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评 > 关键词  > 趣头条最新资讯  > 正文

趣头条进化趣头条

2019-10-14 15:32 · 稿源: 投中网

声明:本文由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投中网 授权发布。

文丨李晓丽

编辑丨蔡逸枫

中国互联网下半场的故事,越来越像电影《雪国列车》。

风急雪冷,山高路险,然而越是路途艰难,列车越需高速行驶。停滞,便意味着死亡。

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需要比拼的是进化功力和迭代速度。

以这个思路观察趣头条,会发现这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

成立仅 27 个月即上市的趣头条,符合“快公司”的所有特性,以技术为驱动、爆发式增长、凭借令人目眩神迷的打法迅速占领市场。

然而和所有的快公司一样,趣头条在新一程爆发增长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继续保持创业初心?如何保持“少年感”?如何对抗公司成长带来的惰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如何在组织突然壮大 200 倍后,保持飞驰的步伐?

这是趣头条面临的大考,同样也是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将面对的天问。

1、趣头条穿越第一个弯道

“直男”趣头条不会解释。

作为一家超速行驶的快公司,趣头条正在经历公司跃迁的第一个弯道。

想要通过这个弯道,急速成长期的趣头条有些费力。公司从百人规模扩张至 2700 人,身形日渐庞大,行动难言轻巧,为了保证身体机能跟得上时代列车行进的速度,趣头条正在自我优化。

优化首先带来的就是争议,一波波关于人事调动的质疑分贝集中,险些淹过趣头条的真实目的。

趣头条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和问题;趣头条如何思考这些问题;趣头条为此做了哪些动作……一群奉行程序员文化的趣头条高管,希望对内对外沟通都能够简单高效。他们认为只有简单才能保证效率,只有效率高才能保证公司跑得足够快。

而快,是趣头条最显著也是最成功的标签。

因为这种简单、直接、高效的“直男”思维,趣头条创造了 27 月上市的神速,也因为这种“直男”思维,趣头条这家快公司不得不继续解释。

趣头条成长太快了,以至于剖析它也需要相当的学习力,就跟他们对于内部中高管的要求一样。

趣头条正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我们现在排第二,前面还有今日头条要追赶,而一旦掉以轻心,可能就马上被后来者反超。”趣头条总裁刘安逸说。前有巨头,后有追兵,不进化就死,进化慢也会死,趣头条没有时间停靠。

更直观的数据则是:趣头条Q2 财报数据增长不如预期,新业务遭遇政策瓶颈,组织优化调整遭受舆论质疑。

“坦白来说,我们做了一些动作,很多公司早期都有做。你可以回顾阿里早期3- 5 年时候做了哪些动作,那个时候他们受到的质疑和挑战是什么?包括腾讯也是这样。”趣头条首席人力资源官刘先锋如此解释。

站在 3 岁的视角审视阿里,关于那年的新闻标题铺天盖地都是:阿里巴巴是如何熬过 2001 年寒冬的。

2001 年 1 月的阿里,账面上只剩能维持半年多的 700 万美元,更可怕的是阿里巴巴并没有找到盈利方法。

为了活下去,阿里巴巴的当务之急是节流止损,于是裁员收缩成为必然选择:阿里美国办事处解雇了 30 人,只剩下 3 人;香港办事处原来 30 人,裁得只剩下 8 人;韩国办事处直接关掉;昆明办事处关了,上海办事处调整到不到 10 人,北京办事处搬出租金昂贵的中国大饭店。

在那个互联网最冷的冬天,马云说过一句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时光荏苒 18 年,趣头条的处境远没有阿里当年那么危险。趣头条此刻不需要跪着求存,但它需要保持高速奔跑。

跟 18 年前的互联网生态相比,“死于消化不良的公司比死于饥饿的公司多。”在新的游戏规则里,进化是互联网公司的生存法则。

但进化不一定意味着“优化”。在互联网新的语系里,优化是裁员的委婉表达。趣头条正在裁员吗?

