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键词 > 行星科学最新资讯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学

自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上映以来,彻底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由于电影极为火爆,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讨论,比如太空电梯能不能实现?论文作者认为,这个发生并合的天体可能是一颗质量小于或等于10颗木星的行星。...

特别声明:本页面标签名称与页面内容,系网站系统为资讯内容分类自动生成,仅提供资讯内容索引使用,旨在方便用户索引相关资讯报道。如标签名称涉及商标信息,请访问商标品牌官方了解详情,请勿以本站标签页面内容为参考信息,本站与可能出现的商标名称信息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反馈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第一时间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与“行星科学”的相关热搜词:

相关“行星科学” 的资讯2088篇

  • 《流浪地球》剧情成真!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颗行星被恒星吞噬

    自从《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上映以来,彻底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由于电影极为火爆,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讨论,比如太空电梯能不能实现?论文作者认为,这个发生并合的天体可能是一颗质量小于或等于10颗木星的行星。

  • 新晶体结构将帮助科学家了解大型岩石系外行星的深处

    发生在我们星球深处的物理学和化学是我们所知的生命存在的根本。但在遥远世界的内部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影响到它们的可居住性潜力的呢?针对这些问题,卡内基大学地球和行星实验室领导的新工作利用实验室的模拟技术揭示了一种新的晶体结构,这对我们理解大型岩石系外行星的内部有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来自卡内基大学的Rajkrishna Dutta指出:“我们星球的内部动力学对于维持一个生命可以茁壮成长的表面环境至关重要--驱动着创造我们磁场的地球动

  • 民间科学家发现以前系外行星搜索所遗漏的类木星天体

    民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天体,它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而之前的搜索却没有发现它。这个天体离它的主星非常遥远,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远1600多倍,而且被认为是一颗大行星或小褐矮星,这是一种质量不足以像真正的恒星那样燃烧氢的天体。关于这个新世界的细节于2021年12月9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主要作者杰基-法赫迪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天体物理学系的高级科学家,也是公民科学项目"后院世界:第9号?

  • 韩科学家计划2029年登陆小行星Apophis并在上面取样

    当体育场大小的小行星99942 Apophis在2029年4月13日令人不舒服地接近地球时,一个韩国科学家小组希望能在太空中迎接它并将样本带回地球。Apophis由于其接近性和大小被列为“潜在危险”。今年早些时候,NASA排除了这颗小行星在经过比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大型通信卫星环更接近我们时跟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然而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研究如此大的天体的难得机会,同时还可以进行一次行星防御演习,这将是人类所见过的最接近真实的?

  • 科学家盯上两颗迷你Psyches近地小行星 铁钴镍储量超过地球

    近日发表于《行星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对处于我们宇宙后院的两颗富含金属的小行星展开了调查,以深入了解其起源、成分、以及它们和地球上发现的陨石的关系。这类近地小行星(NEA)很少见,但它们的存在,还是给出了一个有趣的可能性 —— 即未来某一天,我们或可在太空上开采铁、钴、镍等资源。近地小行星 1986 DA 想象图(来自:亚利桑那大学 / Addy Graham)一种理论是,这些富含金属的近地小行星是在太阳系早期发展中、行星的

  • 又一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屠呦呦、袁隆平等也享受过此荣誉

    7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文称,国际小行星委员发布公告,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73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以表彰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中科院古脊椎所前述文章介绍,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

  • 120光年外!科学家发现两颗新系外行星:其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

    10月20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两颗围绕红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颗距地球仅120光年的“超级地球”。报道称,这项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上的研究指出,这个两个系外

  • 22世纪末或撞击地球!科学家在小行星贝努上发现水痕迹

    贝努(Bennu)是一个威胁近地天体且非常神秘的小行星(101955),科学家预测22世纪末将近距离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为2500分之一,上演现实版的“世界末日”。据外媒报道,贝努作

  • 科学家一直寻找的第九大行星有新发现:可能是一个原生黑洞

    8月26日,据外媒报道,来自英国杜伦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科学家表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个原生黑洞。尽管冥王星已经被开除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单,但科学家并没有放

  • 不可思议!科学家称银河系可能存在超1000亿颗“流浪行星”

    8月23日,据外媒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银河系中可能漂浮着超过1000亿颗“流浪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

  • 移居外太空有望!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有60亿颗类地行星

    6月17日,据外媒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银河系中可居住的类地行星潜在数量进行了新的估算,最终计算出差不多有60亿颗这样的行星。这项计算是基于银河系中G型星(光谱型为

  • 科学家研发出直接观测系外行星的新仪器

    网易科技讯11月15日消息,据Engadget UK报道,天文学家不久将能够直接观测系外行星。而通常天文学家需要通过迂回的方式来研究系外行星,例如当某行星在行星前面穿过时观察光量的减少。普林斯顿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测试了CHARIS,这是一种过冷光谱仪器,能将大于木星的系外行星的反射光隔离出来,以分析行星的年龄,质量和温度。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它使用了一个能有效分辨行星光与主星光的日冕仪 。但是CHARIS的视野有限(?

