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不可以
小米平板5 Pro预装的系统是MIUI for Pad,实际上就是安卓系统的定制版本。小米平板5 Pro使用的处理器是骁龙870,是ARM架构,但是如果想要装windows10系统,需要×86架构的处理器。虽然Win10 有ARM版的系统,如果可以找到合适的刷机包,理论上可以刷入,但操作比较复杂,大多数消费者自行安装难度较高。
可以,需要使用OTG模式
可以,需要使用OTG模式
小米平板5 Pro可以插入U盘使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Type-C接口的OTG线后连接到手机的Type-C接口使用,然后这个时候手机的Type-C接口将被转化为标准USB-A母口,可连接U盘、USB键盘、鼠标、读卡器等设备,这样小米平板就可以和其他的U盘等外界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用。
小米平板5 Pro是小米于2021年8月10日发布的平板电脑,于2021年8月16日正式开售。小米平板5 Pro采用11英寸LCD屏幕;长度为254.69毫米,宽度为166.25毫米,厚度为6.86毫米,重量为515克;提供黑、白两种配色。小米平板5 Pro搭载高通骁龙870处理器;后置1300万镜头+500万景深镜头,前置800万超清相机;内置8600毫安时容量电池。2022年8月11日,小米发布小米平板5 Pro 12.4英寸版,搭载骁龙870处理器,售价2799元起。
120HZ
120HZ。
小米平板5 Pro 12.4 采用【12.4 英寸LCD护眼大屏】,2.5K显示分辨率(2560*1600 (WQHD+))。其中屏幕还是120Hz刷新率+使用触控笔触控采样率最高240Hz、使用手指触控采样率最高120Hz;持环境色温感应、HDR10 以及Dolby Vision 等功能,并且通过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
能
能。
小米平板5Pro12.4英寸版是能玩吃鸡和平精英的,本身小米平板5Pro是骁龙870的处理器,而和平精英的对配置的要求很低,仅需运行内存4G以上,安卓5.0版本以上。所以就连很多年前的手机都是能运行,更何况是骁龙870的处理器。
不支持
不支持。
小米平板5 Pro 12. 4 不支持扩展存储。
✔支持内存扩展。不同内存版本支持拓展的大小有所不同,6GB内存版本支持扩展2GB运行内存,8GB及以上内存版本支持扩展3GB运行内存。
➢开启路径:设置-更多设置-内存扩展。 (开启后,系统将提供额外的运行内存,此功能会占用部分存储空间,请在存储空间充裕时使用)
边框是金属的
边框是金属的
小米平板5 Pro的边框是金属材质。它的机身外部材质主要是外壳材质复合板材,屏幕材质为LCD,中框材质为铝合金NMT工艺,镜头保护玻璃材质GG5,实体按键材质为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小米平板5 Pro长度为254. 69 毫米,宽度为166. 25 毫米,厚度为6. 86 毫米,重量为 515 克。
没有
没有。
小米平板5Pro12.4英寸版出厂无贴膜。
小米平板5Pro12.4英寸是小米于2022年8月11日发布的平板电脑,于2022年8月16日正式开售。小米平板5Pro12.4英寸采用12.4英寸LCD屏幕;长度为284.96毫米,宽度为185.23毫米,厚度为6.66毫米,重量为620克;配有银色、黑色、森山绿三种机身颜色。小米平板5Pro12.4英寸搭载高通骁龙870处理器;预装基于基于Android12的MIUI13操作系统;后置5000万像素主镜头+200万景深镜头,前置2000万景深镜头;内置10000毫安时容量电池。
骁龙870
骁龙870。
小米平板5 Pro 12. 4 搭载【骁龙 870 处理器】+LPDDR 5+UFS 3.1 闪存。
●CPU核心数: 8 核;CPU主频最高3.2GHz,采用 7 纳米制程工艺,A77+A55 CPU架构,Adreno 650 图形处理器;
✔不仅处理日常工作游刃有余,更能胜任主流热门游戏,并且提供最大512GB存储可选,性能强容量大。
支持
支持。
小米平板 5 Pro 12.4 支持 DP 高清投屏, 可以将平板 Type-C 接口通过 Type-C 转接线直接连接到显示器上进行投屏,投屏支持主流的 C 转 DP 线、C 转 HDMI 线、C 转 Dongle(HDMI、DP)。
支持
支持。
小米平板5Pro12.4提供67W秒充,并联双电池共10000mAh,让您摆脱电量焦虑。
✔支持QC2.0/QC3.0/QC3+/QC4+/PD2.0/PD3.0/PPS充电协议。
✔标配充电器输出规格:5V/3A、5-20V/6.2-3.25A(67W Max)
支持
支持。
小米平板5Pro12.4是支持防蓝光的,得到了德国莱茵 TÜV 硬件级低蓝光认证。
德国莱茵TUV硬件低蓝光认证是德国莱茵集团2014年推出的认证标准。TUV莱茵率先将独家开发的低蓝光视觉人体工学检测要求带入显示器行业,引导产业不断改进有害蓝光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