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互 > 关键词   >  交互设计最新资讯  > 正文

从交互设计“流行元素”中启发

2012-03-26 09:44 · 稿源:肖肖の交互设计

(二)展开和下拉的操作,不脱离现场,用手势代替

以前做应用,写操作、阅读类操作流程时,总是习惯先设计一个全新的阅读评论的界面,然后点击写操作输入框,键盘弹起。当时很傻很天真的觉得写评论或者阅读评论是用户当前的主要操作任务,多余的信息会干扰到用户的沉浸体验。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写评论,阅读等等只是我暂时的操作任务,我在写评论或者阅读评论的时候其实并不像脱离原文本身。

这些展开的设计,大多数可以用手势上推或者下推关闭,这也是移动触屏上去按钮设计的一种特色吧。

(三)侧边栏设计

Facebook是我见过最早采用侧边栏的,后来Path、悦读等也纷纷采用了这种设计,界面结构比较复杂时,侧边栏有助于减少界面的层级关系,充分利用显示空间,或者让目录型数据便于操作。但是,看就了应用,你会发现这些侧边栏都是千篇一律的在内容页面的下方,有没有其它的办法,让侧边栏的显示也创新一下,极阅也许是一个小启发吧:调出侧边栏的按钮不一定要在顶端、侧滑出来的层级也不一定要在底层。

三、引导设计根据场景引导用户

开启APP的新功能引导页面已经成为了APP的标配,和同事常常讨论这种功能到底这种引导到底合不合适,最后统一的出来的结论是这种引导界面只能起来通知用户有新功能的作用,要想通过这么几个页面教会用户怎么使用软件,太一厢情愿,真正的引导可以放在用户正在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

比如新浪、悦读的的夜间模式,在夜晚的时候才会提醒用户。

四、“写”操作的设计

最传统的写操作,是像微博(新浪、腾讯、QQ空间)那样,在内容页面的title栏处添加写操作的入口,后来Instagram出现后大多数拍照软件把Post操作放在中间的位置,再后Foursquare把checkin的操作也移动到了中间……轻博出现后,写操作的按钮放在中间,越来越多的中间大按钮的Tab设计。

同时又有另外一种趋势,就是Path把所有的写操作都收拢了起来,成为一种小按钮。两种形式。采用着两种设计主要是和整体软件的信息结构有关系,那种风格更合适,慢慢体验吧。

……

每一年,可以让人发散思维的“潮流元素”太多太多,大的原则一定是设计该坚持的创新,但有时候创新是来至生活的小体验,先抓住一两点总结一下,继续发散思维,同时警告自己别把这些思路变成山寨思维,贻笑大方。

作者:肖肖

文章来源:肖肖の交互设计

举报

  • 相关推荐
  • 大家在看

这篇文章对你有价值吗?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