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顺利收官:30支队伍胜出 聚焦用AI推动科研创新

2023-12-01 11:12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11 月 30 日消息,由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阿里云等举办的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圆满落幕,大赛历时 5 个月,集结来自全球 18 个国家与地区的 11653 名选手,其中有 530 支团队取得了超出传统方法的结果。最终 30 支决赛团队齐聚复旦大学,经过现场答辩交流,决胜出了最终的获奖团队并收获荣誉。

今年 6 月,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基于CFFF平台开放能力,联合阿里云、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在阿里云天池平台上发布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

大赛旨在推进科学智能技术创新,挖掘顶 尖创新团队,打造科学智能生态,激发人工智能发展新动能,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抢占世界科技前沿提供有力支撑。

高手过招,英雄逐鹿,首届科学智能大赛迎来最终优胜者

经过上午五大赛道的决赛答辩,获奖名单最终出炉,包括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精英,也涵盖了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多个知名科研机构的青年人才,更有深势科技等科学智能领域新锐企业的优秀代表。

11 月 30 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致辞中表达对大赛选手的欢迎以及期望更多优秀人才们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期望,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先生发表致辞并祝贺所有优胜选手荣获佳绩。在大赛颁奖环节,金力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葛东波、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晔、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王志华以及大赛指导单位、协办单位的嘉宾为大赛优胜选手颁奖。

从零出发,勇于挑战 参赛队伍共同奔赴科学智能的新发展

作为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智能赛事,每支优胜队伍都是各具神通,经过激烈竞争后才最终取得荣誉。但其中不乏单兵作战、鏖战群雄的优胜者。

“实名冲浪”队伍只有一名选手单枪匹马作战,他就是来自复旦大学本科生周潪剑,就读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周潪剑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一个专注于晶体性质预测的科研项目,正是这一项目让他对与晶体很接近的分子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以“实名冲浪”为队名,参加了“量子化学分子属性预测”赛题。这一赛题的任务是预测分子的能量和相互作用力,在周潪剑看来,如果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能量和力,让AI模型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微观尺度上理解分子的相互作用,并促进下游产业发展,比如加速新材料的设计、创新药物的发现等。

解题过程中,周潪剑提出了quipformerV1 预测真实能量和原子线性拟合能量之间差值的方案,他认为,将AI引入量子化学计算,不仅可以保持计算精度,还可以极大提高计算效率,将会对量子化学领域的发展产生关键推动作用。据悉,世界科学智能大赛为参赛选手提供了超过 1000 万的训练数据,是目前世界上最 大、最全面的同类型数据库。

最终周潪剑在比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并且当选了本届大赛的“星辰学者”,该奖项为大赛特别奖项,旨在奖励较具创新价值的参赛团队,未来每届比赛也都将延续这个奖项,见证科学智能的“星辰学者”们在科学星空熠熠生辉。

这次的大赛经历让周同学拓展了自己在深度学习和量子化学领域的知识面,锻炼了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Machine Learning建模分子的方法、深度学习的调参技巧,“不仅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我进入科研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周潪剑兴奋地说。

除了奖励优秀科研项目外,世界科学智能大赛还希望通过提供AI for Science入口,以开放的氛围鼓励、帮助像周潪剑有想法、敢挑战的选手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与之一起推动科学智能生态建设。

在大气科学赛道,也有不少队伍做出了亮眼的成绩,DontMind队伍就是其中之一。DontMind队伍由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博士李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梁钊明和湖南省气象台高 级工程师游枭雄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气象行业从业经历,主要从事AI气象应用技术研究。

针对“华东区域AI中期天气预报大赛”这个赛题,他们构建了三维时空注意力自适应傅立叶Unet及耦合相对位置和共享位置编码的ViT模型,同时采用并行时间编码技术解决自回归训练导致的误差迅速累积问题,利用高低空多要素分离策略解决多目标优化导致的性能衰减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这三人会经常面临数据驱动与常规认知的相互碰撞,这让他们头疼不已,也越挫越勇,最终得出了“有时候需要用‘反直觉’的思路来思考问题”的经验。

