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见闻 > 关键词  > 3D打印最新资讯  > 正文

科学家正研究3D打印微型人体器官,用于测试新冠病毒药物

2020-07-28 09:57 · 稿源:站长之家

站长之家(ChinaZ.com) 7月28日 消息:不管是研究治疗新冠肺炎还是其它疾病的方法,科学家们通常都必须在动物身上进行初步试验,以确该药物对人体是否安全或有效。

现在,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试验方式,那就是3D打印。据外媒报道,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主任安东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和他的团队正在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人体器官的微型复制品,包括微型肺和结肠,这些器官特别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

研究人员用3D打印出人体卫星器官之后,会马上将它们送到乔治梅森大学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测。

这一想法在新冠病毒疫情出现之前就有了——阿塔拉表示,他从未想过会考虑将这一技术用于新冠疫情中——但它可能会派上用场,并有助于加快实验药物的研发过程。

据称,阿塔拉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实验室每小时可以生产数千个打印器官。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三维模型可以绕过动物实验,使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应用更为顺利通畅。”

举报

  • 相关推荐
  • 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菌与肿瘤的“对话”:治疗癌症不再以毒攻毒

    快科技3月4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破解了肿瘤与细菌之间的对话”机制,首次揭示了细菌抗肿瘤的关键原理,为利用细菌精准治疗恶性实体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研究员团队完成。据介绍,细菌作为活体,能成功生存在肿瘤中,说明它能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但同时又能抑制肿瘤生长,表明细菌也能激活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因此,弄清楚细菌与肿瘤之间的对话”机制,对设计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很重要。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种特殊的

  • 首次发现!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胞死亡之谜

    大家知道,核辐射等高剂量辐射会击碎人体细胞内的DNA,一般是通过物理屏蔽、抗氧化剂进行防护,但却无法阻止辐射引发的正常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电离辐射造成的DNA损伤,会导致肠道细胞大规模凋亡,进出现严重胃肠道综合症,导致肠黏膜脱落、出血甚至多器官衰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研究通过多维度实验揭示了PARP1-PAR-STING信号通路在辐射诱导凋亡中的关键作用,为科学家理解STING蛋白在DNA损伤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辐射损伤防护和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 NASA宣布:将取消首席科学家职位 同时裁员23名员工

    快科技3月1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取消首席科学家职位,并关闭一个研究太空和技术政策事务的办公室,此轮裁员将涉及23名员工。据报道,当天,美国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珍妮特佩特罗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员工,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等部门将关闭。NASA发言人证实了裁员的消息,并表示将有23名员工受到影响。报道称,此次裁员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包括美国宇航局现任首席科学家凯瑟琳卡尔文博士将离职。据了解,作为首席科学家,凯瑟琳卡尔文主要就美国?

  • 全球首个!我国科学家取得脑机接口新突破

    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国际首个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双环路”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控。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7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电子》上,彰显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与影响力。该系统或将应用于更多的便携式或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中,服务于消费级、医疗级等各类智能人机交互实用场景。

  • 小米16 Pro重磅升级:第一次3D打印手机中框

    今天苹果爆料一哥郭明錤带来了小米新旗舰的爆料:小米16Pro预计年底发布,将采用铂力特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金属中框,是小米首次采用3D打印中框。用3D打印生产手机可以实现镂空设计,从在不牺牲手机中框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机身重量,同时还会提升散热性能,一举两得。配合上OryonCPU架构的实力,预计性能和能效表现会再度攀升,也会让小米16系列成为兼顾手感和性能的均衡旗舰。

  • 夫妻上完公厕双双感染诺如病毒:出来后没一小时开始上吐下泻

    一名男子表示,他的妻子在使用公共厕所后感染了诺如病毒。当时由于女厕所排队等候,他的妻子选择了一个看似未被彻底冲洗干净的厕所坑位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佩戴口罩,并在厕所内停留了几分钟。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公众,在使用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到可能含有致病菌的物体,并在使用后及时洗手,以减少感染风险。

  • “两天内完成10年研究”……谷歌这款AI模型震惊了科学

    一款人工智能一举解决了著名科学家长期研究的难题,并引发热议。之所以会引发热议是因为这款AI仅在两天内,就得出了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何塞·佩纳德斯教授团队对超级细菌十年研究相同的结论——在此之前,何塞·佩纳德斯教授与他的团队耗时十年左右研究“为什么某些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一问题。是重新确立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时候了!

  • 铠侠与闪迪发布下一代3D闪存技术,实现4.8Gb/s NAND接口速度

    两家公司预展第十代3D闪存技术,为性能、能效和位密度设立新标准。国际固态电路会议——铠侠株式会社与闪迪公司联合发布一项尖端3D闪存技术,凭借4.8Gb/sNAND接口速度、卓越的能效以及更高的位密度,树立了行业新标准。除非法律要求,否则闪迪不承担更新或修订这些前瞻性声明以反映新信息或事件的义务。

  • 从耳机到智能伙伴:WISHEE如何定义AI时代的“新器官”?

    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被铭记为行业的转折点。2007年,乔布斯从口袋中掏出第一代iPhone时,没人能想到这台设备会彻底终结功能机时代。当耳机能调用数十个AI模型为你规划生活、当语音交互的精准度超越屏幕触控、当设备成为人体感知的延伸——我们或许会意识到,AI时代的“iPhone时刻”,早已藏在耳边。

  •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CEO贺晗:全球科技竞争聚焦3D数据,具身智能发展缺乏通用平台是关键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话题——具身智能,成为了热议焦点。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新兴赛道,正以爆发式增长态势,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天娱数科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持续优化具身智能大模型一体机性能,进一步提高3D数据质量和规模,探索更多前沿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