试点是三菱电机首次尝试送货机器人,将帮助该公司探索该技术的其他用例,同时开拓日本新兴的自主送货市场。

“三菱电机希望通过使用Cartken机器人在日本创造新的机器人送货市场,”管理三菱电机移动创新部的Naoki Fujita告诉TechCrunch。“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知识、技术,甚至与三菱各业务部门的客户关系,看到这个项目的发展取得成功,并扩展到可以使用该技术的新市场。”

虽然在合作的第一阶段,三菱电机作为Cartken技术的分销商,但在接下来,两家公司打算共同开发更多的技术,以支持三菱电机未来的合作。例如,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开发能够帮助Cartken的机器人与电梯互动的设施技术。

Cartken公司去年与REEF科技公司合作,将其自动驾驶机器人带到迈阿密市中心送餐,它不仅将从三菱电机在电气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中获益,而且还将帮助这家初创公司在日本建立业务。

在永旺购物中心开始试点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永旺是亚洲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零售网络不仅涵盖了数百家商场,还包括便利店和超市。

“选择永旺购物中心是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可以在大批量的环境中测试机器人的成功,” Naik告诉TechCrunch。“而且,永旺购物中心允许对一系列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目标是迅速增加机器人,让更多的游客体验送货服务,然后在2022年前扩大规模。”

Fujita说,Cartken的C型机器人之所以被三菱电机选中,是因为它们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高度评价。这家初创公司说,它的机器人可以在商场内外自主导航,但它们都配备了远程监控系统,在必要时可以由人操控。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遇到过几种需要紧急远程协助的情况,”Naik说。“需要备用机器人路线的新建筑是远程操作员介入的一个例子。同样,远程协助也用于设置阶段,使我们能够在机器人学习服务区地图的同时,在短短几天内进行部署。”

最近,竞争对手Serve Robotics(Uber的衍生公司)宣布其机器人有能力处理类似水平的自主性。该公司表示,在某些操作设计领域,又称地理围栏区域,其机器人可以达到完全自主。与Cartken一样,其机器人也有远程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待命。

举报

  • 相关推荐
  • 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普渡机器人领航全球服务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普渡科技在江苏盐城建湖超级工厂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标志着其产品累计出货量达重要里程碑。该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台,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其中商用服务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代表产品。普渡已构建配送、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并率先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机器人全形态布局。2023年公司以23%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950亿美元。

  • 手速惊人!10分钟泡三道茶 南博会出现泡茶机器人

    今日,在云南昆明南博会上,一个泡茶机器人吸引众多参会者围观。 活动现场,只见机器人行云流水,毫无卡顿,精准还原传统泡茶步骤。 熟练完成装茶、洗茶、冲泡、出汤、分茶、清杯等一系列动作,10分钟便能连泡三道茶。 不少围观者表示:这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同时,机器人泡好的茶也引得现场观众纷纷品尝,不少人表示很好喝。 据了解,该�

  • 轨道式移动充电机器人落地南京金基尚书里 破解新能源车“充电焦虑”新方案

    南京金基尚书里社区启用国内首个地下停车场轨道式移动充电系统,通过"轨道+滑触线"技术实现7kW移动充电机器人服务。该系统可覆盖6-12个车位,相比传统充电站投资减少75%,车位利用率提升300%,运维成本降低50%。创新性地采用"桩找车"模式,3分钟内完成充电对接,解决了地下空间充电设施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模块化设计支持未来扩展,已接入市级管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该模式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轻量化解决方案,有望在全国80亿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推广,助力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 企知道与深圳启道集团战略合作,赋能华南科创企业发展

    2025年6月28日,企知道与深圳启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广"科创空间"与"商贸空间"产品,为珠三角及华南企业提供研发创新与市场拓展支持。此次合作标志着企知道服务商模式正式落地华南。珠三角六城已形成差异化产业竞争力:深圳领跑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广州深耕汽车制造等产业。截至2025年,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6.6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7万家。企知道将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优势,联合启道集团为华南科创企业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赋能,降低创新成本,加速发展进程。

  • 强强联手!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6月5日,基恩士(KEYENCE)精密测量部门负责人到访华沿机器人,双方就全新"飞扫激光"测量技术展开深度交流。该技术采用电机扫描光切断方式,无需照明和编码器,0.2秒内即可完成尺寸、外观等检测,重复精度达0.3μm。双方在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联合展示了该智能检测方案,吸引众多电子制造行业客户关注。华沿机器人表示,其协作机器人可达到±0.02mm重复定位精度,与基恩士技术完美匹配,能实现1+1>2的效果。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

  • 李想:理想汽车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目标是成为机器人企业

    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录制后,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网络社交平台谈到,未来我们就盯着一件事:AI硬件终端做出像iPhone那样颠覆性的产品。” 李想坦言,理想汽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我们最终一定不是个标准的汽车企业,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我们会是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他表示,创业不是紧绷着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点。

  • 和机器人做工友?华为博士天团详解盘古具身智能的工业落地

    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聚焦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多位专家围绕机器人智能化展开深度探讨。会议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基础运动控制,但需突破3D空间理解、长序列物理推理等核心技术。华为云推出CloudRobo平台,通过数字仿真、生成式AI等技术解决工业场景数据短缺问题,已应用于物流分拣等场景。专家预测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将率先落地,家庭陪护机器人仍需长期技术突破。会议特别强调需建立机器人伦理边界,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相协调。华为将持续探索AI与机器人融合,推动具身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创新。

  • 既是工具人也是情绪搭子,INDEMIND助力打造陪伴机器人新范式!

    陪伴机器人,不只是玩具!对“娱乐化”的过分追求,让陪伴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玩具,以至于人们眼中它就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智商税。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他们的客观感受,但对于行业而言,“娱乐化”的背后更多是技术缺位的无奈抉择。图片来自网络“玩具化”的“基因”陪伴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天然埋下了“玩具化”的基因。初代产品诞生于消费电子领域,早期以索�

  • 老博会现场引围观!收获高关注的海尔外骨骼机器人有何黑科技?

    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开幕,海尔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W1成为焦点。这款行业首款消费级AI外骨骼机器人运用AI步态算法和双擎独立助力技术,帮助老年人实现日常行走、运动等场景需求。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30年将达4亿,行动能力成为老年生活主要障碍。海尔外骨骼机器人突破传统产品局限,实现"人机合一"体验,具备独立双擎单侧助力功能,满足康复训练精准干预需求。产品覆盖日常锻炼、登山等多场景,续航达12-15公里,穿戴舒适便捷。海尔还推出智能清洁解决方案,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推动从"被动照护"向"主动健康"的养老模式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正从概念走向刚需,成为支撑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 点猫科技:携手地瓜机器人,共筑具身智能教育新生态

    点猫科技与地瓜机器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覆盖K12的具身智能教育体系。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垃圾分类等实践任务,让学生获得沉浸式AI学习体验。双方整合资源开发了贯穿小学到高中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并开展教师AI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同时构建多层级科创赛事网络,设立具身智能专项赛道,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培养通道。这次合作既是技术革新,也是对AI教育本质的探索,将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AI人才,绘制具身智能教育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