距离上市一周年还有 8 天时,趣头条在内部沟通会上,认真回应有关裁员的流言。

会上,谭思亮平静澄清,趣头条并没有裁员。

“如果只出人不进人,那叫裁员,但趣头条要扩张的人数高达2000,而且要拿出 6 亿股权作为员工激励。”

不是大裁员,但趣头条针对组织结构层面的优化调整是真真切切在进行。

其中,此次调整情况分几种:第一是价值观层面与公司不匹配的,第二是能力与组织需求不匹配的。“随着公司业务要求的提高,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调整,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趣头条首席人力资源官刘先锋称,优化的原则是一致的:是否够快,是否能持续优秀,是否能自我迭代,拥抱变化。

2、高速时代的生存法则

趣头条的速度源自哪里?趣头条在高速行进中遇到了哪些挑战?趣头条核心高管层如何思考这些问题?

这还得回到趣头条所处的阶段说起。

上市前的趣头条做的是从 0 到 1 的事,眼下的趣头条要完成从 1 到 100 的事。

从 0 到 1 和从 1 到 100 需要的组织架构和人才配置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原来岗位上的人必须短时间内进化成为最新人才,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作战难度和强度。

而“战略往往是打出来的,不是描绘出来的”,这就需要更多能上前线的将军或者特种兵。

但现状是,“以前 20 人几天内就能上线的功能,现在 200 人完成不了。”

尤其,当有新的机会出来时,趣头条高层理想中的人才应该具备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住机会,而不是指指点点,错失良机。

但显然,不是每个员工都具备这一能力。

公司快速生长时,需要与业务同步扩张的团队提供支撑,人才密度并非首要矛盾。但当公司达到一定体量,需要新的加速度时,人才密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位创业者曾这么感慨,公司小的时候无非是生意做大做小,公司一旦壮大到一定规模,一出问题都事关生死。

对于一家成立仅 3 年的公司来说,趣头条不过是个少年。

但 3 年,却是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想走得更远,趣头条不能犯错。

负面传闻集中出来的时候,高管层面不太在意外界看法,他们最在乎的是内部员工怎么想,担心的是内部员工如果受到影响“不继续奋斗了,浪费大好时光。”再就是外部优秀人才会不会因为流言不再选择趣头条。毕竟,趣头条的人才是跟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殊死拼杀的,得来不易。

至于对人才的调整,趣头条背后其实是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当人员在公司高速发展阶段不能胜任时,趣头条先会找他谈话沟通,给机会调整,帮助提高,第二次谈话还没有改变就亮出黄牌,第三次还没有变化就是红牌。

但红牌不意味着罚下,趣头条会给这些人员提供转岗机制。对于中高管来说,转岗之后的管理权限会“变小”,以前可能是负责百人以上的大团队,那么调整后可能只管几十人的业务。

像“阿里早期那样”,这是个双向选择,好聚好散。只不过这种调整对于普通员工给的周期长一些,对于核心层中高管,调整的时间一般是1- 2 个月,频率要快一些。

趣头条不能慢下来,它更不能容忍拥堵,“最核心的通道要让给年轻人。”

趣头条内部反复强调,有能力的一线员工要能被快速发现,要把通道让出来给他们去历练,要破格提拔,要让他们快速成长,这样公司的人员才能正循环。

最直接的示例是,在趣头条内部孵化出来的米读,半年时间,几十人团队, 800 万DAU,负责人Spike直接从总监提拔为副总裁。完成了从 0 到 1 的攻坚任务后,Spike又马不停蹄的奔赴下一个战场——短视频创新业务孵化。

对组织架构变革更加直接的是激励机制。在首席人力资源官刘先锋看来,管理的一个核心是激励,另一个是文化。关于激励,分物质和精神层面 2 种:物质激励分好几个等级,绩效评定为最高的S级,可以拿 10 个月奖金,另外还有趣头条额外设立的 500 万元CEO奖。精神层面,最直接的就是晋升。

表面看是从 0 到 100 的业务形式转变,往深层次剖析,像趣头条这样的快公司其实正在经历和变革的是对于旧系统、旧程序、旧权力架构的颠覆。

3、趣头条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就像蒸汽时代的设备配置没办法在高铁时代畅行,趣头条需要通过进化创新寻找新动力。

