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关键词  > 区块链最新资讯  > 正文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怎么落地?来听专家们说

2019-06-03 09:38 · 稿源: 巴比特

声明:本文由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 巴比特 授权发布,作者:邱祥宇。

“从 2018 年下半年到今年,区块链在‘实体+金融’这方面的突破比较大。但是因为特殊原因,很多突破的场景并不能做大范围的宣传,如果不在业界,可能并不能够感受得到。”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6 月 1 日,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高级主管周钰分享中国银联在区块链应用的实践与思考时如上表示。

趣链科技CEO李伟也表示,作为一线区块链创业者,能够看到不仅人民银行,银联,工农中建,其他商业银行都在做大量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实践。而且金融机构目前做得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跟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

事实也是如此,单单是从已经公布的案例看,近些年区块链在票据、信用证、福费廷、供应链金融等场景的应用势如破竹,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区块链+金融:多点开花

上海票据交易所技术总监张斌分享了现行的票据业务存在的痛点:1、金额相对较大。2、票据一经开立,不可再更改,交易行为一旦完成不可撤消。3、交易主体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4、票据由银行独立授信以及风险控制,但是票据一旦出现风险也会传导到票据交易过程中所有的相关方。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票据业务需要高安全,防篡改,抗风险的要求。而区块链所具备的分布式账本,高透明度,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恰好可以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从票据签发起对全网所有参与者进行广播,当我们校验票据的真伪以及是否被篡改的时候,可以利用区块链一致性证明,在票交所基础上做一个技术可信的认证,从而解决票据流通中的真实性问题。”张斌表示。

票交所从 2016 年 9 月开始和人民银行几家下属机构以及几家商业银行共同开展了数字票据原型的研究,2018 年 1 月正式上线试运行区块链票据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应用平台负责人邢磊分享了建设银行在住房、贸易结算方面应用区块链的探索。以住房租赁为例,当你把房子给别人租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多个租房平台挂出自己的租房信息,但是你在某个平台成交以后并没有在其他平台及时下架,你就会反复接到租客的电话。建设银行把租房状态放到区块链上之后,通过区块链平台把多个交易平台连在一起,这样大家可以做到房源状态的同步和房源信息的共享,给租房人员和业主带来很大的改善。

周钰分享了中国银联基于区块链打造的可信电子凭证案例,为此,中国银联与光大银行建立了当时国内首例基于公网跨地域、跨机构间的联盟链。之所以特别强调跨“公网”,是因为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此前银联或者银行间机构系统之间的对接通常都是走的专线,而如果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还使用专线,就会把区块链的点对点的价值掩盖,同时还会大大增加成本。

此外,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区块链实验室主任,高级研究员冯扬悦分享了苏宁金融大力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证系统,目前在江苏省内已经接入 10 亿元的业务量。基于区块链的金融黑名单业务,有 10 家联盟在上面,可以分享各行业各领域所需要的金融黑名单。

尽管区块链在很多金融场景实现了落地,但是也存在某些场景并不适合使用区块链。

“区块链+”存在哪些坑?

国际跨境汇款效率低下,通常需要 30 天,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项目方宣称利用区块链可以解决跨境汇款效率较低下的问题。

然而,周钰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区块链+跨境汇款”里面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用的联盟链不带Token,资金怎么走就是一个瓶颈,当时是很难解决的。至于加快资金流转,从客户角度实时得到汇款的目的,不一定用区块链解决,从业务角度也能解决,银联国际有一个产品叫做全球速汇,本身已经通过资金垫付业务手段达到了汇款人实时或者准时收汇的效果。”

所以,后来周钰就转变研究方向,发现尽管可以做到跨境汇款实时到账,但是资金经过多方跨境流转,导致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收款人难以快速查询到最初的汇款方。银联利用区块链把参与汇款业务的各方放在区块链节点上,就很容易做到信息同步和多方协同,能够从几十天查询变成准实时查询,只要输入银行卡号就能实时查询,像查快递一样能够查到汇款跟踪的情况。

