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商用机器人最新资讯  > 正文

道路千万条,安全条,如何让机器人更安全?

2024-03-01 10:56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停的住,停的稳,该避就避,该停就停。

商用机器人实现落地的前提有很多,但安全问题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尤其随着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始向复杂化、小型化方向拓展,对机器人的安全能力要求更是与日俱增。如何保证机器人在场景中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行业较大的难题。

image.png

从市场调查看到,商用场景有着场景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等特征,机器人面对商用场景中常见的高透类障碍物(玻璃护栏、玻璃墙等)、高危场景(自动扶梯、转门等)以及超市中的狭窄通道、货架等类似障碍物或场景,加之行人的随机性,往往有着极大挑战,导致避障“失灵”的情况常有发生。

作为国内最 大的机器人技术公司之一,INDEMIND在长期研发中,一直把安全技术放在核心,通过大胆尝试前沿视觉技术,积累了大量先进经验。目前,在安全技术研发上,得益于视觉导航技术路线的天然优势,INDEMIND开发了一套独有的安全决策引擎。通过从传感器、识别算法、语义地图、策略执行4个层面出发,建立各单元联动机制,充分释放系统硬件潜力,显著提升机器人的安全表现。

l 多传感器融合,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传感器采用双目视觉模组、Lidar、ToF、跌落传感器、碰撞传感器;

l AI识别算法,精准识别场景信息:基于ToF3D数据,基于camera2D环境图像数据、基于Lidar2D平面数据等的物体及场景识别及基于跌落、碰撞等传感器的概率判别;

l3D语义地图,赋予“人眼”感官:基于识别得到的语义信息结合机器人位姿信息,构建环境语义地图;

l 策略执行,模仿“人脑”决策:对构建的语义地图叠加决策属性信息,进行安全决策执行。

同时,INDEMIND拥有超过100个使用场景的海量数据,对不同商用场景有着深度理解,并基于此分类做了整体化安全策略,机器人无需再根据不同场景做针对性处理,缩短安全决策流程,大大提升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及作业效率,如行人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跌落场景识别及规避的安全策略等。

需要提到的是,市面上大多数机器人的避障方案主要是借助激光、ToF、结构光、双目等传感器采集场景内障碍物的点云信息,构建场景栅格地图,然后对障碍物进行避障,此类方案虽然能够实现避障,但主动性不足,反应较为呆板,“能用”却不“好用”。同时,还存在传感器成本高(多线激光雷达)、视场角小(如ToF)等问题。

不只是字面上的领先

实际场景中,环境变化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随时插路的行人、钻出的儿童车、玩具、抛物或跌落物等等,机器人需要具备灵敏的随机应变能力,做到停的住,停的稳,该避就避,该停就停。而INDEMIND在技术上实现了实时检测抛物、行人、快速移动物体外,还能够实时进行潜在风险判断(行人等),并根据风险分类,提前做出规避策略,实现主动安全。

• 行人汇入,稳健规避

• 滚动玩具,果断急停

• 闯入运行路线的儿童车,稳健规避

• 抛物急停和避障

对于让机器人头疼的高反障碍物,如玻璃护栏等,是最难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玻璃透光性高,激光传感器难以正常工作,往往需要融合其他传感器,如超声,不过因为技术研发难度较高,市面上并没有太多成熟的技术方案。而INDEMIND基于多年积累,在高反障碍物避障方面实现率先突破。

• 全玻璃过道,稳健通过,实现行业领先

• 移动玻璃,实时规避

• 透明高台,稳健防跌

与此同时,对于拥有展台这类顶部延伸的蘑菇场景,也是机器人避障过程中的一大难点,INDEMIND对这类物体同样进行了避障适配。

• 蘑菇场景,稳健规避

此外,面对不同光线条件,机器人同样能够稳定避障。基于INDEMIND的强光规避策略和硬件上内置的亮度补光、纹理补光两种红外补光设备(均符合人眼安全等级C1等级要求),机器人满足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下的无差异工作要求。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周杰伦发布第一条抖音视频:回顾成长史 粉丝超1200万

    今日上午11时,华语流行乐巨星周杰伦在其抖音账号“周同学”上发布了首部视频作品,以一段90秒的精彩视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视频中,周杰伦通过展示自己从小到大的珍贵照片,带领观众穿越时光,见证了他从童年到青年的蜕变。画面里的童年周杰伦,眼神清澈,笑容可爱,神态娇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尤为有趣的是,周杰�

  • INDEMIND:停止堆功能,扫地机器人需要回归第一性原理

    文章批评当前扫地机器人行业过度追求"花哨"功能而忽视核心清洁能力的问题。厂商为差异化竞争不断叠加视频通话、机械手等创新功能,却导致产品复杂化、故障率上升,用户体验未获实质提升。指出行业应回归本质,聚焦感知、规划、决策三大核心能力升级,解决避障不佳、覆盖率低等基础痛点。介绍INDEMIND公司通过立体视觉技术构建三维语义地图,实现厘米级障碍

