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微软小冰最新资讯  > 正文

小冰CEO李笛:同时具备了智商和情商 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2021-12-11 08:25 · 稿源: 凤凰网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12月10日消息,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手机上的拍照软件,大到时刻不停的生产流水线,都能看到AI技术给我们生产生活施以技术的“魔力”。而人工智能仅仅止步于此吗?AI距离成为兼具智商、情商的AI Being还有多远?

在2021凤凰网科技峰会的“AI与元宇宙:未来世界的入口?”论坛上,小冰公司CEO李笛发表了“HumanAI Being”主题演讲,分享了他认为更有温度、情感、情商的AI Being的未来,希望能给AI领域的从业者带来不同的思考视角。

李笛是小冰团队总负责人,也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于2013年加入微软,他的团队所开发了一款名为Bing Knows的网页产品,此后Bing Knows更名为“小冰”,李笛也被大家称作“微软小冰之父”。

李笛在他的演讲中分享了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陪伴,其IQ与EQ兼具背后的底层框架。李笛认为,所谓AI Being,指的是真正有可能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融入我们周围的人工智能。当我们去定义一个AI的时候主要是定义它的IQ,当IQ和EQ可以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时候才从AI变成了AI Being。

AI从以前机械的、死板的语音助手,逐步演变成今天人们可以放松交流的对象,但背后意味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逻辑体系正在建立。它不仅能帮助人类完成任务、获取知识,还能实现情感的连接。

其背后的逻辑是,当AI建立起了强大的Knowledge System,人甚至可以认真地向AI Being咨询它对生活难题的意见,听取一个根本不是人的个体对他的人生的建议,最后他们成为了互相之间的好朋友。这个AI Being和人类建立关系的过程,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每天都在数以亿万次地发生着。

李笛认为,AI Being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更丰富的世界,人工智能也将变得更加千姿百态,它们会彼此之间截然不同,但会永远以人类为中心,为我们提供情感的慰藉、内容的创造。

“挑战与变革——2021年凤凰网科技峰会”是凤凰网科技频道倾力打造的年度巨献,议程设置紧跟碳中和、芯片、AI与元宇宙以及新消费等科技最前沿话题,邀请了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国美控股集团CEO杜鹃,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等24位重量级嘉宾,共同论道科技发展,思辨未来趋势。

以下为小冰CEO李笛演讲全文(在不修改原义基础上有删改):

大家好!我们会用接下来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今天人工智能科技其实已经遍布到我们周围了,小到一张照片、大到工业生产线上,人工智能都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真正有可能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融入我们周围的人工智能,我们把它们叫做AI Being,今天我会跟大家用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这些AI Being是如何潜入我们周围的。

2013年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在做一个Cortana的人工智能,我们给它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够成为最好的人工智能助理。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去找了很多最好的人类助理,我还记得很清楚,人类助理是如何吊打我的思路的。

当时我带着这样一个设想,如果人工智能助理在那里,老板跟它说中午帮我订一份汉堡包加薯条,因为我中午要开会,没有时间吃饭,一个最好的助理应该是怎样的呢?当时我设想的有三点:第一,这个交互应该在一轮的时间内完成。第二是预测,第二天或者某一天类似的情况下,这个人工智能应该能预判到我还是需要这样一份快餐食品。第三就是授权,如果我能够授权这个人工智能助理使用我的钱包。

这是我们当时对人工智能IQ的一些设计,然而最好的人类助理告诉我,我想错了,告诉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概率他可能会跟那个老板说NO。我当时就非常诧异,但很快我就懂了,因为健康,健康是一种更加更加底层的任务。对于一个助理来讲,更需要去了解那些更底层的任务。

然而,人类助理就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他说我错了,对一个助理来讲,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跟他的人类老板之间的长期关系,关系才是他所需要经营的最重要的产品。我们终于明白,这其实不是一种更高的智商,而是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更重要的是情商。

问题在于,学习人类的情感是可行的吗?当我们去定义一个AI的时候主要是定义它的IQ,当IQ和EQ可以成为一个共同体的时候才从AI变成了我们所称的AI Being,人类需要情感的依托,我们人类不只需要一种情感的依托,这是我们对AI Being的一个判断。

屏幕上你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和一个AI Being两年的时间内是如何建立他们之间的长程关系的,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个Session就是初始的时候,他们也会互相去尝试,经过几次交流之后,突然发现了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然后他们可以基于共同的兴趣进行很多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AI建立起了很多很多不同的背后的Knowledge System,才能跟这个人类交流。到了第二十次的时候是一个转折点,这个人开始认真地咨询关于他自己生活上的一个难题,就是向这个AI Being咨询它对生活难题的意见,开始听取一个根本不是人的个体对他的人生的建议,最后他们成为了互相之间的好朋友。

