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微软最新资讯  > 正文

[多图]创始人van Rossum想让Python的速度提升一倍

2021-05-17 20:50 · 稿源: cnbeta

30年前创建了流行的编程语言Python的Guido van Rossum概述了他的雄心壮志,要让它的速度提高一倍--解决Python与C++等更快的语言相比的一个关键弱点。核心Python(CPython)的性能不足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Python倾向于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其中许多工作负载被移交给GPU。

它在这些领域崛起的另一个原因是丰富的特定领域库,从NumPy到谷歌支持的TensorFlow机器学习框架。

在本周的美国PyCon语言峰会上,van Rossum在微软拥有的GitHub上发布了一份文件,详细介绍了他使Python成为一种更快的语言的一些雄心,承诺在Python 3.11中使其速度翻倍--这是明年将出现的三个Python分支中的一个。

这位Python的创造者于11月被开源友好的微软聘用,使他在Dropbox工作后从退休状态中解脱出来,他帮助Dropbox处理了400万行Python代码。他说他 "退休后坐在家里很无聊",他申请了微软的职位。他现在在微软担任杰出工程师的特权职位。

他在微软 "获得了挑选项目的自由",并补充说他 "选择回到我的根源,这也是微软回馈Python的方式,"van Rossum写道。

微软以各种方式支持Python,包括免费的Python课程,作为其Azure云人工智能服务的入门课程,通过其VS Code Python扩展支持,以及Windows 10上的Python。自2006年以来,它还一直是Python软件基金会(PSF)的赞助商,并在今年为其提供了15万美元的赞助。

据van Rossum说,微软已经资助了一个小型Python团队,以 "负责解释语言的性能改进"。

微软目前有五个核心开发人员为CPython的开发做出贡献,包括Brett Cannon、Steve Dower、Guido van Rossum、Eric Snow和Barry Warsaw--他们都是Python核心开发人员社区的老手。

正如微软在4月份指出的那样,Snow一直在研究通过子解释器实现Python的多线程性能。Dower担任构建经理,从3.5版Python开始,他就是Windows版CPython的专家。Warsaw为Python指导委员会、Python安全响应小组和Python发布经理名单做出了贡献。

随着最近的软件供应链攻击成为焦点,微软也在关注主要软件包库PyPI(Python Package Index)的安全问题。

"作为我们对PSF的15万美元财务赞助的一部分,我们将把资金集中到打包工作组,以帮助进一步改善PyPI和打包生态系统的开发成本,"微软Python和AI工具的主要经理Dan Taylor说。 "随着最近披露的安全漏洞,可信的供应链对我们和Python社区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很高兴能帮助为长期改进作出贡献。"

同时,van Rossum指出,他和他的微软同行与核心Python开发人员的贡献是公开的,并专注于CPython的增量变化。对于Python开发人员来说,破坏性的变化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他们在将代码从Python 2.x转移到Python 3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工作量,这预计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来完成。

他还谈到了Python的解释器及其C语言的应用二进制接口(ABI)和应用协议接口(API),据一些Python老手说,这阻碍了Python在浏览器中的创新。

"不要破坏稳定的ABI兼容性;不要破坏有限的API兼容性;不要破坏或减慢极端情况,"van Rossum承诺。"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他补充说。但是,核心Python项目是否真的能够提供两倍于当前Python版本的速度?来自van Rossum的证据表明,他不希望为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负责。"我们远远不能确定我们会达到2倍!"他写道。"但是很乐观,很好奇"。

尽管如此,他还是指出 "我们必须要有创造力"。

他说,即将到来的Python变化的主要受益者将是那些运行 "CPU密集型纯Python代码"的程序员和基于Python运行的网站用户。然而,对于已经用C语言编写的代码,如NumPy和TensorFlow、I/O绑定的代码、多线程代码和算法效率低下的代码则不会有太大的好处。

举报

  • 相关推荐
  • OpenAI和微软的关系没那么糟,跟英伟达也没那么好

    OpenAI的动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 上周二,OpenAI完成重组。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彻底取消了与微软的排他性协议,结束了Azure长达六年的云服务独占模式。此前,OpenAI所有模型的训练、推理与部署都必须优先选择Azure,微软还享有优先购买权。 宣布与Azure“分手”后不到一周,OpenAI便火速宣布了与AWS的战略合作——双方达成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OpenAI将全面接入

  • TabTab 登顶模力工场 AI 应用榜榜首, 把 AI 数据分析师装进口袋,关键结论更快抵达!

