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Soul App × OMG观察报告:社媒和网购成为年轻人情绪出口

2024-01-05 18:0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世界总是关注年轻人。新世代踏入社会,带来全新的商业、文化、娱乐风尚,直至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全方面。而数字社交作为年轻人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成为了解年轻一代生活方式、洞察社会潮流趋势的关键切口,甚至已是品牌与年轻人对话的重要方式。

近期,新型社交平台Soul App联合全球领先的营销和企业传播公司宏盟集团(OMC)旗下的媒体服务子公司宏盟媒体集团(OMG),对Soul站内活跃用户进行了一项关于Z世代(1995- 2005 年生)数字社交特性的调研。本次调研共回收了 3593 份有效反馈,年轻人从社交方式、社交目的及社交资产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报告显示,Z世代偏好线上社交,也享受线下互动,“万物皆可社交”不是一句口号;年轻人渴望拥有一段真挚的友谊,但人脉非首 选,趣缘社交贯穿始终;AIGC对于社交的影响,也正在年轻人间形成潮流…

1.「Z世代画像」:

“物质有保障,但赚钱不能停”的新新人类,既享受独立又渴望亲密

Z世代基本面。据公开数据,中国Z世代达1. 8 亿人群规模,38%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与此同时,其整体消费规模达4. 94 万亿。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得益于其见证了一系列祖国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

赚钱不能停。“人间清醒,搞钱上瘾”是Z世代独有的标签。在Soul的最 新调查中,58.8%的受访 95 后表示人生目标是财富自由; 2023 年为之奋斗的1、 是“努力赚钱”,紧随其后的是“保持健康”及“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在无数颗想赚钱的心背后,也藏着Z世代所承载的压力。 2022 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首 次突破 1000 万人。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初入职场的应届生有83%在意第 一份正式的工作,并认为这将直接影响整个职业生涯。对工作“高标准、高要求”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焦虑,但他们并没有摆烂,95.2%的大学生正通过实习、考证、考编、考研积极应对。

享受独立又渴望亲密。独生子女这一身份,让Z世代更加独立。74.7%的独生子女在面临人生抉择时,不会过多依赖父母的建议,69%更希望自己可以被父母依赖。即使享受独立和自由,但Z世代依然对亲密关系充满渴望。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他们,渴望建构可以实现精神提振、情感陪伴的关系。Z世代比起X(1965- 1980 年生)及Y世代(1980- 1995 年生),更想要“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圈”。

社媒和网购成为情绪出口。Z世代的确处于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当中,但他们生活态度仍然积极。Z世代正踊跃进行压力之下的情绪健康管理、寻找“情绪出口”。作为元宇宙的创世居民,社媒和网购已成为他们线上解压的主要途径。

2.「社交方式」 :

线上线下万物皆可社交,但兴趣和归属感始终是关键

画像只是概括个体的一层薄纱,顺着其中一个线索“社交”延展,我们才看到更深层次的Z世代精神图景,而“社交场”是这一话题的首要落点。

数据显示, 95 后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达到8. 33 小时,31%的年轻人更偏好线上社交,原因是线上空间带来的安全感能够更自在地彰显个性。此外,线上社交的灵活性,更可以摆脱时空限制,获得即时的陪伴。

图:年轻人在电商平台上社交

“万物皆可社交”是Z世代的常态。社交、短视频、社区、音乐和综合视频等APP占据了 95 后线上娱乐的多数时间,“随时随地浸入虚拟生活”变得更易实现,社交元宇宙的需求雏形也于此刻展现。

而率先提出社交元宇宙概念的Soul如今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线上社交场所之选。他们在这里获取信息、娱乐消遣、互动链接……探索更丰富、更多元、更自然的社交体验。64.51%的 95 后Souler将Soul视为一线上社交场所,并认为在Soul可以找到兴趣同好,同时分享生活并获得回应。

这与Z世代衡量社交场的另一标准相呼应。兴趣始终是 95 后最 好的社交粘合剂,且其社交呈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他们会因为“平台氛围好,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群体认同”而对一款社交媒体产生好感,Soul凭此脱颖而出。

但偏爱线上社交,并不代表着线下可以被取代。Z世代正在线下活动、线上记录。另外,线上的同好,也可以变成线下的“搭子”。身边有熟人同好当然是优选,然而一旦落单,44.43%的Z世代会在兴趣群组里寻找伙伴,40.36%会选择寻找有共同目的的赛博“家人们”。

图:Soul联合乐乐茶在 2023 年七夕推出无花果风味饮品

不仅线下附赠恋爱符,用户更可通过Soul站内的“奇遇铃”线上链接缘分、互动交流

Z世代的社交方式选择看似千变万化,实则有一条以兴趣爱好、情绪价值为轴心的脉络。

3.「社交目的」:

“人脉”绝非交友目的优选,近半数Z世代期待获取信息价值

社交行为一般在社交价值的驱动下展开,Z世代社交动机中的多元性在于,他们对“价值”的定义产生了不同理解。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迭,作为独生子女的Z世代正重新定义社交。在调查结果中,53.6%的年轻人表示社交的首要目的是建立新关系,46.6%的人则希望减少孤独。

他们习惯徜徉于社交媒体所铺就的信息爆炸的世界,并从中获取信息、知识、资源等,再自然不过。43.6%的 95 后会期待通过社交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学习和成长,这一点在女生中尤为明显。

图:年轻人在Soul上创建学习小组

其次,Z世代对于“社交价值”的另一层判断标准在于,世俗概念中的实质性价值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强烈,反而无形的精神价值更显可贵。

一方面,这届年轻人更加纯粹,“朋友”一词的职能作用愈发弱化。被问起“对结交人脉不感兴趣的原因”时,44.7%用户表示不想在社交中太有功利心、更愿意寻找真正的知己好友,30.7%表示所谓人脉其实增加自己的社交压力。另一方面,兴趣相投、三观一致成为Z世代交友的首要条件。超 6 成 95 后会更偏好和兴趣同好“贴贴”,趣缘交友是年轻人的社交“兴奋剂”。

在被问到“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关系类型”时,70.5%的受访用户认为是“有共同话题、兴趣,能让我精神满足、愉悦”;“能获得实质帮助和利益”反倒排名最 低,仅有39.86%的用户选择。

4.「社交资产」:

年轻人尤其渴望真挚友谊,AIGC正在丰富社交体验与社交资产

在持续开启交流、互动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会进入到深度关系的沉淀期。

Z世代拥有较高的社交清醒度。大多数年轻人对社交有充分支配权,35%认为会被社交活动充能,只有5.8%对当前的社交环境感到疲惫。

不得不承认,快节奏的生活下,Z世代比较罕见地处于个体原子化的状态中,但这并不代表年轻人没有真诚、积极社交的需求或行动。近半数年轻人交到了可以深入交流的朋友,或可以持续互动的网友。而觉得社交关系有缺陷的年轻人,最苦恼于目前的关系太浅薄,希望能够发展更多元的社交关系网。

此外,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好奇及接纳度,也让年轻人快速开始拥抱AI带来的社交新变化。变化的核心维度有两点:一是体验,二是资产沉淀。

以Soul为例,平台先后上线了智能对话机器人“AI苟蛋”,AI音乐活动的“Soul次元歌手”、AI绘画及AI形象生成等一系列新功能或场景。用户可享受的奇妙体验包括且不限于:自定义打造个性化机器人,与之实时对话,获得主动陪伴;录入30s清唱音频,美好复刻音色进行“一键翻唱”;简单自拍后,生成多种风格的虚拟形象……

图:Soul应用AIGC进行社交功能的创新迭代

这些独特的社交形式,将为用户沉淀出个性化的社交资产。当包括社交画像、基于AI迭代的互动内容、关系网络等不断沉淀,用户的数字资产也会更加丰富。当社交元宇宙的大门打开,这些资产也都将是全新社交时代的重要基石。

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多元社交方式的积极拥抱,也能透过看似复杂的社交目的,感受到他们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为此,报告总结了以下品牌营销建议:

1.准确定位细分圈层:共同的兴趣实则是基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价值认同,品牌应该锁定垂直细分领域的年轻群体,强化自身差异性,建立社群化的营销体系。

2.照顾每种社交情绪:Z世代的社交形态多元有趣,建议增强产品/服务的社交属性,绑定特殊社交场景,为其提供情感赋能。

3.“松弛营销”大有可为:年轻人正在拒绝功利社交和精神内耗,与其不断鼓吹“促进消费”,不如尝试和他们玩在一起,进行“反向营销”。

4.丰富线上社交互动:“万物皆可社交”使年轻人对线上线下社交内容的融合有了更多期待,为此不妨摆脱单一输出的模式,借助AIGC增强互动,丰富年轻一代的数字资产。

Z世代用自己的别样姿态表明对世界和时代的理解,同时Soul携手OMG与Z世代保持同频共振,期望通过与他们的对话,理解他们的社交文化,走入他们的社交生活。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大促参与度再提升,超9成年轻人快乐买买买

    《2025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显示,双十一已从购物节演变为融合消费、文化与社交的年度盛事。超九成Z世代参与大促,消费信心增强,约四成年轻人增加预算。AI技术重塑购物体验,七成认可AI+电商应用。消费热点转向情绪价值,旅行类消费占比最高(36.9%),文化消费显著(21.4%)。线下渠道受关注,超七成年轻人参与实体活动。国货品牌持续受青睐,消费选择更理性,呈现“热情参与、理性决策”特征。