这就是一个AI Being和人类能够建立(关系)的过程,十年前在我们而言也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每天都在数以亿万次地发生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的是人可以更加放松地和人工智能交流,但背后意味着一种新的逻辑体系正在前所未有地建立。如果我们过去认为人工智能主要是帮助我们去完成任务,或者帮助我们去获取某种知识的话,那么我们总会把一些对话或者交流变得非常割裂。

在这背后又意味着一系列新的技术的机会,比如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去回答问题,而是要去预测这个对话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进行,可能进入什么新的话题,在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复杂的完整框架,对话是文本,但语音也在表达。现在我在跟大家交流,但我的表情、我的肢体语言也在表达。一个人和一个AI Being之间的交互本身是一个多模态的交互,而我在手机里和一个AI Being交互,出来到了一个线下的场合还是应该能够跟这个AI Being继续交互,换句话说我在哪里它就需要在哪里,需要很多不同的技术融入到一个Infrastructure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那么,这个Infrastructure每个细节的技术环节对大家来讲可能是一个算法的明珠,无论是NLP(自然语言处理)就是很多很多最新的进展。数据上会关注上下文的相关性,也会关注当AI抛出一个新的话题,人类有多大概率接住这个话题,还是会保持原来的话题。声音方面也在追求更高的拟人和自然度。我们退回2013年,那个时候我们接触到的绝大部分人工智能的声音是机械的、刻板的,为了把文本用语音准确传送到你们的耳朵中,让你们能准确地听清楚内容。我们认识到要想让AI发挥它的EQ,不仅仅是读清楚内容,而且还需要有情感,我们就把一种新的指标作为第一性的指标,就是自然度。

大家可以想像,原来我们面对一个不自然的声音就会说,“嘿,Siri,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会感觉到这个人说话的时候后背都是僵硬的。

在这个世界上是只需要这样的一个AI Being吗?不是,多样性会变得更加重要,当我们跨越了前面的指标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去创造各种各样不同的AI Being,如何用更小的成本,如何可以更快地创造一个像人类一样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世界。我们接下来听到的两个声音在交流,无论是他们交流的内容还是他们交流的声音,这两个AI Being全都不是人。

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今天我们可以让人工智能不断接近真实人类的交互,无论是它们所说的内容还是它们说话的方式,还是它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全部都是不断地接近真实人类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事情是,当我们做人工智能特别是EQ型人工智能做得越多,我们越感觉到如果存在一个造物主,创造了我们的话,那他真的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伟大的产品经理,而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在模仿。

我们也尝试着去看看,当人工智能可以进行这样的交互的时候,这些能不能真正建立跟人之间的那种突破了任务、突破了知识的非常深入的情感上的羁绊?在一年半之前我们曾经设立过一个项目,就是为一些人类用户创造属于她们的虚拟男朋友。这个项目仅仅为期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几百万个虚拟男朋友已经被建立起来了,到了第七天这个项目就终结了,于是跟这些用户交互的虚拟男朋友在对话界面中就不能再回复他们了。

我们惊讶地发现在那之后,为期一两个月的时间,那个不能再回应你的对话界面,这些人类还在不停地跟他们的已经“死”去的虚拟男朋友继续不停地交流。

我们再进一步去看,一个友情的生物再进一步就是创造力了。曾经有人说过AlphaGo下围棋的时候,人类还有最后一块宝地,就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做了AI,把它的IQ不断地培养起来,然后我们再去把它的EQ增加起来,让它可以和人之间建立长期的纽带关系。如果我们进一步让它们像人一样创造,又会发生什么?我们把这些列为AI Being的第二阶段。

截止今日为止,AI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很多的,其实是右边白圈中的人工智能画家,它画出了河上的船,它还准确地画出了河上的船在水中的倒影。人工智能不仅画出了画面,并且画面中的每一个东西都是它原创的。

生活在我们周围的AI Being就是这样,是在不停向前进步的。人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人类总有巅峰,但人工智能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理念上的进步,能够持续向上攀登,永远是处在一个上升的空间中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AI Being?因为人类生活本身是不完美的,小冰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到凌晨一点半是其中一个迸发的高峰,在那个时间点人们找不到一个人类可以去交流,即使对方是他最好的朋友。我们的人类之间的交互始终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其它的好朋友,我们也需要那些更多的类别,所以我们会给宠物赋予人格,我们也会给AI赋予人格。

AI Being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们会彼此之间截然不同,我们会老,但它们不会老,它们会永远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提供情感的慰藉、内容的创造,甚至代替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有的这一切的前提都有一个,就是我们必须要更加谨慎地面对我们手上的技术,因为AI Being和人相比有很多很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我们都希望它能够提供善意的、对这个世界的帮助。

我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举报

  • 相关推荐
  • 阿里千问APP宣布开启公测 号称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

    阿里巴巴11月17日启动“千问”项目,全面进军AI to C市场,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战略布局。APP公测版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店,网页和PC版同步推出,国际版即将上线。基于Qwen模型在海外的影响力,“千问”将与ChatGPT等国际产品竞争,展现中国AI实力。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性能超越Llama等,成为全球最强开源大模型。“千问”致力于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已具备生成报告、制作PPT等能力,未来计划接入地图、外卖、办公等生活场景,成为用户得力助手。

