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正文

国际茶日禁止员工喝咖啡?茶与咖啡打响年轻人争夺战

2024-05-24 17:00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不准喝咖啡?茶企“新政”冲上热搜

5月21日,一条#某公司禁止员工喝咖啡# 的词条出现在热搜榜。根据词条下内容,一位网友称,自家公司在5月21日放假一天不用调休,并要求大家在5月21日当天“别喝咖啡多喝茶”。

该公司520当天的邮件截图,图源受访者

因为词条内容颇具争议性,有网友觉得这样的要求是“干涉员工的生活”,喝咖啡和喝茶,原本就是员工个人的选择,不应该由公司要求。茶和咖啡不是对立面,不应该因为一种文化而排斥另一种文化。

常说自己“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被这样无厘头的要求激怒,高赞评论颇具火药味。

但也有另一些网友发现,“禁止喝咖啡”是部分媒体的误读,因为通知中只提到“5月21日别喝咖啡多喝茶”。通知的重点是前两条,即全员放假一天不调休,并且给每一位员工发放一份茶叶作为礼物。网友开玩笑称:“别说一天,只要放假一周!我可以一周不喝咖啡!!”

根据通知截图中的“小罐儿”、“杜总”等信息,刺猬公社辗转了解到,该企业是茶企小罐茶。5月21日是国际茶日,根据某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视频,在5月21日一场东方茶创新论坛中,小罐茶CEO杜国楹表示:“我们公司已经在521全体放假,我呼吁这个节日从我们茶企做起,逐步推动成为一个国民假日。纪念传统文化最 好的方式,就是给它一个真正的节日。”

刺猬公社联系到在小罐茶工作的员工黄健(化名),对方称网上峰传的放假通知属实。他回忆,5月20日上午十点左右,他和同事在办公室,突然收到了邮件通知,随后公司行政又在群里发了一遍通知。“第 一反应是惊喜,然后立马发给朋友炫耀。”

通知里提到的礼物,也在当天发放。黄健说他当时去开周会了,没赶上发礼物,回来时礼物已经被放在每个人的桌子上,同事说“是阿姨穿着小罐卫士的衣服发到工位上的”。

和网络空间聚焦于“少喝咖啡多喝茶”的争议不同,员工对于放假一天的喜悦情绪盖过了一切。黄健的很多同事都发了朋友圈,网络上峰传的引发争议的截图也来自群聊消息。

同事发的朋友圈,图源受访者

甚至还有员工玩起了花活儿,把假期留给自己,把茶叶送给朋友圈的好友。

同事发的朋友圈,图源受访者

据悉,放假一天的决策来自老板杜国楹本人。有员工透露:“之前有人问他对于国际茶日有什么想法和计划,他就表示把这一天留给中国茶,全公司放假一天,让大家在家好好喝茶。”

咖啡与茶,正在瓜分年轻人

虽然自己是茶企员工,但黄健说,自己是咖啡和茶的双栖用户。“每天早晨必须一杯咖啡,然后一整天都是茶。”关于公司要求大家在这一天“少喝咖啡多喝茶”,黄健觉得“还算合理”,因为“感觉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到国际茶日,记住这一天。”

过去十年,国内的咖啡市场与茶市场都以不同的形态经历了比较罕见的规模扩张,前者经由多个连锁品牌,让更多中国年轻人建立了咖啡的消费习惯,后者则在见证一场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的变革。

换言之,无论咖啡还是茶,在这一阶段的规模扩张中,争夺的都是年轻人。

根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3月,国内连锁咖啡门店共计52308家。2023年中国人均年饮用数已上升至16.74杯,而这一数据在十年前仅为2杯。报告还提到,早午餐咖啡提神是主要需求,咖啡外卖消费市场趋向年轻化,女性仍为主流。

而年轻人口中的喝茶“血脉觉醒”,则广泛出现在近几年。

一方面,出于对健康和塑形的追求,年轻人对无糖饮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而原叶茶作为不含糖的天然饮品,在这一风潮下受益。根据《2023淘宝天猫茶行业消费趋势白皮书》,原叶茶获得年轻人的青睐,销售规模和增速均已高于果茶等代用茶,原叶茶年轻群体中57%为茶叶新客。

另一方面,在年轻人爱喝的奶茶圈,越来越多的爆款单品与中国茶密切相关,相对的,从奶茶开始,年轻人了解更多中国茶。前几年爆火的鸭屎香柠檬茶带火了原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的凤凰单丛茶,近两年“原叶茶+鲜奶”模式的爆火,则把金丝滇红、正山小种、金牡丹乌龙等原本只在茶叶爱好者中流传的名字带到了年轻消费者面前。

原本对茶文化不甚了解的年轻人,开始理解爸爸茶杯里泡的不只有“茶叶”两个字,小小的一片叶子,可能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山间,经由不同的工艺制作,携带者不同的区域性文化和历史。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也曾在去年提到:“年轻态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中国茶市场主力。”

