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InflectionAI最新资讯  > 正文

​Inflection AI揭示新团队和计划,将情感AI嵌入商业机器人

2024-05-21 14:00 · 稿源:站长之家

划重点:

- Inflection AI 宣布了其新的高管团队,包括 CEO Sean White、CTO Vibhu Mittal、COO Ted Shelton 和产品负责人 Ian McCarthy。

- 公司决定聚焦情感智能领域,打造能够适应和反映企业独特沟通需求的同理心聊天机器人。

- Inflection AI 已经在 EQ 方面进行了两年的研发,并具有在情感对话方面的先发优势。

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1日 消息:前不久,Inflection AI 的首席人工智能专家之一 Mustafa Suleyman 离职加入微软 AI 部门,这一消息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留在 Inflection AI 的命运,人们却没有过多讨论。Inflection AI 曾获得15.25亿美元的融资,并用其中的一大部分资金开发了一款名为 Pi 的情感共情个人 AI 助手。随着 Suleyman 和大约70名团队成员加入微软,Inflection AI 将会怎样发展成为一个问题。

机器人数钱 投资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在上周与 VentureBeat 的独家采访中,Inflection AI 揭示了其新的领导团队,该团队由经验丰富的硅谷资深人士组成。新任 CEO Sean White 是用户体验和增强现实领域的专家,最近曾领导 Mozilla 的研发工作。新任首席技术官 Vibhu Mittal 在研究生期间曾参与早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并参与了谷歌翻译的开发工作。新任首席运营官 Ted Shelton 来自 Bain & Co,在该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咨询服务。产品负责人 Ian McCarthy 在微软、索尼、雅虎和 LinkedIn 等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

尽管 Suleyman 离职,但创始人 Reid Hoffman 选择不解散 Inflection AI,而是继续加大投入。虽然他没有透露公司还剩下多少资金,但在接受 VentureBeat 的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资金足够支持18个月的运营。如今,该公司宣布了重新调整的使命:在行业巨头如 OpenAI、微软和谷歌将认知能力放在首位之际,将其领导地位聚焦在情感智能领域。公司的商业计划是为其他企业构建具有同理心的聊天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适应和反映企业的独特沟通需求。

Inflection AI 的团队致力于发展所谓的 “EQ”(情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关键但经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这将使他们在渴望得到真正有帮助的聊天机器人互动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该团队表示,EQ 意味着系统能够察觉用户的情绪,并以一种体贴和有帮助的方式做出回应。企业希望聊天机器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Shelton 表示:“现在你给企业打电话,会得到一连串不认识你的人接电话,他们不了解你。假设你给希尔顿或者其他酒店连锁打电话,他们能够记得你,并说‘嗨,Matt,很高兴听到你的音。上次你在 Palm Springs 预订了我们的酒店,你又要去那里了!’”

Inflection AI 在过去两年中一直致力于情感智能的研发,他们的几个模型是根据真实人际对话的大量数据进行训练的,这些数据教会它如何回应人们表达的深层个人问题。该公司还通过所谓的 “同理心细调” 进一步优化模型,使其个性化。该细调几乎与预训练本身的规模相当,Mittal 说道。与竞争对手相比,Inflection AI 的方法与其专注于预训练数据的大小不同。Mittal 表示,这些竞争对手使用的是同样的训练数据,即网络上的文本数据。但是对于 EQ 来说,这些数据要难以获取得。

举报

  • 相关推荐
  • 2998元起!大疆Osmo Action 6运动相机发布:首次支持可变光圈

    今日,大疆Osmo Action 6全能旗舰级运动相机正式发布,售价2998元起。 据了解,Osmo Action 6是大疆首款可变光圈运动相机,可变光圈范围覆盖f/2.0至f/4.0,在自动模式下,可根据拍摄环境与需求选择不同的光圈挡位,支持星芒模式。 Osmo Action 6搭载全新1/1.1英寸方形传感器,2.4m等效像素,最高支持4K/120fps 4:3超清视频录制,在1080p录制规格下,可智能生成32倍超级慢动作片段。 同时�

  • 慧辰股份的AI应用破圈 发布机器人智脑“X”平台赋能让硬件更智能

    慧辰股份发布AI战略,聚焦垂直领域打造“专才”而非“通才”AI产品。其四大智能体包括:Data Agent重塑数据分析交互,让业务人员用自然语言分析内外数据;垂直行业数据洞见智能体,专攻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挖掘;市场需求研判智能体,辅助销售团队把握商机;数字员工管理平台,规模化部署AI应用。通过将AI技术与行业Know-How深度结合,该公司推动AI从“炫技”走向“赋能”,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 机器人“全能导航大脑”来了!银河通用发布NavFoM大模型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跨本体全域环视导航基座大模型NavFoM,实现机器人从“学会完成导航任务”到“真正理解移动”的跨越。该模型支持全场景、多任务、跨本体应用,通过统一“视频流+文本指令→动作轨迹”范式,融合800万条跨任务导航数据,在真实机器人上实现零样本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其技术突破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单一功能进化为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商业落地奠定关键基础。

  • 从“主动预防”切入,首款家庭具身机器人开启一场大规模社会实验

    星动力公司推出首款家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星动力H1,通过“千台臻享计划”招募1000个体验家庭,开展大规模用户共创活动。该产品定位“主动预防”健康管理,集自主移动、精细操作、环境感知与人机协同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家庭智能伙伴而非单一功能设备。此举旨在探索具身智能在非标准化家庭场景中的可行性,通过真实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为人机协同模式提供实践样本。

  • 人形机器人让小鹏走上了神坛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效果或许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料。 IRON登场那几天,全网都在找拉链,还有批评声指出,何小鹏在演戏。这种不信任,恰恰是市场对小鹏,乃至所有中国车企的刻板印象:会堆料、会营销,但搞不定具身智能这种真科技。 市场越是质疑里面藏人,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有分量。何小鹏要的,本就不是一句“信了”,而是一个迫使资�

  • 联合国向善机器人青少年挑战 首次登陆中国

    国际电信联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起的“2025-2026国际电联机器人向善青少年挑战赛”在中国启动。这是联合国官方支持的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活动首次在华举办,标志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赛事以“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全球10-18岁青少年设计机器人应对农业挑战,探索AI在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区活动由复旦大学等承办,将于2026年3月在上海举行总决赛,优胜队伍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峰会。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实践提升创新能力与全球视野。

  • 马斯克:数字“永生”有望20年内实现 人类意识上传至机器人

    在上周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再次抛出震撼性预言:人类有望在20年内,通过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结合,实现某种形式的数字永生”。 根据他的构想,这一过程将分两步实现:首先由Neuralink捕捉并创建人类心智的数字快照”,涵盖记忆、思维模式甚至个性特征。 Optimus是一款双足机器人,设计目标是在真实世界中导航、与人类互动并执

  • 打破乐器边界:AeroBand空气吉他助力机器人高交会开唱

    2025年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全球智能乐器品牌AeroBand空气乐队携智能乐器亮相,重点展示其明星产品AeroBand空气吉他。该产品是全球首款手自一体智能吉他,曾获2023年红点设计奖,具备手自一体、律动伴唱、APP互动学习及无痛硅胶弦等功能。展会现场,机器人化身演奏家与音乐人同台献艺,引发观众热烈反响。AeroBand通过科技重塑音乐全链路体验,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乐器生态系统,让音乐学习更自由、创作更高效、表演更具突破性。

  • 小鹏机器人会走猫步太像人了!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

    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全新人形机器人IRON,其拟人化程度领先,拥有仿生脊柱、肌肉及柔性皮肤,配备3D曲面显示与灵巧双手,实现22个自由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TOPS,支持对话、行走等智能交互,并采用全固态电池提升安全性。集成自研物理世界模型与VLT/VLA/VLM能力,实现环境感知与反馈。IRON将优先应用于商业场景,并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小鹏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机器人应用生态。

  • 从“实现需求”到“共创价值”:AI Native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团队?

    在1024程序员节,小红书技术副总裁风笛出席CCF工程师文化日五周年庆典,分享AI时代技术团队转型方向。他指出传统开发模式下工程师仅1/3时间编码,其余被会议沟通挤占,导致技术成长受阻、创新力下降。提出AI Native时代需重构协作模式:通过任务导向的扁平化组织,让工程师从需求执行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以48小时上线翻译功能为例,展示新型协作效能。强调AI不会取代工程师,而是将其角色提升至系统定义和复杂性管理的新高度。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