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 关键词  > 房地产最新资讯  > 正文

AI正在成为贝壳新的“承重墙”

2025-11-12 16:11 · 稿源: 字母榜公众号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作者:张琳,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金九银十” 曾是房地产行业传统的营销节点,伴随楼市深度调整,其热度已经逐渐回归平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为55329亿元,同比下降7.6%。

在整体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的大背景下,贝壳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答卷。三季度,贝壳总交易额(GTV)达7,367亿元,净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1亿元,净利润7.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2.86亿元。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但在行业整体承压下,贝壳仍实现了收入正增长与持续盈利。

分业务来看,存量房业务GTV同比提升5.8%,表现优于新房业务。非房产交易业务净收入占比已提升至45%,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意味着,贝壳的业务结构更加均衡,抗周期能力增强。

AI是贝壳逆周期成长、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从2022年起开始尝试AI应用,贝壳将自有居住领域数据和通用大模型整合,构建了居住领域语言大模型和图像大模型。

如今,平台已上线了大量智能体,包括为C端提供的AI线上服务助手“布丁”,和帮助平台上超40万经纪人理解客户意图的AI应用“来客”等。

对于贝壳而言,AI正从辅助工具逐步成为业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为公司的运营效率与长期增长探索新的可能。

一方面体现在战略资源的倾力投入。在多数企业收缩战线、削减投入时,贝壳却选择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码。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6.48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连续八个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另一方面则是对核心业务的重构,以房屋租赁服务为例,贝壳深度推进AI与运营融合,通过AI对服务者作业、客户体验的全链路赋能,推动租赁业务在第三季度贡献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利润。

随着AI的深入应用,贝壳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找到了新的着力点:从过去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以科技重构作业模式、以效率驱动增长为路径的发展模式。

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AI也为贝壳未来的增长故事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A

三季度,贝壳交出了一份结构优于总量的成绩单。

报告期内,贝壳总交易额(GTV)达736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收入为231亿元,同比增长2.1%。

一个关键指标的变化值得关注——“非房产交易业务”(包括家装家居和房屋租赁等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已攀升至45%。

这意味着,贝壳的收入来源正从过去高度依赖房产交易,转向家装、租赁等业务形成的多元业务结构。其中,房屋租赁服务表现尤为强劲,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5.3%,达到57亿元。贝壳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然成型。

2021年,贝壳首次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其中“一体”为房产交易赛道,“两翼”为家装家居与租房赛道,打破单一业务依赖。2023年该战略升级为 “一体三翼”,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贝好家(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

无论是“一体两翼”还是“一体三翼”,对贝壳而言,其核心都是从之前的交易赛道,升级向居住服务相关多元化方向发展。

经过四年发展,驱动上述业务提效的因素也已经从规模效应变成了AI技术。

2021年前,贝壳主要依靠门店和经纪人扩张驱动增长,2021年门店数量达4.2万家,经纪人超50万。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店 GTV 和人均产能增长放缓。从2022年开始,贝壳布局AI,以技术驱动提升运营效率。

现在,在房产交易领域,AI助手“好客”识别的商机虽仅占个位数比例,却贡献了超过50%的成交量。

租赁业务也实现了全流程智能运营。在收房端,AI审核单均耗时20秒,较传统人工审核提效60倍,目前AI审核已落地11个城市,累计拦截风险房源1.6万多套。

最直观的体现是“人均产能”的提效。租赁资管经理月均管理房源从90套增至超130套,增幅超过40%。

换句话说,在不增加甚至减少人力的情况下,贝壳能管理更大规模的资产。

事实上,AI 的价值不是取代经纪人,而是助力他们。AI正在将经纪人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价值的服务环节。

截至三季度末,经纪人AI助手“来客”已覆盖41.4万经纪人,其AI选房、智能总结与聊天助理功能,有效提升了客户委托及维护转化率。

这些看得见的业务提效背后是贝壳在AI上的持续投入。贝壳Q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达6.48亿元,同比增13.2%。上市以来研发投入超100亿,从2023年Q4起,单季度均是研发费用均同比增加。

