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Meta最新资讯  > 正文

Meta 推出免费独立的 AI 图像生成器网站「Imagine with Meta AI」

2023-12-07 09:21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12 月 7 日消息:在谷歌推出 Gemini 之后,Meta 也不甘示弱,在网络上推出了基于其 Emu 图像合成模型的免费独立 AI 图像生成器网站——Imagine with Meta,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来生成图像。

截屏2023-12-07 上午9.19.13.jpg

Imagine with Meta AI 网站截图

Meta 使用了 11 亿张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公开可见的图片来训练这个 AI 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文本提示渲染新图像。此前,Meta 的这项技术——使用相同的数据——仅在诸如 Instagram 的消息传递和社交网络应用程序中可用。

如果你使用 Facebook 或 Instagram,很可能你的照片(或你拍摄的照片)帮助训练了 Emu。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话「如果你不付费,你就是产品」已经有了全新的含义。虽然截至 2016 年,Instagram 用户每天上传超过 9500 万张照片,但 Meta 用来训练其 AI 模型的数据集只是其整体照片库的一小部分。

Meta 表示,它只使用公开可用的照片进行训练,因此将 Instagram 或 Facebook 上的照片设为私有应该可以防止它们被公司未来的 AI 模型训练所包含(当然,除非它改变这一政策)

Imagine with Meta AI

「Imagine with Meta AI」类似于 Stable Diffusion、DALL-E 3 和 Midjourney,根据 AI 模型从训练数据中学到的视觉概念生成新图像。使用这个新网站创建图像需要一个 Meta 帐户,可以从现有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帐户导入。每次生成会创建四张 1280×1280 像素的图片,可以以 JPEG 格式保存。图片在左下角包含一个小小的「Imagined with AI」水印标志

Meta 在其新闻稿中说:「我们很高兴听到人们分享他们是如何使用 imagine 来制作有趣和富有创意的内容的,imagine 是 Meta AI 的文字转图片生成功能。今天,我们将 imagine 的访问权限扩展到聊天之外,首先在美国推出 imagine.meta.com。这个独立体验面向创意爱好者,让你使用来自 Emu 的技术创造图像。」

Meta 的模型通常可以很好地创建逼真的图像,但不如 Midjourney。它可以处理比 Stable Diffusion XL 更复杂的提示,但也许不如 DALL-E 3。它在文本渲染方面做得并不好,不同媒体输出,如水彩、刺绣和钢笔墨水的处理结果参差不齐。其人物图像似乎包括了不同种族背景的多样性。总的来说,就目前 AI 图像合成而言,它似乎表现一般。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那么,我们对 Emu——Meta 新 AI 图像生成功能背后的 AI 模型——了解多少呢?根据 Meta 在 9 月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Emu 通过一个称为「质量调整」的过程获得了生成高质量图像的能力。与使用大量图像文本对训练的传统文本到图像模型不同,Emu 在预训练后专注于「美学对齐」,使用一组相对较小但视觉上吸引人的图像

然而,Emu 的核心仍然是前面提到的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抽取的 11 亿个文本图像对的庞大预训练数据集。在 Emu 的研究论文中,Meta 没有具体说明训练数据来自何处,但 Meta Connect 2023 会议的报道援引 Meta 全球事务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的话说,他们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帖子作为 AI 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输入 Emu 的图像

这是 Meta 与其他 AI 公司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因为 Meta 可以访问其服务中的大量图像和标题数据。其他图像合成模型使用从互联网非法抓取的图像、从商业图库获得的许可图像,或两者的组合。

有趣的是,Meta 关于 Emu 的研究论文是我们所见的第一篇关于主要图像合成模型的论文,它没有声明该模型可能创造扭曲现实的虚假信息或潜在有害内容的可能性。这反映了 AI 图像合成模型的普遍接受(或放弃),这些模型现在变得更加普遍。这是否是一件好事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Meta 似乎正在通过过滤器、尚未运作的拟议水印系统(该公司表示:「在未来几周内,我们将为 imagine with Meta AI 体验添加不可见的水印,以提高透明度和可追踪性」)以及网站底部的小声明来处理潜在有害输出的问题:「图片可能是不准确或不恰当的。」