  • 令人震惊!科学家观测到形成中的“幼年行星”

    网易科技讯11月10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现在的太阳系是一个稳定的系统:较小的岩质行星处于内部,气态巨行星处于外围,而边缘是冰质行星。但是,行星系统究竟如何从处于混乱状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并缓慢旋转着的圆盘状云,演化为循规蹈矩的天体,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现在,从遥远年轻恒星捕获的最新图像让人感到震惊,显示这些恒星的原始行星盘(Protoplanetary Disc)正在形成一些处于幼年时期的行星。研究人员称,这

  • SpaceX星舰第三次试飞任务提前结束 马斯克称星舰让生命多行星化

    人类最强火箭“星舰”的第三次试飞任务已提前结束失去信号的它很可能已经解体。“星舰”在此次试飞中同时失去了与SpaceX的互联网服务Starlink以及TDRSS的通信联系。他们将继续在这一项目上努力,以期实现马斯克所描绘的多行星生命愿景。

  • 美国 FCC 准许 SpaceX 进行星链系统测试!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近日向SpaceX颁发临时授权,允许其在美国20多个地点对蜂窝版星链系统进行测试。SpaceX将有6个月时间来完成这项测试。SpaceX与T-Mobile计划在2024年推出名为“StarlinkDirecttoCell”的短信服务,并预计将在2025年推出更多功能。

  • 中国将第一次防御小行星:几千万公里外撞击

    10月22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未来15年的计划。吴院士透露,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具体包括:嫦娥六/七/八号探月工程四期、国际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探测、近地小行星防御、天问三号火星采样、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在运载领域,我国将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突破10米级箭体直

  • 有可能撞上地球!小行星“贝努”样本舱已降落在美国犹他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显示,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REx”于当天将一个样本舱发回地球。舱内装有探测器大约3年前采集的小行星贝努表面样本,该样本舱已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53分降落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一片沙漠里探测器奥西里斯-REx”则将继续进行探测任务。过去7年里,NASA一直在制订一项移动或摧毁贝努的计划。

  • NASA预测:小行星“贝努”可能在2185年9月撞上地球

    美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消息称,一颗近地小行星可能会在2185年撞上地球。这颗被命名为贝努”的小行星于1999年被科学家发现,经过20多年的观测,科学家发现该小行星每6年会贴近地球一次,此前它曾于1999年、2005年和2011年掠过地球附近。科学家表示,这是NASA首次开展这类任务,采集到的样本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研究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宝贵材料。

  • AI 算法首次发现潜在危险小行星

    本文概要:1.AI算法首次发现了一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2.该小行星被标记为2022SF289,预计将在接近地球时距离我们只有14万英里。然,新算法可以仅从两张图像中进行检测,从加快了整个过程。

  • 一颗巨大小行星掠过地球:威力足以摧毁一座城

    快科技6月25日消息,又有外星访客路过访问”地球了。综合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未来几天内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将掠过地球,而据专家介绍,这颗小行星非常巨大,威力大到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并且小行星距离地球之近,实属罕见。报道称,这可小行星名为2023 DZ2”,在1个月前被发现,并得到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的证实,其直径为40-90米,预计将从距离地球134000英里(约215652公里)外的地方掠过,在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晚7点19分(北京时间25日上午7点19分)时,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尽管这颗小行星并不会坠落地球,但还是可以给科学家提

  • NASA称巨型小行星正靠近地球:时速超8.2万公里 5月24日掠过

    NASA近日发出警告称:一颗宽达656英尺(约200米)的巨型小行星,正在以8.2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靠近地球。据了解 2023 CL3”的大小,是纽约地标自由女神像的两倍多,这么大的小行星如果与地球相撞,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所以NASA将其视为潜在威胁。一些专家担心,地球还没有准备好保护自己免受可能致命的小行星的袭击。NASA表示2023 CL3”会于5月24日,在距离地球不到724万公里的地方掠过,虽然这个数字听起来很遥远,但对于整个太空来说这个距离并不足够安全。不过,目前各大航天强国都在准备部署行星防御计划,而且将加快建设速度。此前中国

