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科学智能大赛最新资讯  > 正文

谁能创造下一个“AI爱因斯坦”?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奖项揭晓

2024-11-14 16:29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金秋时节,科学智能的创新火花再度点燃申城。

11 月10- 11 日,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30 支参赛队伍齐聚上智院,展开精彩激烈的决赛答辩,最终决出 5 名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和 15 名三等奖。

本届大赛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阿里云协办,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鼎力支持。

作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领域的全球前沿赛事,大赛不限国籍、地域、单位,面向全球人才进行选拔,共设立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社会科学、逻辑推理等五大赛道,奖池金额高达百万。

11 日的 2024 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上,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各界嘉宾与获奖选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汇聚科学智慧的创新赛事圆满落幕。

共吸引全球 12687 名选手参赛,

是Science,也是AI

今年 10 月,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John Hopfield和Geoffrey Hinton,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的奠基性成果,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全新蛋白质的David Baker以及领衔开发了AlphaFold2 的Demis Hassabis和John Jumper。 2024 年诺奖的去向标志着“科学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随着技术迭代的不断加速,AI已经开始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等领域发挥价值,大大拓宽了科研的能力边界,推动着新思路、新成果、新范式的不断涌现。

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的科研趋势,培育更多学科融合的AI人才, 2023 年 6 月,复旦大学和上智院携手发起了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最终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653 名选手参赛,掀起了一股科学智能的风潮。 2024 年 7 月,第二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再次起航,吸引了来自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687 名选手参赛, 20 多位来自上海顶 尖高中的高中生首 次组团参赛,赛事的多元性和影响力逐步攀升。

本届大赛邀请了多位顶 尖专家为赛事保驾护航,顾问阵容可谓“豪华”,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上智院理事长吴力波,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上智院院长漆远。

作为社会科学赛道“市场博弈和价格预测”的出题人,吴力波表示:“本次赛题选择了电力市场,这一场景当中,既有新能源厂商的参与,也有传统的火力发电,既有金融市场的交易特点,也有很多物理学科的特征,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吴力波认为,这一赛题旨在启发选手挖掘电力价格形成的背后规律,探究多主体博弈带来的供需特点,有助于电力市场的平衡稳定,进而以数字化手段加速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创新,不仅体现在赛题的设置中,在选手答题的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富有新意的思路。本届大赛物质科学赛道评委、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徐盈辉就对选手的方案印象深刻:“由于催化反应数据通常伴随着较大的噪声和关键反应条件信息的缺失,这增加了赛题的难度。尽管如此,选手们通过创新的方法应对这些挑战,比如物质科学赛道第 一名队伍ZW在催化反应产率预测任务中,创新地使用了检索增强预测,通过评估当前检索的反应与目前训练集中数据的相似性,来判定使用模型预测值或者数据检索值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从而在这个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基于大赛开发的上智院·天池平台,充分融合了上智院和阿里云天池平台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能够为广大选手提供更聚焦于AI for Science领域的参赛体验,为系列赛事的持续举办构建了基础设施,彰显了各方把大赛“办长”、“办好”的决心。

未来,大赛官方将依托上智院·天池平台,一方面围绕AI for Science的主题推出更多前沿赛事,打造系列化、多元化的赛事体系;另一方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长期运营,打造各类技术沙龙、论坛等,推动前沿创新力量的碰撞,促进科学智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科学智能生态,加速学科融合进程,

五大赛道获奖选手与大咖面对面

在 10 日下午举办的决赛答辩上,吴力波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作为AI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最前线,科学智能正在引领全球技术与产业变革浪潮,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更多内在动能。作为系列大赛的主办方,上智院长期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的科学智能前沿创新策源地,支持复旦大学等高校与机构在产教融合、技术攻关方面开展工作。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正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

“期待选手在答辩中取得佳绩,充分展现自身才华与实力,也祝愿本届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为科学智能生态推广与人才梯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她说道。

在上智院举行的“星辰之夜”活动中,漆远表示,这一大赛的设立,旨在挖掘和表彰那些在科学智能领域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青年学者,他们身上具备勇于开拓等诸多宝贵品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前行的重要力量。期待获奖选手们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也相信上智院在复旦大学支持下能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各方的合作进程,围绕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持续发力,为科学智能领域的长远发展点燃更多“星星之火”。

颁奖典礼现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与漆远一起,共同为来自五大赛道的 15 组团队颁发了大赛三等奖。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潘晓岗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为决赛表现优异的 10 组团队颁发二等奖。

随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上台,为五大赛道的总决赛较高排名团队,逐一颁发了一等奖的奖杯与获奖证书。荣获一等奖的团队分别是来自生命科学赛道的单排上分好难啊团队、来自地球科学赛道的Follow团队、来自物质科学赛道的zw团队、来自社会科学赛道的解密团队,以及来自逻辑推理赛道的leejt团队。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张玮作为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发表感言:“感谢主办方举办世界科学智能大赛。AI for Science的赛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在比赛的过程中,有的方法性能较好、有的一般,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有位统计学家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但有的是有用的’,希望在这类比赛的推动下,能诞生越来越多有用的模型。也很期待明年的赛题,届时会鼓励让师弟师妹积极参加,在纯粹的科研外也能感受产学研的区别和结合。”

在“未来新星”称号的授予环节,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戴耀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扬、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政事业机构部总经理李哲、阿里云政企事业部上海总经理韩飞五名嘉宾上台,为晋级了本次大赛复赛的 4 组高中生团队授予称号,祝贺他们取得荣誉的同时,保持好奇与热情,为技术创新的明天贡献更大力量。

晋级地球科学赛道复赛的 919 团队队长、来自上海嘉定一中的高三学生李竞然,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想:“于我而言本次大赛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通过不同网络架构的嵌套叠加,我们尝试建立智能跨域、多尺度、准确的气象体系,让更准确预警成为可能。回顾参赛的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心,希望今后能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彰显青年的力量。”

获奖团队都有谁?

