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键词 > 标准体系最新资讯
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

如何让大规模高价值数据可信流通,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议题,亟需产学研届共同构建新的技术标准体系。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围绕隐私计算产品通用安全分级和个人信息匿名化制度,国内多家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两份白皮书,为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当下普遍遇到的挑战,提供最新的技术思考和行业实践。匿名化条款可以拓展为一套融合法律和技术的基础设施,从推动在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实现可信、安全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

特别声明:本页面标签名称与页面内容,系网站系统为资讯内容分类自动生成,仅提供资讯内容索引使用,旨在方便用户索引相关资讯报道。如标签名称涉及商标信息,请访问商标品牌官方了解详情,请勿以本站标签页面内容为参考信息,本站与可能出现的商标名称信息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反馈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第一时间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与“标准体系”的相关热搜词:

相关“标准体系” 的资讯21篇

  • 构建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技术标准体系 WAIC发布两份白皮书

    如何让大规模高价值数据可信流通,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议题,亟需产学研届共同构建新的技术标准体系。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围绕隐私计算产品通用安全分级和个人信息匿名化制度,国内多家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两份白皮书,为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当下普遍遇到的挑战,提供最新的技术思考和行业实践。匿名化条款可以拓展为一套融合法律和技术的基础设施,从推动在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实现可信、安全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

  • 共建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云测数据助力AI数据高质量发展

    大模型时代到来,AIGC众多垂直场景落地,以及通用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探索,与高质量、专业化的场景数据密不可分。作为AI认识世界的起点,数据标注本质上是将现实世界信息结构化、数字化,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在助力AI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中,云测数据将成熟的技术、服务等经验总结,先后参与编制了《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标注要求及方法》、《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图像标注要求与方法》、《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第一部分:开发管理》、《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能力成熟度模型第二部分:模型交付》、《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交付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人工智能数据集质量管理能力评估方法》等产业相关标准,助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在落地领域规范化发展,这也彰显了云测数据在人工智能数据方面的领先实践。

  • 《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及能力架构研究报告》发布,为行业大模型落地提供指引

    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行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专场」于9月7日举行,会上,腾讯云与信通院共同发布了《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及能力架构研究报告》,参考了腾讯云在行业大模型产业应用领域的实践和经验,为客户构建行业大模型提供了标准化流程、综合评估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行业伙伴构建专属大模型。生态大会上,腾讯还首次对外公布了腾讯混元大模型进展,并宣布从技术底座、平台能力、智能应用三大维度升级MaaS能力。愿本次研究成果,助力大模型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 华云数据助力金融标准体系完善 参与《金融专有云综合能力评估》标准制定

    在助力金融用户上云方面,华云数据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在面对金融用户的专有云需求时,华云数据一方面能够以安全可靠的云底座,助力金融机构安全上云、安心用云...金融专有云建设的能力评估和标准制定光靠一己之力并不能完成,需要充分凝聚相关产学研用各界力量,尤其特别需要像华云数据这样拥有先进技术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加入,以行业角度充分分析,释放云计算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业内专家一起共同探讨,共同推动中国云计算的快速发展......

  •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在整个数据安全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数据安全产业标准工作组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和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不断优化体系框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任助理、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数据安全专委会秘书长唐刚表示,到 2023 年,数据安全产业标准工作组将研制数据安全产业标准 20 项以上,初步建立数据安全产业标准体系,到 2025 年,研制数据安全产业标准 50 项以上,健全完善数据安全产业标准体系......

  • 工信部: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根据《指南》,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重点领域及方向包括总体与基础共性标准、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终端与设施网络安全标准、网联通信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应用服务安全标准、安全保障与支撑标准...

  • 机器人“十四五”规划出炉,「INDEMIND」为产业链上游建立标准体系

    近日,工信部等 15 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健全标准化产业建设,推进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始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变。无独有偶,这与INDEMIND长久以来的战略布局相重合。2021 年,中国机器人经历了快速产业化阶段,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集成应用大幅拓展,头部骨干企业加速落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

  • 大悦城控股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率先建立绿色技术标准体系

    为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大悦城控股紧跟国家战略,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12 月 3 日,大悦城控股凭借自身在社会发展和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斩获“杰出绿色和可持续贷款发行机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卓越远见绿色贷款框架”奖项,备受业内外瞩目。作为香港认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香港品质保证局致力于积极开发崭新服务,大力支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据了解,此次“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大奖2

  • 构建技术产品标准体系,INDEMIND打造机器人全栈式解决方案

    就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而言,建立统一化、规范化的技术产品标准体系是必然趋势。近5年来,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教育、清洁、接待、配送等应用场景不断落地,根据IFR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已达到222.2亿元,预计2023,将突破600亿元。然而尽管成绩斐然,但与国外发展相比依旧有着不少差距,这其中有多个原因。作为工业后发国家,虽然中国的机器人专利数量得到惊人增长,但专利质量却不尽

  • 工信部:到2025年推动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

    ​指南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行业标准10项以上,明确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满足物联网基础安全保障需要,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到2025年,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行业标准30项以上,提升标准在细分行业及领域的覆盖程度,提高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