“区块链+溯源”也是当前区块链应用比较火热的领域,李伟却对这个方向泼了一盆冷水。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茅台酒溯源。我觉得挺难的,因为茅台的瓶子是可以随便换的,在茅台瓶子放一个二维码,出厂扫没问题。然而现在激光打孔技术很发达的,你把瓶子上打个孔,酒抽出来,把其他的酒灌进去,瓶子是真的,酒就不是那个酒了。”

李伟指出,区块链+溯源需要仔细考虑,因为区块链能保证的安全是整个线上的或者说整个数字世界上的数据可信。但是线下物理世界的可信和安全难以用区块链保。如果想保证物理世界上数据的可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区块链之前必须要有技术手段去保证整个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映射的安全,比如通过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而且,现实的商业关系很复杂,如果利用区块链将两三家企业点对点连接起来,就说做了一个联盟链,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

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比如一家银行接入受同一个法院,对于法院来说要接入多个客户,每个客户都是互不相通,那就意味着要建很多条链。”

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FISCO BCOS开源区块链平台架构师张开翔指出,多链在前两年可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因为占有很多资源,要重复建设。所以FISCO BCOS提出是群主式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就像拉群一样和协作方构建合作关系。不同的群聊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数据不会互相串群。如果跨群主互动,依旧可以通过跨群方式互相连通。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很轻很灵活,可以保证在同一个商业领域里面不同的协作方隔离和隐私得到保护。

而且即使已经上线的区块链应用,也并非意味着万事大吉。张斌坦言,数字票据虽然在2018 年 1 月完成了上线,但是在推广和应用当中还是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着系统性能,共识,跨链等技术难题,大规模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其次在业务上,数字票据平台如何与中心化的清算系统去连接,实现 DVP(票款兑付)的功能。如何与银行内部的票据管理系统,风控系统对接,实现直通式业务。再次在政策上,现在主要的政策制度是基于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政策制度,如何针对数字票据特点,形成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周钰也指出区块链在业务应用层面的问题,“联盟链通常来讲参与方比较有限,如果不停地收敛,可能就变成准中心化甚至中心化方案能解决的东西,别人就会问,你这个必要性在什么地方?你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很多情况下就会把你运用区块链的案例直接给杀死了。”

张开翔显得相当乐观,他认为随着技术的演进,当前存在的问题会一一得到解决。“我相信技术的发展会解决一系列痛点问题,比如隐私问题,规模化的问题,海量存储的问题,监管科技问题,很多问题今天可能没有一个确定性答案,但是在未来 1-2 年相信跟产业跟学术合作一定会有好的成果出来。”

举报

  • 相关推荐
  • 当区块链遇见千年文化,乐数通以数字技术定义“文化在场”

    文章介绍了浙江文交所旗下"乐数通"平台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实践。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让敦煌壁画、《山海经》异兽等传统文化以新形式呈现,构建了包含音乐、影视、戏曲等多领域的文化数字生态。作为全国首家文化数字资产持牌交易机构,浙江文交所率先开展数字音乐、数字文创等资产交易探索,推出"乐数通"等交易平台。平台通过数字呈现、资产化、交易赋能的闭环服务,实现供需双方价值共创。同时,浙江文交所还参与编制《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实施指南》等国家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文章展现了数字技术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 革新云计算资源管理:微云全息基于Quorum的区块链信任模型

    随着云计算发展,传统资源管理方式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微云全息基于Quorum区块链平台开发了新型身份管理模型,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特性,结合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身份验证、授权和计费。该方案通过分布式应用程序(DApp)提供用户界面,确保资源管理的安全高效。模型优化了传统云计算的资源分配方式,但仍需大规模性能测试。未来可结合5G、物联网等技术,为云计算资源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