充足的现金储备让这场豪赌更加有底气,截至三季度末,贝壳剔除客户备付金的广义现金余额维持在约700亿元人民币。

B

在贝壳的AI实践中,租赁业务目前已经实现AI全流程覆盖。第三季度,贝壳租赁业务收入达57亿元,同比增长45.3%。

租赁业务,特别是分散式长租公寓,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并非一门好生意。其客单价相对较低、产品非标、服务半径大且维护成本高。

最终导致行业“规模不经济”,即管理房源越多,复杂度越高,边际成本不降反升。也正因如此,行业一直未探索出可规模化复制的有效路径。

但这又是一块不容被忽视的市场。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背后是超2.5亿的租赁人口,随着存量房时代到来,“租好房” 的需求持续升级。

更重要的是,在新房、二手房交易受周期影响显著的背景下,租赁业务的稳定性可以对冲行业波动风险。

作为后来者,贝壳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以技术破局。

2021年年底,贝壳开始调动各个部门的精干力量专攻租赁业务,在微利的租房赛道,贝壳通过大数据、VR看房和线上签约等技术提升效率,从资管效率及客户服务上盈利。

贝壳的租赁业务从开始就具备线上化和AI的基因,这也是贝壳的核心特质之一。2008年由链家(贝壳前身)启动的“楼盘字典”,如今已经成为重要的数据资产,也正是因为通过“楼盘字典”有效解决了“真房源”的难题,也让链家在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今,AI技术已深度融入贝壳租赁业务全流程,AI屋况采集、定价、洽谈方案及库存房托管等,均实现AI主导。一线人员的作业能力也随着技术螺旋式上升,运营和决策变得更加智能化,效率大幅提高。

在收房端,AI实现人店盘的网格化高效匹配,并主导定价、洽谈、审核等流程,收房人效提升13%,AI节点审核时长降低96%。

在出房端,AI实现智能托管和精准营销去化,年节省成本过亿。

贝好家也将AI与大数据应用于住宅开发前端,分析和挖掘客户需求,提前预测目标客户意向的产品类型和价格预期,以C2M模式提升需求匹配度。截至2025年10月底,贝好家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累计落地17个项目。

C

三季度,贝壳斥资2.8亿美元进行股份回购,创下近两年单季回购新高。

将时间线拉长,自2022年启动回购计划以来,贝壳累计回购金额已达23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市值。

回顾贝壳的估值变迁,受地产周期影响之深可见一斑。市值一度超过了当时万科、保利等头部房企市值的总和。这一估值既是房地产市场上行周期的红利,也包含了资本市场对其“科技平台”属性的溢价。

但随着房地产调控加码,贝壳市值持续回调。尽管贝壳具备科技属性,但深度绑定传统行业的平台仍难以完全脱离周期波动。

贝壳是否被低估,最关键的或不在于当下房产交易量是否回暖,而在于其能否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具备摆脱单一周期依赖、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AI以及贝壳锚定的多元居住或将成为这一转型的重要变量。一个仍依附于地产交易波动的平台,与一个以科技AI为核心、具备多元收入模型的科技公司,资本市场所赋予的估值天花板截然不同。

租赁业务AI深度渗透业务的成功,不仅是收入的增长,更是贝壳向资本市场证明其具备“抗周期能力”与“科技溢价”的关键实证。

举报

  • 相关推荐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小熊电器以创新驱动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小家电行业正经历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深刻变革,小熊电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7.59%,净利润增长36.49%,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通过建立"需求洞察-产品迭代-体验优化"的完整创新闭环,每年收集超2万条用户反馈,精准开发出双舱洗衣机、叠叠锅等爆款产品。同时依托五大智能制造基地和数字化系统,实现产品平均生产周期缩短5天,成品合格率提升至95%。小熊电器的实践表明,只有坚守长期主义,将研发转化为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

  • 顺网科技召开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披露云业务关键数据:5万路可运营算力居行业领先