在DontMind团队看来,AI在强对流临近预报和中短期天气预测方面一定程度战胜了传统方法和数值模式预报,但是也需要克服诸如AI模型预报误差的迅速累积等问题。对于选手而言,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是深度探索自身所在领域的机会,能够借此看到AI与这一领域深度融合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挖掘出更多的发展可能。最终,DontMind团队赢得了大气科学赛道的三等奖。

同样由 3 名成员并肩作战的团队还有材料科学赛道取得一等奖的团队——VIPA队伍,其成员罗伟、白云、杨欣雨均为浙江大学计算材料科学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他们的研究内容包括视觉感知增强、基于视觉的人机交互以及机器学习、大模型等。

面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预测合成”赛题,VIPA队伍提出了“基于元素特性的金属嵌入表示,基于图神经网络和梯度提升树的回归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的同源数据集扩充”的方案。但由于特征较少导致模型优化能带来的性能提升有限,他们不得不转向训练集的扩充工作,因此需要打通需要打通样本-特征-标签这一条数据通路。

虽然问题棘手,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VIPA团队积极寻求导师帮助,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不断试错,最终借助于开源数据库,仿照论文中的提取流程,成功整理了训练集的同源数据集,显著提高了比赛得分。

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让团队提高了解决多学科交叉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真切感受到AI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革命性潜力,点燃了他们对AI for Science的热情,他们也希望未来可以在这个领域继续作出更多贡献。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无论是否有着AI for Science领域的基础,选手们都能够在这里收获对AI for Science的新认识,携手共同积极奔向科学智能的未来。

共创科学智能生态,见证科学领域变革

“实名冲浪”队伍的初次体验,DontMind队伍的深度研究,VIPA队伍的持续精进……每支队伍都在这里收获了进步与惊喜。正如本次大赛评委会主席、复旦大学浩清教授,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漆远院长对本次大赛选手的期待——用AI的望远镜探测科研的星辰大海,大赛致力于为有志于探索AI for Science的优秀人才提供开放、包容、创新的交流平台,基础学科和AI在这里得以交融,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以首届科学智能大赛为起点,相信未来有更多人会了解AI for Science,也期待科学智能领域能够在所有优秀人才的推动下形成充满活力的发展生态,焕发出熠熠创新之光。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智能锁行业首届导购大赛收官,德施曼引领行业服务标准升级

    2025 年 4 月 17 日,由德施曼智能锁主办的“智锁未来,服务领航——首届智能锁行业全国王牌导购大赛”在杭州圆满落幕。作为行业首个聚焦导购服务能力与新媒体营销实战的全国性赛事,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 300 余名精英导购参与角逐,最终通过线上初赛、线下复赛及直播决赛的层层选拔,诞生了全国三强及十强标杆导购。大赛不仅展现了德施曼导购团队的专业实力,更以创

  • 共绘AI未来新图景,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圆满落幕

    2025年4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圳鹏城实验室圆满落幕。本届大赛由鹏城实验室主办,华为、中国移动等协办,历时6个月,吸引全球5060支团队参赛。31支决赛团队在"AI+图像编码"、"AI+视频增强"、"AI+数智创新"三大赛道展开角逐,产生多项创新成果。大赛设置200万元奖金,聚焦真实产业难题,吸引来自10余个国家5346名选手参与。鹏城实验室高文院士表示,大赛是培养AI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五届大赛累计吸引近3万支团队,多项成果已转化为产业应用。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推动AI技术落地。获奖团队表示,大赛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 聚焦AI+运动康复”,iRest艾力斯特引领运动健康科学新纪元

    2025年3月21日,iRest艾力斯特在温州召开"AI+康复与产学研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经销商大会"。大会聚焦"科技赋能健康"主题,汇聚全球顶尖专家探讨AI技术与运动康复的深度融合,发布多项创新成果与未来战略规划。公司通过AI技术构建智能康复体系,推出搭载多模态监测系统的高端产品,并与多所高校共建研发中心。近年来,艾力斯特持续深耕运动健康领域,签约�

  • 2025百度商业AI技术创新大赛焕新启动!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重构商业逻辑。随着大模型技术普惠化与伦理框架同步完善,这场由AI引发的生产力革命正加速催生智能文明新范式。自 2023 年,百度商业首次举办AI技术创新大赛以来,两届比赛吸引了来自海表内外 300 多所高校、 6000 多支精英队伍踊跃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界英才,凭借顶尖技术实力与不竭创新活力,共同铸就一场高水准的AI技术盛会,

  • 格创东智与香港大学共建工业AI联合实验室,推动香港成为全球工业AI创新枢纽

    4 月 16 日,格创东智与香港大学(以下简称为港大)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香港大学-格创东智工业AI联合实验室”,并聘任香港大学副校长(研究)申作军教授为荣誉首席科学家。实验室将深度融合香港大学的人工智能科研优势与格创东智服务先进制造的工业AI落地用例,开展“工业AI技术的创新与实际应用”方向的研究工作。此举是格创东智在年初迭代章鱼Agentic AI平台后

  • 金蝶征信“金融风控大模型”斩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能科技一等奖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福州落幕,金蝶征信凭借"基于知识图谱增强与动态推理的智能金融风控大模型"项目从全国千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该项目通过AI+信用数据赋能产业链风控与智能获客,已成功应用于网商银行、京东科技等头部金融机构。以京东科技"企业主贷"场景为例,模型上线后审批通过率从8%提升至30%,户均融资额增长216%。金蝶征信依托740万企业云服务场景与财税数据积淀,已助力200余家金融机构服务400万家小微企业,促成1800亿元数字信贷精准投放。未来将持续深化AI与信用科技融合应用,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 小米王腾谈空调产业:持续创新才能领先 否则就会落掉队

    小米空调业务发展迅猛,2024年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超50%。红米品牌总经理王腾表示,小米空调采用双缸压缩机技术,实现行业领先的超一级能效和低噪音,最新发布的米家空调巨省电Pro2025售价1999元。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重申,今年目标进入行业前三,2030年冲击前两名。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预计下半年交付,将聚焦空调品类生产。卢伟冰指出,小米在智能化方面优势明显,70%用户使用联网功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小米"人车家"生态战略将通过自建智能工厂实现闭环。

  • 君乐宝携手校园推动科学饮奶,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营养动能

    随着寒假悄然落幕,“神兽”们纷纷回归校园,新学期的大幕就此拉开。在这个关键时期,怎样为学生们打造充足又均衡的营养供给,助力他们在学业中活力满满,身心皆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持续加大营养教育普及力度,让科学饮奶成为每一位学生生活的常态,一路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AI带动存储需求扩大:希捷Q3营收猛增30%!

    快科技4月30日消息,随着AI应用的快速普及,数据存储需求也在快速增长,Windows 10停止更新也推动了PC换机潮,使得知名存储大厂希捷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希捷最新发布的财报,2025会计年度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3月28日),希捷营收强劲增长30.5%,达到21.6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1.2亿美元。净利润为3.4亿美元,即每股盈余1.57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500万美元(每股盈余0.12美元),调整后每股盈余1.90美元。希捷首席执行官Dave Mosley表示,第三季度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的成功,以及市场对?

  • 首站北大!2025百度商业AI技术创新大赛巡回宣讲全面开启!

    2025年百度商业AI技术创新大赛全面升级,聚焦生成式广告推荐算法优化、视频广告生成推理性能优化和搜索场景视频广告AIGC产品优化三大赛题。自2023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吸引海内外300多所高校、6000多支队伍参与。本届大赛提供百度商业脱敏数据资源,设置数十万元奖金,优秀团队可获得校招直通资格。4月23日在北京大学启动巡讲,汇聚学界专家与产业先锋共同探讨AI技术商业边界,推动产教融合。赛事旨在挖掘AI商业应用创新方案,培育兼具技术高度与商业价值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经济时代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