快来看→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中航未来丨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代表团到访 中马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

    近日,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校长丹斯里·莫赫德·舒克里博士率团访问中航未来集团总部,双方就中马两国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代表团考察了中航未来航空实训基地及滁州中航中职学校,对集团在航空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及国际化项目建设方面的成果给予高度认可。双方围绕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共建及产业资源共享等议题进行洽谈,旨在推动中马教育合作深化发展。

  • “itc智能云会议系统”通过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成果评价,关键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ITC保伦股份联合多家顶尖机构研发的“智能高效云会务管理系统”通过专家评审鉴定。该系统以云会务为基础,融合无纸化会议、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智慧会议新生态。项目在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达国内领先水平,已获29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形成系列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专家认为该成果将推动政企、金融、医疗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智能便捷的会议体验。

  • “进博会是全球创新落地中国的桥梁”

    进博会八年来溢出效应持续扩大,成为全球创新对接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三星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企业,通过进博会展示前沿技术并转化为商品,涵盖折叠屏手机、AI家电、半导体等领域。本届展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推出智能指环、AI家庭解决方案等创新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三星加大在华投资,优化供应链布局,带动本土产业链升级,实现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成长。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智能科学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颁奖典礼10月25日在上海临港举行。智能科学大会作为分论坛,以"工程智能:面向未来工业体系的智能变革"为主题,汇聚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得主及全球学者,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工业体系,推动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变革。多位顶尖科学家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指出AI发展需注重透明度、安全性,并与多领域专业知识结合,确保技术服务社会福祉。大会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及案例分享,展现AI在制造、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赋能成果,勾勒智能工业新图景。

  • 智启申城,共赴新程|华为坤灵中国行2025上海站,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跃升

    10月30日,华为坤灵中国行2025首站活动在上海启动,聚焦"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跃升"。活动发布"百&万计划"分销伙伴激励政策及"4+10+N"场景化方案,通过一站式场景展示、精英伙伴授牌及本地化案例分享,推动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华为联合政企机构构建分销体系,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部署方案,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 九号公司全系新品登陆2025米兰展,智能出行中国势力引全球瞩目

    第82届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EICMA2025)于11月6日举行,吸引全球50多国700余家企业参展,覆盖电动摩托车、全地形车等板块。九号公司以“震撼来袭”为主题,集中展示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创新成果,发布三款全地形车新品及自研iFun智能平台,凸显其全球出行生态布局。作为展会最受关注的中国品牌之一,九号公司通过技术迭代推动从“硬件竞争”迈向“智能体验驱动”,持续构建智慧出行生态。

  • 高德宣布合作网约车平台接入鹰眼守护 关键时候能保命

    高德地图宣布其网约车平台与顺风车全面接入“鹰眼守护”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海量匿名行车数据,通过AI实时分析前方车辆急刹、弯道会车等异常行为,及时向后方司机推送预警。试运行数据显示,接入后相关事故和客诉大幅下降,目前已覆盖17种出行场景并实现全国应用。

  • 黑科技破圈!3i携F1 Pro成「无忧之夜」唯一家电合作伙伴

    2025年10月30日,无忧传媒在海南三亚举办“无忧之夜”年度行业盛典,湖南卫视同步推出特别节目,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科技家电品牌3i作为唯一官方合作伙伴亮相,展示旗舰产品净地站F1Pro,其蒸汽热活水洗与净水循环系统突破传统扫地机形态,实现免换水、免上下水的自循环体验,引发行业关注。盛典汇聚张韶涵、吴克群等明星及行业领袖,共话消费趋势。3i与无忧传媒达成“内容共创×技术体验”合作,未来将探索智能家电与传媒内容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中国智造在全球的传播影响力。

  • 创业者“奥斯卡”!卓世科技荣膺 HICOOL2025全球创业大赛二等奖

    10月16日,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京开幕。卓世科技的“璇玑玉衡大模型+MaaS训练平台+零代码Agent平台”三位一体AI全栈方案,从全球万余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二等奖。该方案在模型性能、易用性及商业化闭环方面展现世界级水准,为大模型产业化落地提供标杆路径。五年来,HICOOL累计吸引167国3.4万项目参赛,孵化16家独角兽,赛后融资总额超500亿元,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赛事之一。

  • 高巨创新3.0无人机闪耀浏阳花炮节,科技赋能引爆全球流量

    10月24日至25日,第十七届中国(浏阳)花炮文化节在浏阳天空剧院璀璨开幕。高巨创新3.0无人机以科技力量重新定义烟花艺术,通过上万架无人机与烟花的智能融合,呈现"天河""地球之心"等震撼表演,打破吉尼斯纪录。这场科技盛宴吸引全球数十亿流量关注,展现"无人机+烟花"创新模式如何为千年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成为文化表达的革命性突破。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