    TabTab是一款全链路AI数据分析助手,核心功能包括多源数据连接(支持文档、数据库、电商平台等)、自动化采集清洗、内置分析模型及可视化呈现。其优势在于通过多智能体系统实现自然语言交互,降低分析门槛,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完成客户洞察、销售业绩等分析,显著提升效率。产品定位中立,致力于构建多元化AI效率提升生态。

  • AI日报:上海首例涉AI提示词著作权案宣判;Kimi K2 Thinking发布;中文图像编辑新王UniWorld-V2发布

    今日AI领域动态:上海首例AI提示词著作权案宣判,法院认定提示词不具独创性;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思考模型,实现自主多轮工具调用;UniWorld-V2图像编辑模型支持中文框选即改,性能超越GPT-Image;谷歌推出AI文件检测工具Magika 1.0,支持超200种格式;Sora安卓版首日下载量达47万次;我国发布全球首个AI海洋大模型“瞰海”,可精准预测10天内海洋变化;宇树科技“Embodied Avatar”系统实现低延迟远程机器人操控;谷歌Gemini API推出文件搜索工具,简化私有RAG系统集成。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AI日报:Sora正式登陆Android;网易云音乐推AI调音大师;谷歌将推Nano Banana2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领域突破:OpenAI视频应用Sora登陆安卓平台并引入付费角色功能;网易云音乐推出AI调音大师实现智能音效适配;字节跳动高薪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谷歌Gemini平台将升级图像生成技术;llama.cpp实现多模态革命;特斯拉秘密实验室通过行为数据训练机器人;上海首例AI著作权案宣判保护原创;微软推出自研图像生成器MAI-Image-1,在创意效率与质量间取得平衡。

  • 特斯拉磁悬浮Cybertruck车模上架中国官网 售价999元

    特斯拉磁悬浮Cybertruck车模11月12日在中国官网开售,定价999元。这款1:24比例模型精准还原实车细节,采用银色涂装与可亮车灯,内置14个LED灯,展现科技感。模型重293克,底座重1291克,确保稳定悬浮。使用时只需通电并放置于非金属表面,通过磁力实现悬浮效果,可静置观赏或轻触旋转,为收藏爱好者带来独特视觉体验。

  • 何小鹏回应机器人IRON里是真人质疑:感谢认可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其逼真步态引发网友惊叹“100%真人在里面”。面对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以“感谢认可”巧妙回应,展现技术自信。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结构,搭载仿生肌肉驱动系统和22自由度拟态双手,能精准感知环境变化。团队历时7年研发,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阶段。该机器人还融合物理世界模型体系,集成VLT/VLA/VLM三大核心能力,实现实时环境交互。此次展示既体现小鹏技术积累,也引发对科技真实性的思考。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美股4万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已达3家 苹果、微软、英伟达组成三巨头

    10月28日,苹果与微软股价同步上涨,双双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与超4.6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共同构成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巨头”格局。微软因与OpenAI资本重组推动股价涨超3%,持有后者价值1350亿美元股权;苹果则凭借新一代iPhone强劲需求实现股价逆袭,年内首度由跌转升。英伟达仍以最高市值稳居全球第一,凸显全球科技产业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 马斯克称未来人类意识能上传至机器人 可用于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在2025年11月7日举行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系统阐述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与生产扩张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更新了企业使命,展现出将技术愿景转化为现实应用的清晰路径。 马斯克指出,随着Neuralink等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望在20年内实现将意识快照”上传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其具备类人意识。 人形机器人将被部署于月球与火�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