  • 我国小行星防御首次任务计划公布:2030年对小行星动能撞击

    近些年,随着功能不同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数量不断增多,所产生的空间碎片为后续发射任务的轨道规划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日举行的首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专家介绍了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并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首次任务的总体方案以及相关的规划。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 中国巡天太空望远镜明年底发射 将参与近地小行星防御撞击任务

    快科技4月14日消息,中国去年底建成了天宫一号空间站,未来还会有一个新的航天器巡天太空望远镜伴随空间站飞行,最新消息称它会在2024年底发射,而且会参与小行星防御撞击任务。据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在第8届IAA行星防御会议透露,巡天太空望远镜计划2024年底发射升空,巡天太空望远镜将参与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撞击任务。巡天太空望远镜载荷分别是,第一代仪器共包含5台观测设备,包括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CSST是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

  • 十年一遇!直径数十米小行星深夜擦肩地球 比月亮还近一半

    3月26日凌晨,一颗摩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离地球最近时,距离还不及月球到地球的一半,但对地球没有威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这颗小行星名为2023 DZ2,在掠过地球上,最近距离时只有16.1万公里,而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其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个头如此大的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属于十年一遇”。由于掠过时距离较近,用双筒望远镜和小型望远镜就能看到。这颗小行星早在今年1月初就被发现并追踪,NASA表示,跟踪这类小行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它们的轨道和特性,从而提高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危险天体的预测和响应能

  • “中国复眼”二期开工!事关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

    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在重庆市云阳县举行。将建设25部30米孔径雷达,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计划三期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由400多台雷达组成的大科学装置,探测距离能达到1.5亿公里,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雷达领域保持50年的领先优势。

  • 韦布望远镜发现首颗系外行星:直径与地球相当 温度却高几百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将其命名为LHS475b,直径与地球相当,距地球约41光年。根据韦布望远镜数据,这颗行星的温度比地球高几百度,如果探测到云层,表明这颗星球可能更像金星,因为金星有二氧化碳大气层,并且永远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中。研究人员还证实,LHS475b的公转周期为2个地球日,尽管LHS475b比太阳系中的任何行星都更接近它的母星,但后者是一颗红矮星,温度不到太阳的一半,因此研究人员预测它仍然可能有大气层。

  • “行星发动机”来了!一加11与《流浪地球2》达成深度合作

    流浪地球和一加官方微博就悄悄暗示,一加11将与《流浪地球2》达成合作。一加官方正式官宣,一加11将作为《流浪地球2》未来性能科技独家合作伙伴,深度参与电影,共同探索人类未来科技的各种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手机正面采用6.7英寸AMOLED双曲屏,屏幕分辨率为3216x1440,支持120Hz高刷;采用5000mAh电池;搭载5000万像素IMX890主摄,并支持哈苏专业模式。

  •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大动作来了:行星防御、探索太阳系边缘

    今年,我国正式建成了中国空间站的T”字基本构型,在航天事业上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大步。但我们想要做到的还不止于此,还要继续向更远的太空中进行探索。据央视网报道,近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大量重磅信息。吴伟仁表示,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以在地月及星际之间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这种技术未来还有望应用于火星。当然,月球毕竟只距离我们38万公里,我们的脚步同样不会止步于此。吴伟仁介绍,未来我国10-15年将通过附

  • 我国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载人登陆火星、行星穿越等获得突破

    日前探月工程总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公布了我国航天强国的建设目标,将分为两个阶段,时间点分别是2035年及2045年,最终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行星穿越、月球科研战等成果...进出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能力全面提升,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航天战略科技力量,在重点领域并跑或领跑,工业基础自主可控,空间基础设施完备可靠,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在载人登陆火星工程、国际月球科研站、行星际穿越、天地往返运输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成为世界航天发展的领跑者之一......

  • 研究称形成地球最大陨石坑的小行星比以前认为的更大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亿年前形成弗里德堡陨石坑(Vredefortcrater)的撞击进行了更精确的模拟...罗切斯特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撞击物可能大得多,这将对整个地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一个直径172公里(107英里)的陨石坑将由一个大小为15公里(9.3英里)、以每秒15公里(9.3英里)的速度移动的天体创造...如果形成弗里德堡陨石坑的小行星比形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小行星撞击的能量更强,那么弗里德堡陨石坑可能会造成更加灾难性的全球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