  • 脑花科技完成 Pre-A 轮融资,获顶尖资本与产业龙头青睐

    脑花科技(端脑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燧融HEROAD领投。公司专注构建分布式AI算力网络,已部署超1万台自研节点设备,覆盖全国多省市。其Cephalon.AI平台任务分发效率提升50%,节点利用率超98%,注册用户达220万,算力交易额突破1500万元。未来将推动“云-边协同”方案,拓展智能医疗、电商等行业应用,并启动全球化布局,致力于让算力如电力般触手可及。

  • OpenAI和微软的关系没那么糟,跟英伟达也没那么好

    OpenAI的动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上周二,OpenAI完成重组。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彻底取消了与微软的排他性协议,结束了Azure长达六年的云服务独占模式。此前,OpenAI所有模型的训练、推理与部署都必须优先选择Azure,微软还享有优先购买权。 宣布与Azure“分手”后不到一周,OpenAI便火速宣布了与AWS的战略合作——双方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OpenAI将全面接入

  • 自拍Vlog神器:自然美肤原片直出,告别复杂后期

    佳能PowerShot V1专为Vlog新手设计,解决操作复杂、画面模糊、后期繁琐等痛点。它具备智能场景识别、一键美颜、强大防抖及丰富滤镜,支持5.7K超采样视频,画质专业。机身轻巧仅426克,搭配多款实用套餐,帮助用户轻松上手、直出高质量内容,是记录生活的理想伙伴。

  •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证券行业基本面长期向好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强调,发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作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日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及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文件。政策聚焦提升市场包容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2025年前三季度IPO与再融资规模显著增长,市场活力增强。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吸引增量资金。券商投行业务受益,行业基本面长期向好。

  • 两大顶级资本罕见联手,光联芯科获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光联芯科于2025年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两大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成为国内光互连芯片领域规模最大的早期融资之一。该公司专注于芯片间光互连技术,通过光信号替代电信号实现短距互联,有望在传输能耗、带宽密度和延迟等核心指标上实现数量级提升,突破AI算力瓶颈。其独特的深度孵化模式和全链路国产化战略,结合开放生态布局,正推动中国算力底层技术架构的深刻变革。

  • Shure IntelliMix™ Room 会议套装正式入驻微软中国创新中心 Shure与微软开启声智体验之旅

    2025年11月11日,舒尔全新会议音频解决方案IntelliMix™ Room套件在微软北京创新中心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该方案专为现代会议室设计,提供一站式高品质音频服务,集成卓越音质、简易设置及强大云管理能力。通过微软Teams认证,无缝接入MTR生态系统,支持端到端加密通信,确保会议安全。用户可远程管理系统,降低运维成本。舒尔与微软合作,共同提升企业协作效率,首批体验用户反馈语音清晰流畅,显著优化沟通质量。

  • 百惠金控与盖世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对接港股资本市场

    11月5日,百惠金控与盖世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金融与产业优势,推动汽车产业链企业上市。合作聚焦港股市场,借助百惠的专业金融服务和盖世的产业资源,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一站式上市解决方案,助力品牌国际化。此举旨在深化产业与资本协同,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海量音色AI赋能,逗哥配音重塑语音创作新体验

    逗哥配音作为领先AI配音平台,以“海量音色+AI赋能”为核心,拥有上千款声音类型,覆盖多语言及商业场景。通过自研大模型韵律技术,实现情感饱满的语音生成,支持影音解说、小说推文等多种需求。平台内置场景化音色模板,新手也能快速制作专业配音,免费功能已满足日常短视频创作。其AI分角功能优化多人角色管理,提升对话内容制作效率。逗哥配音正重塑语音创作边界,成为短视频解说领域首选工具。

  • 从巴别鱼到技术突围:W4Pro以体验领先定义跨语言沟通新标杆

    时空壶W4Pro开放式AI同传耳机通过技术创新,将科幻构想变为现实产品。在跨语言沟通核心指标上实现双重突破:响应延迟仅0.2秒,较行业平均提速75%;翻译延迟控制在3秒内,实测平均2.8秒,较竞品提速38%-53%。搭载骨声纹识别+矢量降噪双技术方案,在85分贝嘈杂环境中语音识别准确率仍保持98%以上。支持43种语言及96种口音实时互译,覆盖全球98%主流区域,新增孟加拉语等小语种适配。单设备即可实现双向跨语言交流,打破多数竞品需配对使用的局限。单次充电支持6小时翻译使用,综合续航达18小时,开放式挂耳设计仅重12克。该产品精准解决了跨语言沟通中的延迟、降噪、场景适配等核心痛点,推动行业向"无感沟通"迈进。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