而这种变革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不只是趣头条一家会经历。在后工业时代,智力密集型生产线正在替代劳力密集型流水线,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点燃全体员工的激情,这样的企业随时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新的组织架构和协作方式里,趣头条对于人才密度的要求更高,对于人才强度的要求也较为明确。

趣头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反面其实是:在新的互联网生态里,什么样的人才会始终被组织需要,如何才能避免被优化。

通过第一弯道后,趣头条将需要的人才分为三类:know how型人才,高潜型人才,普通员工。

know how型人才被定义为“专业能力强的,认同趣头条价值观的,有带兵经验能打仗的,工作经验在 5 年以上的”,这部分人才比例日后将占到公司20%左右。

高潜人才是指 5 年以下工作经验的,有专业能力,有想法,有激情,这部分人才将占到公司70%左右。

最后10%则是普通员工,普通员工不可或缺,他们用来保证组织基础工作的执行。

对于核心中层,趣头条新增了更多的考量层次:一看人的能力,包括学习力,判断力;二要有大局观,有建设者心态。

所谓学习力和判断力,趣头条对此有三层解释:1、把事情想清楚说清楚,要有逻辑性;2、对一些事情的洞察和认知是深刻的;3、不停迭代自己,开放心胸。

刘先锋拿《原则》一书里的话讲: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核心一点就是有一个非常open的大脑,因为是人就会有盲区。

至于大局观和建设者心态,趣头条的创始团队们希望“年轻人不要在大公司里爬梯子,去熬年薪,人生要做一些事业性的东西,要有一些更大的成就。”

全球最卓越的 50 家快公司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团队合作能力,能让凡人做出非凡事。

趣头条几乎研究了市面上所有知名企业。比如华为的狼性文化,强调结果导向;亚马逊的披萨饼原则,强调效率和可扩展性……凡是结果导向的文化,都是趣头条尊重的。一度埋头狂奔的“直男”趣头条,开始学习更好的表达。

去年,趣头条将自身的价值观定义为:快速高效,简单开放,变革创新,自驱驱他,团队协作。

快速依旧排第一位。

聪明地进化,吸引更多不断进化的人,打造更加强悍的创新法则——这是趣头条列车,奔向未来的持久动力。

举报

  • 相关推荐
  • 李建忠对话 KK 凯文.凯利《AI 的进化和颠覆》实录 | AI 进化论

    在 AI 的进化之路上,我们是创造者,还是第一批被超越的观众?当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以“国运级创新”之姿点燃行业热议后,由 CSDN 特别策划的深度对话栏目直播“AI 进化论”,便致力于在喧嚣中探寻技术革命的真实脉络,在 CSDN 视频号矩阵吸引了超50万人观看,引发企业高管、学者、技术专家等行业人士的强烈共鸣。历经十场与顶尖学者、产业先锋的深度对谈后,我们迎来了

  • 色彩宪章,视界进化——影视公司创始人昊阳与AOC U3 Graphic Pro共话色彩进化论

    AOC U3显示器成为影视创作团队从"将就"走向"进化"的关键工具。它通过专业级色彩标准(ΔE<2、100% sRGB/98% DCI-P3)终结了行业内色彩偏差的争议,确保从导演审片到客户终审的全程视觉一致性。Calman Ready认证实现一键色彩模式切换,15种预设模式支持跨设备色彩还原。31.5英寸4K巨屏配合PBP/PIP分屏和KVM功能,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Type-C接口实现一线连接充电与4K传输。硬件级低蓝光技术保护创作者视力,HDR400认证保障高动态场景表现。这款显示器不仅是工具,更成为团队建立视觉共识的底层法则,让创意在精准色彩基础上自由生长。

  • 在世俱杯,看海信100吋第一背后的再进化

    文章聚焦2025年世俱杯的商业价值与海信电视的全球化发展。贝肯鲍尔"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的名言被印证,本届赛事10亿美元奖金创纪录。海信通过赞助国际顶级赛事实现品牌跃升,其100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全球市场份额达56.71%,在显示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文章揭示中国制造正完成从规模优势到技术引领的蝶变,海信通过自研芯片、AI画质芯片等技术突破,构建起覆盖Mini LED、Micro LED等多维产品矩阵。国际赛事成为观察全球品牌实力的重要窗口,中国品牌正通过科技创新改写行业规则。

