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量之谜:真相大揭秘
近日,小米SU7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发现,实际消耗的电量高于标注的电池容量。这一事件引发热议,引发了对电池容量标注的质疑。
为了厘清真相,小米汽车进行了官方回应,指出实际充电量和标注的电池电量存在差异。标注的电池电量并非固定值,而是根据放电倍率确定的。
放电倍率是指电池放电速度的倍数,一般使用1C或1/3C表示。1C表示满电电池在1小时内放电至亏电,而1/3C表示满电电池在3小时内放电至亏电。
小米SU7标准版按照1C标准申报,电池容量为73.6度。按照1/3C放电,则可放出的电量为76.8度。可见,不同的放电倍率会导致同一电池放出的电量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放电倍率更低,电池可释放更多电量,从而增加续航里程。
在充电过程中,同样存在影响因素。为确保交付时电量充足,实际充入的电量可能高于标注电量。此外,放电深度、充电电流和电池管理策略也会影响实际充入的电量。
因此,在缓和充电和放电工况下,实际充入和放出的电量都可能高于标注电量。而且,这种差异不会导致额外电费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车端显示的能耗是实际能耗,与充入电量或标注电量无关,不存在反向虚标的情况。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