  • 普渡机器人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 Vac,重新定义智能吸尘新标准

    普渡科技7月15日发布AI扫吸推机器人PUDU MT1Vac,专为大面积吸尘场景设计。产品采用双独立风道系统,吸尘效率提升200%,配备20L超大容量尘污分离系统,单次作业可覆盖1000㎡酒店地毯清洁需求。机器人具备55cm超宽吸尘宽度,集成HEPA级过滤系统,能识别不同地面材质自动调节吸力。搭载激光SLAM+视觉VSLAM融合定位系统,适应酒店、商超等复杂场景。该产品填补了大容量高效吸尘机器人市场空白,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 空调行业跟风较上劲 !海尔风随人动、避人吹,格力也推出空调机器人

    2025年上半年空调市场持续火热,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50%,线下增长16%。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品牌占据约70%市场份额,并在"送风体验"创新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海尔推出"聪明风系列"应用AI人感防直吹技术,实现"风随人动";美的升级无风感技术,内置毫米波雷达2.0系统;格力则推出"空调机器人控制"专利技术,通过多模态模型动态调节送风。三大巨头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市场优势,上半年份额出现细微波动(海尔+0.7%、美的+0.1%、格力-1.4%),显示行业竞争持续升级。

  • 智慧养老再升级!海尔养老机器人矩阵亮相老博会

    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面临人力依赖重、效率低等挑战,科技赋能成为破局关键。海尔在2025年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一系列AI产品,包括衣物洗护机器人、助行机器人等,系统化呈现了科技赋能居家养老的可行路径。其中,海尔智能衣物洗护机器人能实现从洗衣到收纳的全流程自动化,减轻老年人负担;AI运动外骨骼机器人W1则通过柔性算法等技术,帮助老年人稳健行走。文章强调,智慧养老不仅要解决显性问题,更要关注不易察觉的生活痛点,海尔以"无人家务"为方向,加速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推动养老从"被动辅助"向"主动赋能"转型,为构建更高效、人性化的智慧适老新方案提供科技支撑。

  • 李想:理想汽车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目标是成为机器人企业

    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录制后,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网络社交平台谈到,未来我们就盯着一件事:AI硬件终端做出像iPhone那样颠覆性的产品。” 李想坦言,理想汽车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我们最终一定不是个标准的汽车企业,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我们会是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他表示,创业不是紧绷着硬熬,而是越做越知道怎么抓重点。

  • 从“形态自由”到场景适配智元灵犀X2-N重塑机器人移动边界

    上海智元公司7月7日发布灵犀X2-N人形机器人,创新采用轮足双形态自由切换技术,突破传统机器人移动方式局限。该机器人能在1秒内完成形态转换:足式状态下可稳定负重12公斤上下台阶;轮式模式下能高效穿越复杂地形。六自由度机械腿结构配合平滑步态控制,确保切换快速稳定。产品线覆盖办公、展览等多场景需求,价格从十几万至三四十万元不等。这一突破性设计推动人形机器人从"能移动"向"会适应"跨越,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技术范式。

  • 中科新松推人形机器人双机,自主移动+柔顺控制赋能智造升级

    2025年机器人赛道持续升温,中科新松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睿可MR73A"和"睿可MR73B"。MR73A侧重交互与灵巧操作,具备27个自由度的双臂系统,支持语音交互和AI视觉技术;MR73B聚焦高效物流搬运,具备智能升降和自主导航能力。两款产品突破传统工业机器人局限,强调移动性、环境感知与人机协作,瞄准工业4.0柔性制造和商业服务场景。中科新松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实�

  • 智元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灵犀X2-N

    智元机器人发布灵犀X2-N机器人,实现科幻电影中的"变形"功能。该机器人可在轮式与足式间无缝切换:足式模式下稳健行走,能应对复杂地形并负重12斤;轮式模式下快速移动,轻松通过狭窄空间。这种"无痕变形"技术不仅是技术突破,更为机器人应用场景开辟新可能,堪称机器人界的"变形大师"。

  • 高交会机器人“八大金刚”展区与“六大代表”展区再掀江湖风云:在“怒放的生命”里狂飙

    2025年2月16日,深圳南山区举办"怒放的生命——企业风采嘉年华"活动,展示8家科技企业机器人创新成果。活动凸显深圳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主力军的地位,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等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高交会特设机器人展区,汇聚行业顶尖企业。深圳计划投入45亿元发展AI与机器人产业,目标2027年实现千亿产值。活动展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完整产业链,为全球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