  • 微云全息:基于区块链多任务学习的车联网优化技术框架,将为私家车通勤体验带来革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私家车数量激增,通勤体验成为一大挑战。微美全息公司推出基于区块链多任务学习的车联网优化技术框架,通过区块链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利用多任务学习算法分析车辆轨迹、交通流量等数据,精准预测用户出行需求并提供最优路线规划。该技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勤效率,同时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推动交通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 微云全息(NASDAQ: HOLO)采用集成学习革新区块链异常检测技术

    微全息公司(HOLO)开发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区块链异常交易检测模型,通过结合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显著提升了比特币交易欺诈检测的准确性。该模型采用ADASYN-TL技术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并运用随机搜索等方法优化超参数。评估显示模型在准确率、F1分数等指标表现优异,同时通过SHAP方法增强可解释性。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还为区块链安全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研发可信共识算法TCA,解决区块链微服务中的数据一致性与安全挑战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开发了TCA(可信共识算法),该算法结合可信执行环境(TEE)和有向无环图(DAG)技术,旨在解决区块链微服务架构中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问题。TCA通过引入安全隔离的执行空间确保数据传输完整性,利用DAG结构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降低共识延迟和能耗。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金融、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领域,实现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系统。未来随着技术进步,TCA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构建分布式系统的重要工具。

  • 2025 IEEE全球区块链大会在上海举办,趣链科技董事长受邀出席

    2025年6月20-22日,IEEE全球区块链大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通全球,链世界——打造可信数字未来"。趣链科技创始人李伟博士受邀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提出区块链技术正与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构建数据要素流通的"经脉"。趣链科技已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在长三角落地多个应用案例,包括打造长三角示范区和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平台。作为国际标准制定参与者,公司牵头制定超80项国际标准,未来将加快国际化布局,为全球数据治理贡献力量。

  • 微云全息(NASDAQ: HOLO)推出创新区块链治理博弈模型,强化网络安全防护

    微云全息(NASDAQ:HOLO)开发了新型区块链治理博弈模型(BGGM),通过去中心化网络设计有效防御攻击。该模型结合随机博弈理论和波动理论,分析攻击者行为模式,优化网络防护策略。研究显示,BGGM能提升区块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为首次代币发行(ICO)和新链服务提供安全保障。微云全息将持续优化该模型,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安全可靠的体验。

  • 微云全息(NASDAQ: HOLO)引领车联网数据安全新纪元:创新分片技术重塑区块链存储与计算

    随着车联网(IoV)技术发展,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区块链技术凭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在解决车联网数据安全需求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微云全息(NASDAQ: HOLO)针对区块链存储压力大和跨分片通信效率低两大挑战,创新性地提出内容分片和节点分片两种解决方案。内容分片通过智能合约将数据分类存储在不同节点,降低单节点存储压力;节点分片则将网络节点分组协作,减少跨分片通信次数。这两种方法有效提升了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为车联网数据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 微云全息(NASDAQ: HOLO)推出创新区块链重建解决方案, 通过可验证秘密共享技术保障交易安全

    微云全息(HOLO)推出创新区块链重建方案,采用可验证秘密共享(VSS)技术解决许可区块链的安全隐患。该方案通过数据加密存储、改进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集成,确保在节点受损时仍能保持区块链完整性。VSS技术将密钥信息分散存储,需足够数量节点联合才能重建,防止单点故障。方案还设计了隐私保护机制,即使在不诚实重建情况下也能保护用户私钥。这一技术能快速响应攻击,允许用户独立重建,增强系统稳定性和用户信任,为加密市场带来更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将人工智能驱动的任务调度策略与边缘计算区块链集成,增强物联网系统稳定性

    物联网(IoT)技术快速发展,边缘计算成为解决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方案。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创新性地将AI驱动的CO-ETS任务调度策略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构建了智能、安全、高效的物联网任务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棕熊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动态调整任务分配,最小化能耗并最大化执行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任务调度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该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为物联网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