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刷单的苦和乐:
2014年下半年刷单氛围开始全国性大爆发,这方面在我们隔壁市莆田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做爆款方式,而我们最多的竞争对手就是莆田的商家。自然刷单这样的投机方式一样被我们复制和使用,但是我们的节奏和人员配置对他们来说还是存在差距的。让我心有余悸的是莆田式的刷单都很多是先让对手死而后自己快活的做法。所以我们在最淡季的时候刷的是最多的,为了刷单大规模招过刷手,甚至外包。当一件事大家都在做的时候,不做的输在了起跑线,做这事的做了等于以前没做的时候一样的效果,做的最狠的不是被干掉就是活下来过的很滋润。
尽管我们整体业绩有所提升,但是刷单带来的团队管理问题,费用明显的增长,大量现金流的导入,直接导致的就是利润降低。当刷单上了一定规模后发现刷单也是玩资本游戏的,没办法搞到现金根本玩不起或玩不过别人。因为刷单这件事,竟然导致公司连续4个月的亏损。而这块在以往不重视财务管理的时期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那时候财务报表严重滞后,很多决策仅仅只是靠着个人感觉,现在发现这样盲目的决策纯粹就是耍流氓。
所以说,刷单成就过很多人,同样很多人为这件事交了更多的学费。做这事就好比抽烟,一旦上瘾每天都得抽,如果有控制的一天抽一包,也许对身体健康没多大影响,一天抽10包,几个能能顶得住呢?
8、客服比想象的更重要:
2014年的双11,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这是我做这么多年店铺以来第一次这么用心的准备了双11,甚至提早半年就在规划。公司当日业绩冲破300万,其中两个主力店铺各贡献100万,这是之前没有想象过的。这样的业绩对外来说不一定算什么,但是确实我们团队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我很满意。
当然喜人的业绩背后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和售后支持。很可惜这两点我们都没做好,甚至后面我反思总结的时候认为做的太差。这样导致的结果即使虽有业绩喜人,但是售后过程和结尾却很不尽如人意。
分销做这么多年多来,库存问题一直是个痛,但是这确实是分销模式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特别是和传统企业转型的品牌合作更存在这样的问题。期货订单模式几十年来被电商改革的时候,要转型,也是一个巨大的痛,但是真的转型,得看品牌商自己是否愿意抛弃现有的红利和追加更多的投入。因为部分销售业绩是靠预售卖出,还有一部分货超卖,问题没办法避免,那么接下来考验的就是客服团队的时候了。如果客服平常有小问题的时候也许没什么,忍忍都能过。但是这样平常的咨询量和售后压力翻了几十倍的时候,客服存在的问题,团队内部协调,客服培训,抗压能力,工作效率,主管协调能力等问题暴露无遗。我很肯定我的客服团队在售后处理过程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但是不得不泼冷水让他们知道很多时候他们做的都是无用功的客观事实。
因此双11售后差不多之后开始全面整顿客服部,重新任命客服主管,我亲自跟进梳理日常工作流程,梳理培训流程和体系,至上而下的进行沟通和协调。一个部门的好坏必须前提有1-2个有能力的主管配合才能做的更好。虽然草根起来的我们拥有打杂工全能型称号,但是慢慢的会发现很多时候力不从心。
9、那些被玩坏的活动:
这些年过来,官方活动剩下可以称的上牛逼的活动屈指可数,牛逼过的活动很多,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大多落寞了。那时候上活动很多是不要钱的,上活动是赚钱的,以致出现了一大批店铺只要通过活动就可以做大做强,甚至拿着一个单品爆款就能走天涯。
从天天特价、聚划算、淘金币、类目活动甚至巴不得天天让你报9块9包邮的第三方活动网站到现在火热的淘抢购、瞄一眼。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时期对商家要求不同,玩法不同,投入产出比也大不相同。很多人经常抱怨活动报不上,实际上很多人连规则写的是什么要求都不清楚就去报活动。这样能上活动那真是踩了狗屎。如果说人工审核的活动需要一定的内部关系和资源你上不了,那么如果是机审的活动为什么会上不了呢?
只要是机器审核,那就有它的审核依据,基础规则了解清楚了,那就是找符合机器审核口味的链接进行报名。当然,很多时候也需要不断的试错和总结规律。很多人报了一次发现报不上就不报了,感觉浪费时间。
很多活动一旦熟悉,二次报名都非常简单,一点不浪费时间;还有的活动前期观望的人很多,报名通过红利和流量红利是很多的,但是很多人一样觉得花时间研究规则很繁琐,担心好不容易上的活动ROI太低。我想说,如果啥都是别人告诉你好做你再去做,那时候你还会有机会么?即使有机会容易上了那时候产出比一定大不如从前。我认为,所有的促销活动、付费推广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10、困惑常在,能否走出电商看外面的风景:
如今的电商,一切都是变数,天猫招商政策几个月变动好几次,依靠平台给流量生存确实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基于我们目前的项目来说,虽然今年也开始大力开发了新的女鞋项目,但我没有报有太多的希望,唯一有的就是团队大了成熟一些了,其他没有任何积累,客户是平台的,明天也是看平台给的。因此也开始躁动着另一次的转型,如果有机会,也许就会选择一个新的项目,重新出发。
当然在进行再次转型之前,现有的东西还是要有的,团队还是要养的。我也慢慢理解了一个团队能否长久生存,基于人,人要能够留的住,除了钱和理想,就是自我实现。即使有钱分,每个人都不甘心一直为你打工。那么为什么不能考虑让人品靠谱、有资历、优秀的员工成为合伙人呢?
2015年要更多的拉进更多的核心成员成为合伙人,让更多的人以主人翁状态参与进来。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合理公平的合伙人制度,这样的模式一定是可以复制和走更远的,不论将来是否还做电商,这伙人一定有更多共事的机会。电商人才流失率奇高,也许这样的方式值得一试。
小小感悟:
时势造英雄,抓住了风口,猪也能飞,虽然没飞太高,但是终归是飞过。
坚持做一件事总是会有成果,时间是张网,你花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
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的时候,要理性对待,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
坚持做一件事是很难能可贵的。
人的成功是不断改变和挑战自己,也许今天不太成功,但是你一直在改变不完美的自己,那已经是件了不起的事。
聚草堂核心群一位创业十几年的前辈听了小样的分享之后说:看了小样前面的分享,真的还是有蛮多感触的,有很多错是相同的,也有很多错是不同的。
我现在做电商,13年重头再来,坚持了这么几大原则。
第一,从最低点做起,有一个人就一个人做,有两个人就两个人做,从来不做力所能及之外的事情。
第二,我只专注很小的一个点来经营,别的点,金山银山看也不看。
第三点,我这个项目,从开业的第一天,就没做过活动,对活动的事情,我看都不看,别人做这个活动做那个活动闹翻天了,我都从不心动过,他大他大他的,我小我小我的。
第四点,从源头开始,自己开发产品,现在开始,老老实实组建自己的适合电商的生产线,全链全一定全把控,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做下去。
第五点,独资,拒绝所有资本进入。
第六点,超级不重视电商人才,同时又超级重视电商人才。所谓的不重视,就是谁跟我吹牛B说他多牛多牛,我听都不想听,交都不想交。超级重视人才,就是只要是人,真心愿意来我这干,我把每个人都当爷供着。
第七,这个项目,从我开业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规划,按自己的节奏走。
第八,我不急,日子慢慢过,事情慢慢做,不跟风,不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