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INDEMIND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2022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发布 企业如何应对新阶段下的增长与竞争

2022-08-25 17:1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随着技术迭代、需求爆发,服务机器人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的巨量扩张,吸引着资本不断聚集,企业数量指数级增长,然而新增企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也在陡然加剧,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成功要素应该是什么?

8 月 21 日, 2022 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大会闭幕式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预计 2022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74 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22%。其中,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65 亿美元。这意味着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报告》的【商业化篇】中提出,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功能复杂化与整合化的趋势。阶段一,机器人的任务是代替人的手,工业机械臂是这一阶段的代表。第二阶段,机器人的功能更加丰富,能够代替人的手、眼、脑。第三阶段的复合机器人则实现多传感器融合,能够更大幅度替代人工。

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从商业角度来看,在当前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市场需求下,机器人企业实现商业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产品好用、价格便宜、所在市场空间大。

产品好用:

机器人能够快速有效替代部分人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要求机器人需要具备部署快、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环境友好性高等特点。

价格便宜:

从市场反馈来看,大部分的服务机器人价格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实际人工替代价值不明显,而价格较低的机器人往往性能表现一般。想要价格低于同品类产品,便要求公司要具备优于同类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市场空间大

从《报告》中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规模达到 49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65 亿美元,到 2024 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 100 亿美元。这意味着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公共服务等细分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以旁观者角度来看,这三点似乎并不具有多少难度,在固有印象中,这些不就是企业的“基本功”?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商业的成功永远不是“1+1=2”,尤其是当前最前沿的机器人产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团队从 0 到 1 的建设开支巨大,且需要持续投入。在这样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没有企业能够保证自己率先跑出市场,一旦运营过程出现问题,前期投入大多会打水漂。

此外,产品的每一次升级、价格每一次下降的背后,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然而技术研发的门槛限制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会造成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幅延迟,产品上线时间落后,从而导致企业错过抢滩登陆的好时间。

提升产品体验,降低价格的有效路径

有需求,就有市场。机器人企业的焦虑,早已被AI技术供应商们“看在眼里”。随着一批批掘金者迈入行业,低门槛、低成本的技术方案逐步进入市场,机器人产业的桎梏正在缓解。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是其中的代表。

立足产业链最上游,INDEMIND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且拥有面向机器人企业从 0 到 1 搭建产品的全栈式技术能力。在 2021 年,针对商用场景的应用需求,专门推出了RBN100 商用机器人AI方案。

作为整体解决方案,RBN100 商用机器人AI方案可为机器人提供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交互决策等多种必备核心功能,在应用表现上也有着独有优势:

适用性极强:

基于INDEMIND自然视觉导航技术,机器人可以做到商用室内场景全适应,做到不挑场景、无需调试,无论商场、酒店、餐厅还是医院,可以有效替代人工。

超低成本:

RBN100 商用机器人AI方案本身最 低可以下探到 2 千元以内,包含导航和电池的完整底盘成本则下探到 5 千元以内。结合相对成熟的作业单元技术,整机从立项到量产最快可以控制到 2 个月以内,平均可缩短6- 9 个月的研发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

智能程度高:

基于INDEMIND立体视觉技术,结合决策引擎技术,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主动智能避障、更新地图等,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实现召唤、跟随等多种自然交互任务逻辑。

部署效率高:

搭载RBN100 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的机器人产品可以免去预部署步骤,开箱直接使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定义工作逻辑,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技术知识,普通用户即可操作。

需要提到的是,RBN100 商用机器人AI方案是基于INDEMIND标准化框架,采用标准化系统(INDEMIND OS)+标准化模组套件(包含传感器、计算单元、控制硬件、底盘驱动等)的组合,搭配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在应用上对于环境、功能、个性化需求及外观选择等因素的限制较小,场景适用性和部署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能够广泛应用各类商用场景,服务全品类机器人。

目前,INDEMIND已在商用机器人领域达成订单超 2 万台,单客户、单订单超过 7000 万,得到客户的普遍验证。未来,随着量产规模的上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成本还可持续下探,且方案的智能化程度和产品体验也能不断提升。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大家在看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