小罐茶线下门店免费发放冷泡茶,消费者主要是20-30岁的年轻人

年轻人消费原叶茶主要有几种模式,一是在超商购买原叶茶的瓶装茶饮;二是购买线下门店制作的便携冷泡茶;三是在各类新中式茶馆消费现泡。,随着对原叶茶的了解,和饮茶习惯的养成,部分年轻人最终会回归上一代人的饮茶模式,即自行购买喜欢的茶叶,在居家或办公场景下自己泡原叶茶。

消费数据验证了茶叶消费年轻化的趋势。抖音电商在今年4月发布的《2024春茶消费数据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647万人在抖音下单购买春天的第 一口茶,各品类茶叶累计成交1435万单。以5年为一年龄段,按不同年龄段购买量排序,90后是购茶主力,占比领先,其次才是70后和85后。

尽管有电商用户整体偏年轻的因素存在,但年轻一代买茶、喝茶的趋势已日渐明显。

争议背后,茶文化崛起

国际茶日当天,正在放假的黄健注意到自己公司上热搜了,面对“521某公司禁止员工喝咖啡”这样激进的措辞,他觉得“没必要把茶和咖啡放到对立面上”。

事实上,像黄健这样的“咖啡与茶”两栖用户不在少数。在北京CBD工作的白领王米,也是“两栖用户”的一员。公司茶水间有一台半自动咖啡机,她和同事几乎每个工作日上午都会自己做杯咖啡喝,为此她在各地搜罗了不少咖啡豆。

但一杯咖啡之外,她也同样习惯在工作日喝茶。

因为家住安徽,附近有茶山,王米从初中开始就跟着家人一起泡茶喝。采茶季过去后,茶叶原叶品质变差,一些茶园会开放给附近居民免费采摘。王米的妈妈会去采原叶,花钱找人炒熟,变成家里的“口粮茶”。她回忆:“有时候我妈也会去收费的茶场采,交100块钱,能采3、4个小时,那种原叶就更嫩一点。”

在公司恢复每天泡茶喝的习惯,则要从24年春节前的年会摸奖说起。王米在年会摸奖中与最想要的LaMer套装擦肩而过,最终喜提一套茶具,包括一个茶壶和一个玻璃茶杯。“我不喜欢喝白水,那一壶容量差不多500毫升,我每天喝两泡,差不多就有1升。再加上一杯咖啡,每天的水摄入量就达标了。”

茶水间的茶叶角,图源受访者

王米泡的茶,则来自公司茶水间。有的是同事出差带回来的,有的是北京鼓楼的联名茶,茶叶和茶包都有,工作日每天都能换不同口味。她发现,办公室喝茶的同事也变多了,还有同事在茶水间摆放茶叶的角落细心贴上纸条,写着:“茶民不易,望大家珍惜茶叶,喝完归好、防潮。”

图源受访者

在国际茶日的某论坛中,杜国楹非常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对于中国茶的看法:“狭义的中国茶是那片叶子,但是奶茶、茶饮、功夫茶,都是广义的中国茶。”三杯茶,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茶市场,需要一起探索,一起向前。他在现场盛赞伯牙绝弦有茶味,而在场的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则对小罐茶黄山工厂的智能化生产赞叹不已。

张俊杰和杜国楹是两代人,他们如今正用不同的方式把茶文化带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中,前者让年轻人经由奶茶认识更多茶的滋味,后者则把茶叶品牌化、年轻化,让原叶茶更靠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咖啡和茶虽然都在争抢年轻人,但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比起一道“coffee or tea”的选择题,各自研发更丰富的产品,用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才是更良性的竞争格局。茶文化传播也不需要说教,当年轻人能在茶产品中感受到茶的韵味,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茶的拥趸。

国内的市场可以同时容得下优质的咖啡产品和茶产品,正如黄健的一位同事说的那样:“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环,应该得到保护。任何足够自信的文化推广都不需要建立在对另一事物的禁止上。”

换一种视角看,咖啡文化近十年在中国年轻人间的普及之路,是值得茶文化借鉴的路径。

咖啡文化的推广不是停留在文化层面的空中楼阁,它由一个个品牌、一款款产品牵引。从前的消费者,大多数分不清深烘、浅烘,也不知道单一产地和拼配的区别,是生椰拿铁这样的大爆单品,挂耳、咖啡液、胶囊咖啡等不断被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让咖啡逐步渗透到普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终才拥有了当前的普及度。

而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能否同样借势于品牌和产品,在年轻人中形成文化势能,让企业无需提出“别喝咖啡多喝茶”的要求?这是杜国楹和张俊杰们需要继续解答的问题。

(本文中,黄健、王米为化名。)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男子空腹喝特浓咖啡突发心悸 医生提醒慎防咖啡因过量

    ​近日,一则关于男子空腹饮用特浓咖啡后突发心悸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四川一名 34 岁男子在高速驾车途中,因空腹饮下两杯特浓咖啡,出现四肢发麻、头晕目眩及恶心症状,情况危急下紧急停车求助。 经医生诊断,该男子心悸症状系咖啡因过量所致。原来,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导致心跳加快。而空腹状态下,肠胃对�

  • 撬动百亿市场,这个小众赛道被年轻人“捧红”

