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成为虚假医疗广告的重灾区,人们已然提高了警惕性。只是,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虚假医疗广告虽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无奈地是,即便如此,光天化日之下,它仍然在满街流窜,甚至顶风作案……

“360,让网上看病更放心。”近日,360搜索高调推出子垂直搜索引擎——良医搜索,旨在实现搜索医疗医药信息时,不受虚假医疗广告和信息侵扰。开启医药搜索新时代,有人说,360营销真可谓做足了功夫,也有人说,继3B大战之后,老周又在故意狠戳百度的痛处了……

挑衅也好,伸张正义也罢,无论如何,在搜索之争的表象背后,当网络成为虚假医疗广告的重灾区,人们已然提高了警惕性。只是,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虚假医疗广告虽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无奈地是,即便如此,光天化日之下,它仍然在满街流窜,甚至顶风作案……

从电视台、报纸蔓延至网络 虚假广告随处可见

案例:

网友A:在理发店等理发,无聊看报纸。看到东南早报的一个版,上面是煽情的悲天悯人的地震灾情报道,下面是更加煽情的伤天害人的虚假医疗广告。连个广告字样的过渡都没有。东南早报还可以更无操守吗?

网友B:家里订阅了一年的扬子晚报,每天都能看到类似的广告,明年不订了,不知道扬子晚报 是不是真的这么缺钱?再说了正规广告不能打吗?非得打假药广告。

网友C:电视上狂打广告的好视力产品,就是一块无纺布外加一点薄荷水,不可能具有疗效,纯属欺骗消费者,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好视力产品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呼吁执法部门严查。

网友D:今年3月,家住黑龙江鸡西市的陈女士忍痛安葬了自己68岁的母亲,老太太因喝了被电视广告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某品牌“降糖茶”而永远离开了自己。事后她才发现,这款产品没有食品批号,不是食品;也没有“国药准字”标记,不是正规药品;更没有保健品批号和统一识别标记,当然也不是正规保健品。

………… …………

从电视广告到各类报纸及门户网站,类似这样的虚假医疗广告可谓数不胜数,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正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到网络上,他们不仅谋财,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害命的紧要关头。

日前,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关于搜索推广中的违法医疗广告情况调查》,该数据显示:在网民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上,已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公布为无国家药品准字批号的26款药品,依然有14款存在推广链接,占比达53.8%;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上的推广链接购买最多的18款药品中,有14款为“三无”药品,比例高达77.85%。

由此可见,搜索引擎,已活生生变身为虚假医药广告的重灾区。

 小作坊违规制药、假借院士专家身份宣传、媒体谋私利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研发生产到广告营销策划,他们无不在侵害消费者的利益,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41.2%的医疗广告为虚假医疗广告,它们因何存在?根源在哪儿?为何可以被任意播放?政策监管不到位还是政府的不作为?又或许,环环相扣,虚假医药广告事业发展到今天,背后显然在隐藏着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利益链。

虚假医疗广告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我们就纳闷了,这个安徽生产、配方来路不明、没有正规批文的所谓降糖药,怎么能通过电视台宣传、上海的电话销售,又从北京的一个奇怪地址寄到消费者手里?”非食品、非药品、非保健品,上述陈女士想讨个说法,但最终却无望而归。

生产厂家声称只是代加工、宣传电视台称会向上级汇报但无下文、电话销售推脱称找不到销售记录、寄出包裹的地址所留电话根本打不通,纠责问罪之时,当初看似复杂但操作正常的流水线好像突然断了档,互相推诿打死也不承认。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在陈女士艰难求证和维权路的背后,我们可以感知,从生产者到销售者,再到政策监管,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一条巨大的黑色利益链。

都是金钱惹的祸

“这些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参与接拍电视医药广告感到深深的不安!在电视医药广告领域,在医药的研发、批准、生产、销售的环节,在广告的策划、录制、审查、发布的环节,往往都存在着人为干预的风险,而这些人为干预都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却鸵鸟政策自欺欺人,侥幸地寄望于药监部门、工商部门、广电部门能够替自己把关,寄望于它们批准合格的药品、批准和播出合格的广告。但是,事与愿违,却总是有医药广告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以上这段忏悔来自成都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毅,日前,他发了一条长微博向广大消费者致歉,从婉拒到有一就有二,他讲述自己任职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主持人时因接拍电视医药广告而最终被劝退的经历。

“一年平均做40多个,能赚百十来个(万元)!”据搜狐报道,东五环附近一小区一套两居室内,老杨的影视策划公司内,4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视频广告。老杨说,他现在专职做医药保健品视频广告,他知道这有虚假宣传之嫌,但也是靠卖点子挣钱。一些企业经过炒作,赚得更多。老杨说,他做过的一款降压表,成本只有8元,零售199元,厂家一下赚了几百万元。

药品、厂家资料都不需要,知道药名,有什么成分,主治什么病,就能找出卖点;药品包装上在成分和功效后面加个‘等’字就好发挥、那些被媒体曝光的“老专家”不能用了,考虑用30多岁,有留洋医学博士气质的年轻演员……老杨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据悉,广告里出现的所有“专家”都是受过正规表演培训的,根据形象气质、表演水平又分为一线和二线演员。好演员一场下来能挣数千元,一般的可能只有几百元,“专家”们往往在多家影视公司兼职。

一路看下来,怎一个“黑”字了得。

随手曝光虚假医药广告的活动发起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此前曾表示,虚假产业是暴利行业。从制造商,亦即虚假产品制造商、经销商、广告商、广告代言人、还有播放广告的媒体,整个产业链都有巨大利润。