  • 刘强东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上线 并推出京东点评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11月17日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外卖服务。同时,推出“京东点评”功能,承诺永不商业化。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京东外卖订单量快速增长,6月1日突破2500万单,入驻超150万家品质餐饮店。用户需在京东App首页“秒送”栏目下单,而“京东点评”位于秒送板块,分为美食、酒店、购物和玩乐四大板块,以图文形式分享本地生活内容。

  • Qwen用开源逆袭GPT的故事,千问APP要再干一遍

    Qwen模型逆袭GPT的策略,阿里准备再用一次。 2018年,OpenAI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模型GPT1,占据了技术先机,随后变得越来越封闭。在大洋彼岸,阿里几乎同一时间着手大模型研究,到2023年推出“通义千问”时,则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直接开源模型,允许开发者免费使用、改进和集成。 这个策略让Qwen逐步积累起规模,做到了如今全球开发者基于它发布了17万个衍生模型�

  • Soul App开源模型SoulX-Podcast登顶Hugging Face TTS趋势榜,AI语音对话再升级

    SoulX-Podcast语音生成模型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发布次日登顶TTS趋势榜。该模型由Soul AI Lab联合高校团队开发,专为多轮对话场景设计,支持中英川粤等多语言/方言与副语言风格,能生成超60分钟流畅自然、角色切换准确、韵律丰富的语音。它解决了传统语音系统在多轮对话中上下文衔接不自然、缺乏副语言控制能力等痛点,在播客、语音合成等场景表现突出,获开发者广泛关注。Hugging Face CEO也转发相关内容,团队未来将持续优化语音对话、拟人化表达等核心交互能力,深化开源生态建设。

  • Creators’ App迎来重大更新

    索尼与分秒帧联合推出云端影像创作平台ICE-Cloud,集成索尼先进影像技术与高效云端协作能力,为创作者提供从拍摄到后期全流程赋能。平台支持移动端、PC端及网页应用,实现素材自动上传、云端管理、在线审片和项目协同,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创作效率。通过Creators’ App连接相机与云端,实现即拍即传、异地实时协作,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创意工作流。

  • 千问APP悄悄上线,阿里的AI超级入口也终于来了。

    阿里“千问”APP昨日在应用商店悄然上线,界面从通义APP的双色渐变变为简洁单色设计,功能大幅增强,支持Qwen全系列最新模型。此次品牌整合将阿里分散的AI触点统一为“千问”品牌,实现模型与产品名称对齐,让普通用户首次能在官方APP使用最强Qwen3-Max模型。APP默认开启联网搜索,集成图像编辑、视频通话等场景功能,通过智能意图识别实现一站式服务。这标志着阿里开始认真打技术+品牌两张牌,推动AI技术以更清晰方式触达用户。

  • 阿里千问APP宣布开启公测 号称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

    阿里巴巴11月17日启动“千问”项目,全面进军AI to C市场,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战略布局。APP公测版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店,网页和PC版同步推出,国际版即将上线。基于Qwen模型在海外的影响力,“千问”将与ChatGPT等国际产品竞争,展现中国AI实力。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性能超越Llama等,成为全球最强开源大模型。“千问”致力于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已具备生成报告、制作PPT等能力,未来计划接入地图、外卖、办公等生活场景,成为用户得力助手。

  • 千问App上线实时翻译功能:覆盖全球超98%人口常用语种

    阿里千问App推出实时翻译功能,支持119种语言,覆盖全球98%以上人口的常用语言,成为国内首个具备此能力的AI助手。功能涵盖文字、图片、同声传译及面对面互译四大场景,其中同声传译不限时长与次数,完全免费。基于Qwen-MT模型,在多项翻译测试中表现优于GPT-4.1-mini等同类模型,与顶级大模型相当。目前已在部分中亚地区酒店初步应用,助力国际化落地。

  • 阿里通义App重大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千问”

    11月14日,阿里巴巴旗下“通义”App正式更名为“千问”,版本号从3.60.0跃升至5.0.0,已登陆苹果及各大安卓应用商店。该应用基于阿里最强Qwen大模型打造,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多模态相机等核心功能,被定位为“阿里最强大模型官方AI助手”。阿里巴巴视其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已抽调上百名工程师加速推进,并同步研发国际版,计划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全球用户。

  • AI日报:阿里千问APP公测;Veo 3.1上线多图参考;超级小爱AI大模型“随心修图”上线

    本期AI日报聚焦多项技术突破:阿里千问APP公测,基于Qwen3模型对标ChatGPT;谷歌Veo 3.1支持三图融合生成8秒视频;小米推出"随心修图"功能与7B多模态模型Miloco;谷歌Flow集成Nano Banana模型实现智能抠图;多模态AI工具DeepEyesV2可执行代码与网络搜索;NotebookLM升级支持图像导入检索;JetBrains推出DPAI Arena测试编码AI性能。全球AI竞争持续升温,产品迭代加速。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