    晚上8点,下班回到家的95后小C打开屋内的恒温饲养箱,一条通体银灰色的玉米蛇顺着他的手腕缠绕而上,鳞片在灯光下泛出金属光泽——这是他不久前刚接回的第14条宠物蛇。其他饲养箱里,还有13条不同基因、不同颜色的宠物蛇悠然自得地栖息着。 小C只是万千异宠爱好者中的一个代表。 异宠,指的是区别于传统猫、狗、观赏鱼等常见宠物之外,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观赏�

  • 窝囊旅游,当代年轻人的“邪修”

    ​“减速缓降版蹦极,0.5m浅水区躺平式漂流,坐扶梯无痛爬山……”2025年暑假“窝囊旅游三件套”,让菜但爱玩、没苦不硬吃的年轻人们成功找到了一种旅游“邪修”新玩法! 「克劳锐」在抖音发现,这类新奇的蹦极、漂流、爬山玩法逐渐走红,一系列“窝囊游”视频成功吸引了网友视线,“窝囊旅游”一举成为文旅界新宠和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 “窝囊式旅游”是如何在�

  • Just So Soul发布《2025 年轻人减肥报告》:近1成年轻人减肥第一步是在社交平台立Flag

    Soul App发布的《2025年年轻人减肥报告》显示,超八成年轻人有减肥意愿,其中Z世代是主力。外貌焦虑仍是减肥首要原因,但近半数为健康而减。六成人选择运动减肥,平均花费1487元。减肥成功标准从体重数字转向更自信健康。报告指出,年轻人通过减肥重获生活掌控感,社交平台成为重要支持来源。

  • 七夕“cos委托”走红:年轻人付费请人扮演虚拟恋人

    今天是七夕节,每到七月初七,甜蜜而又浪漫的浪潮奔涌而来。时至今日,七夕节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依旧重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过节的方式似乎悄然发生了改变。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七夕节,一种名为Cos委托”的七夕约会走红网络,有年

  • 反内卷去班味 年轻人重新定义工作:追求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一股“反内卷去班味”的新风潮正悄然在年轻职场人中兴起,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并定义工作的真正意义,追求更加人性化与平衡的生活节奏。 面对单位可能存在的变相施压,如“自愿报名”加班等,年轻职场人开始展现出集体觉醒的态势。他们巧妙利用制度规则,如申请调休陪家人、选择远程办公等,以实际行动反制内卷,让工作回归服务生活的本质

  • 在成都欢乐谷,快手办了一场专属年轻人的盛会

    ​平台、游乐园以及游戏IP“组队开大”。 上周末,快手在成都欢乐谷举办“夏日游音节”,为年轻人带来了持续三天三夜的线下狂欢:白天,刷展区任务,看花车巡游,与NPC互动,还能集卡兑限定周边,像走进现实版游戏世界;夜晚,两大游戏总决赛战火重燃和音乐主播神仙打架,电竞热血混搭音浪狂飙,直接点燃夏夜...... 这是平台深度赋能线下、携手游戏IP开启的跨界创新�

  • 草原直播秀,让传统特产打入年轻人零食柜

    在辽阔无疆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穿着蒙古族服饰的牧民们,正在表演歌舞、演奏马头琴、射箭。夜幕降临,星空之下,牧民们点起了篝火,烤起了牛羊,庆祝「草原黄金产季」的丰收喜悦。 这一幕,来自内蒙古通辽风干牛肉品牌豁尔臣食品旗舰店的直播间。不同于以往直播电商中,「店播」局限于摄影棚等室内场景,这场直播在户外的绿色大草原上,穿插着特色民族节目,宛

  • 中国茶快消化迎来关键载体:小罐茶焖泡系列即将上市

    中国茶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传统泡茶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新兴的"焖泡"茶饮方式成为介于传统冲泡与即饮茶之间的"第三极",小罐茶率先布局该领域,通过"茶品×茶具"一体化生态实现从产品到生活方式的跨越。其创新包括:获得红点设计奖的专用焖泡杯、针对年轻群体的模块化轻资产门店体系,以及标准化拼配工艺确保品质稳定。这种模式重构了茶产业底层逻辑,将茶还原为日常生活方式。小罐茶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可通过系统性创新融入现代生活肌理。未来中国茶将突破单一文化输出维度,以更开放姿态走向全球舞台。

  • 小熊小白咖天猫首发,轻松打造专属咖啡角

    小熊电器推出"小白咖"咖啡机,针对新手用户简化操作流程。产品采用PID+NTC双温控系统实现92℃黄金水温萃取,搭配5.0Pro蒸汽棒解决奶泡制作难题。创新设计多功能胶囊漏斗,兼容咖啡胶囊和咖啡粉两种使用方式,满足快捷胶囊咖啡和现磨咖啡的不同需求。通过精准控温调压技术和动态变压萃取技术,既保留意式浓缩的醇厚风味,又能制作清冽甘甜的冷萃咖啡。该产品已在天猫平台开启预售,旨在让用户在家轻松复刻咖啡馆级咖啡体验。(140字)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