更有网友评价称,2012年南方报系三季度亏损近8个亿,不做虚假广告,恐怕更是活不下去了,媒体的严冬已经来了。

无论是纸媒还是网媒,考虑到经营收入和利润,为了赚钱广告部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广告都尽量登。但试想一下,如果电视台不播、报纸不放、广播不播、网络不收,虚假广告会炒到今天这般田地吗?此外,“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保证治好”……虚假医药广告使出各种夸大词汇,政府监管工作似乎力度还不够。

中国医药报刊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述湘表示,谁敢罚啊?罚广告主?还是罚媒体?还是处罚监管者的渎职?谁去罚?这些问题,似乎从来不梳理啊。

据悉,虚假医药广告涉及很多部门,包括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广电部、新闻出版署等,所以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接和协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违法成本低,国内药品(包括保健品)通过审批后,虚假宣传、模糊信息(信息披露不全)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转身看国外,此前,由于涉嫌违规发布医药广告,美国搜索巨头谷歌以5亿美金为代价求得了与美国联邦司法部的和解,以避免被起诉。这是美国在线广告行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罚款,和谷歌2010年8.5亿的净利润相比,5亿美金的罚款不是一个小数。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是“规避”性法规,对于资格的审核相当严格,而事后用“捣糨糊”形容之更妥当一些;欧美不同,它更关注“赔偿”和“披露”,亦即事先并没有很多的规矩,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这两套机制基本上就可以直接让一个小企业玩完了。

“法律法规我们是有的,主要是执行难或者执行不力。”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马建苹说,在人大代表委员看来,打击虚假医药,不能只靠“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药品制假售假才是正解。

网络虚假医疗广告 一块儿难啃的骨头?

据4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包括国家工商总局在内的八大部门当天起将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专项行动。整治范围包括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大型门户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医疗药品信息服务类网站。

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表示,我们在微博上医药广告打假的呼声终于引起了ZF的重视,专项治理医药虚假广告开始了。

事实上,在我国,相比其他产品的广告,《广告法》对药品广告有很严格的规定。

第十四条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

(一)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三)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的;

(四)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国家规定的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治疗性药品广告中,必须注明“按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第三十四条 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欲瓦解黑色利益链上昧良心的不法团伙,虚假医疗广告这块儿骨头容易啃吗?无论如何,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除了加强自身警惕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倚赖政府的监管。

“贩毒也是暴利,是不是贩毒也很多人可以做,但是政府打击严厉就没有了。我觉得主要还是在政府监管,因为政府不力,导致犯罪的成本很低,最后抓到了无非就是罚款了事,不了了之。虚假广告有巨额利润,罚一点小钱无所谓。”在庄一强看来,如果只有一个原因,还是政府监管才能起决定性作用。

打假尚未成功,曝光仍需努力。庄一强建议,在政府实施三个月专项整治期间,曝光仍是长期任务。1)继续曝光,工商局、播出媒体和代言人。2)个案追踪报道,看成效。3)三个月后,建议工商局打假常态化,配合反腐设立举报帐号。4)建议人民、新华网及新浪腾讯搜狐设立举报栏。

防范小常识:如何辨别虚假医疗广告

行骗招数之一:夸大疗效

违法广告常使用绝对化的语言,描述产品功效:

宣称保证疗效:如“根治”“不复发”“无副作用”“三天起效”“包停药”“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

宣称包治多病:如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适合多种症状;

暗示权威性:如“诺贝尔奖技术”“最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奖项”等说法;

宣称费用低廉:含有免费治疗、免费赠送、有奖销售、以药品作为礼品或者奖品等促销药品内容的;

行骗招数之二:患者“做托儿”

时常看到广告以患者的名义出现在媒体上,称其使用某种药物或在某家医院治疗后,自己的痛苦顽疾轻松治愈,甚至当面跪谢来证明功效。其实,这些“病人”大都是托儿,或是非法使用他人的照片进行虚假宣传的。

行骗招数之三:“专家”代言

在电视报纸上经常看到某某“医学专家”推荐说某种药好,能快速治愈某种疾病。其实这些专家很多是假的,还有一些是私自使用了专家照片,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借用其权威效应,欺骗百姓称专家说该产品疗效好。

其实,一般真正的权威专家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工程院、科学院更是明确规定院士不得参与代言。所以,你见到的基本都是假的!

行骗招数之四:名人推荐

多为影视名人,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医疗广告的专业性,多数人也没有真正使用过该产品,更多是因为代言酬劳丰厚,所以推荐了某产品、一个劲儿地夸好。部分代言医疗产品的名人已经被点名批评,如张铁林、王刚、范伟等。

所以,不要因为有名人推荐就信以为真。———节选自丁香医生

啰嗦一句:这些药物一般价格昂贵,很多网页都是打着国家一些著名科研单位的旗号行骗,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等,有的则是将这些单位的名字进行更改,变成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如“中国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建议患者将所描述单位再网上搜索,真正国家级科研单位必有其官方网站,患者可通过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信息,并打电话到相关单位咨询等等方式确认。对于药品患者可登陆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fda.gov.cn查询,所有药品在此均可查到,若没有的就是假药。认准政府网站域名GOV,不要被虚假链接误导。

315曝光、八部门联合整治专项行动、微博#随手曝光#还在接力……眼下,已经到了全民抵制网络虚假医疗广告的时候了, 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药品制假售假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