  • AIBASE.CN:解码智能时代的技术枢纽,引领AI生态全维度进化

    AIBASE.CN是一个AI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平台提供三大核心服务:1)前沿资讯雷达,实时追踪全球AI巨头动态与技术趋势;2)工具资源库,整合开发工具与应用方案,降低技术门槛;3)商业孵化器,通过案例库和方法论帮助实现技术变现。平台采用智能算法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平衡开源生态与商业市场,同时关注绿色AI等可持续发展技术。面向开发者、企业和创作者,AIBASE.CN提供从技术探索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助力用户把握AI时代机遇。

  • 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再进化,鸿蒙6点亮2025华为开发者大会

    华为鸿蒙系统迎来重大升级,HarmonyOS 6开发者Beta版正式启动报名。该系统在互联、智能、安全、流畅等核心体验全面优化,已覆盖超10亿设备,Top5000应用适配率达100%。鸿蒙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源代码超1.3亿行,800万开发者加入,30000+应用及元服务加速开发;创新推出"碰一碰"跨设备交互、AI主动防诈等特色功能。通过星盾安全架构保障用户隐私,累计拦截86亿次不合理权限请求。此次升级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万物互联时代的技术突破,正推动全场景智能生态发展。

  • 创新驱动旗舰进化 三星Galaxy S25 Ultra获评亚洲最佳智能手机奖

    2025年6月19日,三星Galaxy S25 Ultra在MWC上海亚洲移动大奖(AMOs)上荣获"亚洲最佳智能手机奖"。该奖项由GSMA设立,评委会从设计、性能、AI体验等多维度评选。S25 Ultra凭借Galaxy AI智能交互、专业影像系统和可持续设计获得认可,展现了三星在高端手机领域的技术实力。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移动科技盛会,2025 MWC上海汇聚了全球数百家企业,共同探讨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这是三星旗舰手机连续多届获此殊荣,彰显了其在智能手机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

  • 穿越周期的韧性选手:腾讯音乐的三重进化

    2025年,科技股风云变幻。 一边是DeepSeek引领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是《哪吒2》点燃的中国内容产业新叙事;另一边则是美股科技巨头股价的普遍承压,是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导致的巨大经营挑战。 大风大浪之间、危机并存之际,考验的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和智慧。

  • 从工具到伙伴 三星Galaxy AI用两代产品完成智能进化

    三星Galaxy系列手机正通过AI技术重塑人机交互方式。从S24系列首次引入生成式AI功能,到S25系列实现平台级跨越,三星展示了清晰的AI发展路径:初期聚焦翻译、搜索、影像等高频场景功能创新;中期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交互;最终构建覆盖软硬件的智能服务体系。其创新包括:实时翻译打破语言壁垒、即圈即搜颠覆传统搜索逻辑、生成式编辑赋予用户专业修图能力。更重要的是,三星通过端云协同架构和量子加密技术,在体验与安全间取得平衡。如今Galaxy AI已超越工具属性,正进化为能自主学习、预判需求的数字生命体,重新定义人与技术的关系。

  • 微星笔记本精彩Computex 2025:体验创新合作、CLAW新品进化

    2025年5月20日,微星科技将在台北电脑展Computex发布多款创新产品。重点包括:与Mercedes-AMG Motorsport联名的Stealth A16 AI+和Prestige 16 AI+笔记本,搭载最新处理器和显卡;全新CLAW 8系列掌机提供Intel/AMD双平台选择;采用RTX50系列显卡的新品将带来显著性能提升。微星还展示了13.9mm超薄概念笔记本和下一代商务本设计理念。此前获奖的泰坦18 Ultra龙魂典藏版等产品也将亮相。展会地点:台北南港展览中心1馆M0504展位。

  • 李想:理想VLA司机大模型 就是从动物进化到人类

    预训练相当于人类学习物理世界和交通领域的常识,通过大量高清2D和3D Vision(视觉)数据、交通相关的Language(语言)语料,以及与物理世界相关的VL(Vision-Language,视觉和语言)联合数据,训练出云端的VL基座模型,并通过蒸馏转化为在车端高效运行的端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