这些图像可能不准确,甚至可能在未命名的 11 亿张用于训练模型的图像作者看来是不道德的。但我们敢说:生成这些图像可能很有趣。当然,根据你的态度以及你对 AI 图像合成速度的看法,这种乐趣可能会被同等程度的关注所抵消。

举报

  • 相关推荐
  • AI眼镜的痛,Meta也治不了

    对于全球科技从业者而言,Meta Connect大会是一年一度的重要时刻。 不少人早早守在电脑前,想知道扎克伯格此次会带来哪些前沿技术产品,更对会上即将亮相的新款AI眼镜充满关注。 事实上,AI眼镜这类消费电子产品,在过去一年里已快速从“小众科技产品”走进大众视野,但看似火热的市场背后,AI眼镜当下的发展却陷入了明显瓶颈。 此前,国内AI眼镜市场曾掀起“百镜大

  • 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阿里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9月24日,阿里巴巴股价创下四年新高,单日涨超9%,市值达到约3.32万亿港元,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 引爆股价的,是阿里集团每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在会上,阿里释放多条重磅消息,尤其是在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的演讲结束后,阿里的股价表现就出现了明显的拉升。

  • 每日互动参与发起《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 守护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9月17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在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安全行业自律倡议》。该倡议由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互联网头部企业、网络安全厂商及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发起,提出筑牢安全根基、强化技管结合、深化协同共治等七方面共识,旨在推动构建可控、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马斯克: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正研发Grok 5模型,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重大突破。该模型采用全新架构设计,预计未来几周启动训练。若成功将代表AI从专用领域向通用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界密切关注xAI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大模型赛道实现突破。

  • 十方融海:以开源生态为基,绘就“人工智能 +”产业融合新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圳企业十方融海凭借AI大模型研发、产品创新及开源生态构建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成为行业先锋。其开源模型如OpenBuddy、小智AI等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实现多模态交互与跨领域知识融合,覆盖教育、办公、养老、文体等多元场景。通过开放共享模式,十方融海有效降低AI应用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新征程。

  • 苹果首款智能眼镜曝光:无显示屏 类似Meta、小米

    虽然苹果开发了配置非常强劲全面的Vision Pro,但苹果也没打算放弃更轻便的智能眼镜。 据名记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最新报告,苹果将在未来12至16个月内推出智能眼镜。 这款产品没有显示屏,定位与Meta、小米等产品类似,配备摄像头、收音和播放,需要连接iPhone实现数据处理。 功能应该跟此前产品都类似,可以实现拍照、录像、听音乐等常规操作。 预计还能通过新版S

  • 人机共生 · 智启未来——2025高交会亚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展主题发布

    2025高交会机器人展以“人机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展会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公共服务等全产业链,汇聚宇树科技、优必选、赛博格等顶尖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最新成果。机器人正从工具转变为人类伙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 Meta新品发布,技术路线与影目INMO“撞车”,中国智造先行优势凸显

    三星Galaxy S25系列专为学生群体打造,融合AI生产力、影像创作与性能释放。通过Galaxy AI实现智能笔记、实时翻译等功能提升学习效率;搭载多摄系统与AI影像引擎,支持复杂场景拍摄;配备骁龙8芯片和优化散热系统,兼顾游戏娱乐与续航表现。轻薄设计搭配多款配色,满足个性化需求,现可通过教育优惠活动实惠入手。

  • 亚马逊入局竞逐AR眼镜行业,Meta/谷歌/微美全息以“硬件+生态”双赛道策略领先

    亚马逊正加速布局AR眼镜市场,开发两款产品:面向物流司机的"Amelia"和面向消费者的"Jayhawk"。科技巨头纷纷入局,Meta、谷歌、苹果等均在研发相关产品。中国消费级AR眼镜市场2025年上半年增长显著,销量达26.2万台,同比增长73%。行业预计未来三年规模有望达千亿级别,AR眼镜正从"小众玩具"迈向"大众智能终端"。

  • 普适性覆盖人工智能典型场景 寒武纪产品技术优势凸显

    中科寒武纪科技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至70亿元。公司已全面掌握智能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研发核心技术,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获授权专利1599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扭亏为盈。寒武纪持续优化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新一代产品将提升编程灵活性、易用性、性能及能效。高盛维持对公司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至2104元,并调高2030年预期EBITDA及企业价值倍数。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