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INDEMIND最新资讯  > 正文

构建技术产品标准体系,INDEMIND打造机器人全栈式解决方案

2021-10-28 21:28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就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而言,建立统一化、规范化的技术产品标准体系是必然趋势。

近5年来,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教育、清洁、接待、配送等应用场景不断落地,根据IFR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已达到222.2亿元,预计2023,将突破600亿元。

然而尽管成绩斐然,但与国外发展相比依旧有着不少差距,这其中有多个原因。作为工业后发国家,虽然中国的机器人专利数量得到惊人增长,但专利质量却不尽人意,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同时研发成果难以商业化,由于技术研发大多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是市场主体,导致研发重心更侧重于科研而非应用实践,不过随着政府部门的引导,这些问题正在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标准缺失,和其他成熟产业链相比,机器人的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硬件、标准化品质等急需完善,而要建立标准依旧要从问题的原点技术入手。

行业虽热,技术难破。如何建立一套标准的技术产品体系?

随着机器人场景不断细分,越来越多的不同背景的企业纷纷入局,机器人作为高进入门槛、高集成化的行业,这意味着技术是玩家们必须突破的第一道“坎儿”,而无论是自研还是寻求第三方技术供应商合作,在技术标准缺失的背景下,投入资金和研发周期都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如同束手前行。

如何构建技术产品标准体系,INDEMIND已经深耕多年。推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完善技术、硬件、产品标准化,降低机器人的开发难度,释放机器人的更多应用潜力,是INDEMIND一直以来的目标。

作为一家专注于AI视觉及机器人底层技术研发的机器人行业关键技术供应商,INDEMIND得益于在VSLAM、组合导航等领域所拥有的全球领先的算法优势以及多年的机器人硬件开发经验,现已推出一套集底层系统、产品硬件、开发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产品体系。

标准不等于单一,打造机器人全栈式解决方案

INDEMIND机器人AI标准化产品不同于单一导航技术或底盘,它是以“系统+硬件”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通过以底层系统为核心,配合场景开发的各种标准化模组套件(包含处理器、传感器、底盘驱动相关硬件等),进行有机融合搭配,实现“积木式”开发。开放式的标准化设计使它的组合应用极具灵活性,能够快速适配各种需求,全面覆盖家用&商用场景。

在标准化构成上,INDEMIND建立了软件架构标准化(INDEMIND OS)、硬件单元标准化(模组套件)、评价体系标准化,配合标准化服务流程能够高效满足机器人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基础导航、决策、智能拓展及底层驱动等各种技术需求,同时还提供硬件参考设计和量产设计服务等,是目前完善的机器人全栈式解决方案。

在功能实现上,INDEMIND OS机器人底层系统能够赋能机器人AI能力,为机器人提供完整、可靠的传感器数据处理、AI算法融合及业务逻辑执行能力,通过搭配不同的模组套件可为机器人实现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智能决策、底层驱动等核心功能。

同时,INDEMINDOS基于松耦合的标准化系统架构,通过SDK可快速调用系统功能计算资源,只需拥有入门级C++语言开发能力就可以基于SDK实现业务需求,产品复制成本和门槛都大大降低。此外,模组套件同样拥有标准化的控制接口,与系统实现统一配合,能够支持功能调取、应用开发,可快速接入上层平台,提升产品适用性。

“双减”之下,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3+1”的产品体系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和落地周期,从前期需求确认,到拿到样机预期30天,最终量产预期100天,能够使导航成本最多下降70%,整机成本最多下降40%,同时,企业的研发周期可缩短6-9个月的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在反馈到整体运营成本后,企业就能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单元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实现快速试错和市场占领。

标准化技术产品体系的构建不只是为了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更是产业链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标准化的技术产品体系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 一品威客提供高效的创意解决方案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源分散、成本高企、人才匹配困难等挑战。一品威客作为国内知名的数智化创意设计交易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从创意需求发布到服务交付的全链路、数字化的创意解决方案。跨地域“技术输血”,破解本地资源困局江西景德镇的吴总在 2025 年 3 月计划开发商城小程序和网站时,面临本地技术�

  • 球发布!哈工大打造机器人领域顶级国际期刊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官微发文,哈尔滨工业大学与Wiley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国际学术期刊《智能机器人》首期创刊号于2025年3月正式面向全球发布。该期刊汇聚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位国际编委,其中包括26位国内外院士,由瑞士工程院院士BradleyNelson教授担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刘宏教授任编委会主任,李隆球教授任执行主编。期刊将通过WileyOnlineLibrary平台开放获取,推动全球机器人学术共同体建设与产学研转化。

  • 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本周举行: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亦庄举行。近期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在跑道上进行首次路测,其中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等。控制方式方面,机器人可以是手动遥控,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

  • 酒店机器人3年亏了8个亿:机器人实际配送效率低下

    酒店机器人近年成为行业标配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某酒店管理人员坦言,实际运营中发现机器人配送效率低下,无法真正节约人工成本,最终选择弃用。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九号机器人、擎朗智能等新兴企业通过多场景适配和人机协同等差异化策略,逐步蚕食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前五名企业份额差距已不足8个百分点。

  • 雷霆仿生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神经与血肉”革命

    “当人形机器人的指尖能感知花瓣的纹理,当它的‘皮肤’能在触碰火焰时本能缩回——这不再是科幻电影,而是雷霆仿生技术带来的现实。作为全球领先的仿生科技研发者,我们正重新定义‘生命’的感知方式。”雷霆仿生在仿生技术的框架下,进一步研发并运用了:超导软体电子皮肤技术、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技术、AI与产品的联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矩阵,打造全球领先的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

  • 刘慈欣谈机器人跑半马:具身机器人将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

    快科技4月20日消息,日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经过21公里的比拼后,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专访。刘慈欣表示,赛事更多的是一种展示,机器人跑步表现它很平衡的跑步移动功能,就像春晚上跳秧歌�

  • 如新持续升级产品力,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健康解决方案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如新集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产品力定义行业新标准。 2024 年推出的ageLOC新智清体仪iO(WellSpa iO)和TRME体型管理计划等创新产品,展现了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领先实力。如新ageLOC新智清体仪iO融合了自适应微电流技术与物联网科技,开创了个性化护肤新体验;TRME体型管理计划则整合代谢科技与营养科学,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健康解决方案。这些�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应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早期科幻作品中的机器形象到现代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文中提到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与人类形成更自然的互动,展现出更高的智能水平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