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柳传志决意“死磕”,并且“不获成功、绝不罢休”。
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这件事情最大的难度是容易有头无尾。之所以要死磕,就是事前充分考虑过,认为这件事能做成,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联想一定能燃起这把大火。”
7月15日,第一期“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历经一年宣告结业。背靠中国科学院,试图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柳传志的雄心壮志。与“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项目息息相关,柳传志低调运筹、酝酿许久的联想控股“直接投资”业务悄然启幕,这也就意味着柳传志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方式加速完成由“企业家”向“投资家”的嬗变。
联想控股旗下,现有两间投资公司: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前者关注早期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机会,参股不控股;后者以并购投资为主,全面参与国企改制,谋求控股地位,同时也关注民企机遇。
联想投资专注于“成长期”公司、弘毅投资倾心于“成熟期”企业,联想控股自身要做的是专心投入那些尚处于萌芽期、种子期的“公司”,将其抚育成长、一路帮扶,直至开花结果、瓜熟蒂落。这被柳传志定义为“孵化”企业家的投资实践。
“孵化”企业家,隐含着一个“理想但不理想化”的深刻命题——“复制”联想。坦率而言,“孵化”企业家,蕴蓄的不确定性与或然风险客观存在,但是柳传志义无反顾、毅然决然。
未来五年,“关照”联想集团之外,柳传志将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孵化”企业家这项全新的事业。
这是柳传志个人的一大步,至关紧要的一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