    顺网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09亿元,同比增长8.04%;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59%。公司重点披露算力云业务进展:已落地300多个边缘机房,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服务超80万终端设备,其中电竞级算力规模达5万路,位居行业前列。游戏生态持续扩展,与B站联合推出卡牌游戏《三国:百将牌》。AI布局稳步推进,推出内置多模型的AI云电脑,并搭建AI基础设施平台。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聚焦高价值领域,强化长期竞争力。

  • 前三季度营收涨幅近150% 世纪华通强化可持续的业绩增长动力

    世纪华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单季营收首破百亿,净利润同比激增163.78%。增长主要得益于游戏业务的精准布局与高效运营,尤其是《Whiteout Survival》等海外产品持续深耕全球市场,连续多月稳居出海收入榜首。同时,国内盛趣游戏通过经典IP焕新与精细化运营实现强势回暖。公司多元化业务矩阵有效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凸显战略定力与运营实力,为行业穿越周期提供标杆。

  • IBM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IBM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达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各业务线实现加速增长,其中软件业务营收增长10%,基础设施业务增长17%。AI业务规模超95亿美元,推动运营效率提升。公司上调全年营收和自由现金流预期,预计自由现金流将超140亿美元。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4亿美元,并通过派发股息向股东返还16亿美元。

  • 悍高集团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升,核心优势筑牢发展根基

    2025年10月27日,悍高集团公布第三季度业绩,营收与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营收24.97亿元,同比增长24.26%;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38.07%。公司同步推出利润分配预案,拟派发现金红利1.44亿元。业绩增长源于品牌价值、产品创新、渠道优势和精益制造四大核心竞争力的协同发力。悍高深耕家居五金领域二十余年,构建覆盖收纳、基础、厨卫及户外家具四大产品系列,并通过数字化生产基地与多元化渠道布局,持续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为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 唯一量价齐升!海尔冰箱前三季度份额涨至47.2%

    海尔智家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海尔冰箱前三季度累计市场份额达47.2%,居行业第一,份额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销量增长1个百分点,单价提升1.6个百分点,成为行业唯一实现量价齐升的品牌。其增长得益于科技创新,如全球首创磁控全空间保鲜、AI保鲜技术,以及用户共创模式推动爆款产品涌现。这些举措不仅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还为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推动价值升级。

  • 海尔智家前三季度SKU效率提升15.6%

    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业绩超预期,前三季度营收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战略,通过全球研发与智能制造体系提升效率,SKU效率提升15.6%。AI产品如懒人洗系列销量突破20万台,带动品类增长;AI套系产品占比提升,激发用户换新需求;AI生活应用通过智能家电延伸至全屋体验。公司以创新优化运营,强化市场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TCL科技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6亿元,环比增长33.6%

    10月30日,TCL科技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大增99.8%。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11.6亿元,环比增长33.6%。受益于面板行业复苏及高质量经营,TCL华星业务呈现“大尺寸稳中有进、中小尺寸高速增长、新兴领域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新能源光伏业务逐步走出低谷,三季度盈利环比改善22%。随着行业格局优化,公司有望实现更优业绩。

  • 中兴通讯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营收超千亿

    中兴通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突破千亿,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政企业务与算力相关业务表现亮眼,成为增长重要动力。算力领域营收同比激增180%,占比达25%;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增长250%。公司以“连接+算力”为核心战略,在5G、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全球领先,5G基站发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同时,积极拓展AI与ICT技术融合,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 海尔智家数字变革再加速,前三季度74%商品直达用户

    海尔智家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增长14.7%,创历史新高。业绩增长得益于智慧家庭、数字化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其中数字化库存变革实现全面统仓TOC,县专卖店74%商品直达用户,降低资金压力、提升周转效率,推动轻资产运营。POP渠道新增61家客户,零售增量3.68亿元。用户可全程可视化体验,送装同步提升满意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制造等全流程变革,强化核心竞争力。

今日大家都在搜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