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 关键词  > INDEMIND最新资讯  > 正文

INDEMIND:打造标准化机器人AI方案,行业关键技术供应商价值凸显

2021-12-10 10:57 · 稿源: 站长之家用户

4 年深耕低速自动驾驶技术,打造标准化机器人解决方案,INDEMIND已然破茧成蝶,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之一。

在疫情催化之下,爆发式增长的不只是服务机器人市场,根据数据统计,今年超 10 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成立,随着机器人公司、传统企业、新晋企业陆续进场,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夺战”已在悄然中激烈展开。

根据IFR数据显示,2016 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3.8%,2021 年预计达到125. 26 亿美元,到2023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突破 201 亿美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随之滋生的行业乱象也越发明显。

察微市场,光鲜之下,低端同质、营销噱头等乱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企业面临着一入局便需破局的尴尬境地,各路玩家又该如何在各自领域内立足跟脚?说到底在于技术二字。

“除了行业过早追求变现,技术缺位是造成乱象的主要原因”INDEMIND联合创始人姜文表示。

伴随着工业4. 0 时代到来,服务机器人行业真正迎来破冰时刻,而疫情又加速了商业化的进步。但随着前期积累的技术红利透支,乱象逐渐丛生,行业开始呼吁回归技术本位的发展理念。但新技术从研发到应用,需要一个长期试错积累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瞬息万变的市场,自身的运营压力,外部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使得他们容易陷于急于求成的圈子中不断打转。

该如何破局? 提升产品竞争力,快速落地,答案再浅显不过。

但答案的背后,依然是技术的积累。

随着行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开始分工明确,在此过程中,行业需求的量变引起质变,AI技术供应商强势崛起,并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极为关键和稀缺的供应环节。它的出现满足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也为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助力。INDEMIND在 2017 年便进入了这一领域,是国内布局最早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之一。

从算法到硬件再到自主移动机器人底盘,是AI技术供应商们一直以来的核心业务,但随着市场快速变化,行业对于AI技术供应商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

一方面,随着机器人市场已经从拓荒阶段进入收益阶段,成熟验证的场景不断增加,新晋企业不断涌入,不同背景的企业需求各有不同。

对于成熟的机器人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升级,倒逼产品力提升,但受限于自身研发压力和资金压力,一直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AI能力、场景应用、成本等问题;

传统企业具有庞大的资金和线下渠道优势,但要基于原有业务推出机器人产品的难点不在于跨界过程中的水土不服,而是本身缺乏机器人及AI技术,导致自身优势难以转化;

新晋企业有想法,有场景,但同样缺乏AI技术和机器人相关产品积累,难以快速输出成熟的机器人产品,使得这类企业在行业中淘汰率极高。

另一方面,市场规模增长不断提速,产业链愈发完善,市场切入逻辑也在从“从 0 打造产品验证市场”转向“整合产业链资源快速切入”。

这些需求转变使得单一性、伪通用化的技术产品的局限性越发被放大,整体化融合性的方案呼之欲出。

因此与单纯提供技术或产品的企业不同,INDEMIND在提供基础的软硬件服务上,通过整合行业需求,构建了一套从包含软硬件的核心导航技术,到结合业务场景的AI交互,再到硬件参考设计的标准化机器人AI解决方案。

姜文说到,经过 4 年深耕,INDEMIND拥有着行业领先的AI技术、视觉自然导航技术、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及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这些都为INDEMIND的“产品+模式”创新提供了丰厚的资本。

据介绍,INDEMIND标准化机器人AI方案是以INDEMIND自研的机器人通用底层AI操作系统INDEMIND OS为核心,搭配标准化模组套件,可快速适配各类家用&商用机器人平台,有效满足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

对于成熟企业,INDEMIND能够提供更先进的自然导航及AI技术,快速稳定的迭代原有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传统企业和新晋企业伴随着市场切入逻辑的转变,对于快速实现量产抢占市场有着更迫切的需求,INDEMIND能够为他们提供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及量产设计服务,协助传统企业做产品整合,帮助新晋企业做产业链资源整合,降低研发门槛,缩短验证和量产周期,同时实现标准化产品满足非标市场需求的目的。

从前期需求对接,到中期工程化实施流程,企业拿到样机预期 30 天,最终量产预期 100 天,平均可缩短6- 9 个月的研发时间,节省80%接近千万级的研发成本。同时,采用以双目立体视觉为核心的导航模块,导航成本还可最多下降70%,整机成本可最多下降40%。

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地降低成本并不能解决低端同质化问题,尤其以视觉为核心的导航技术,精度问题和计算量一直是关注点。

因此INDEMIND立项自研了高精度VSLAM算法、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及轻量化算法技术,在应用于家用扫地机的实际测试中,导航精度实现绝对定位精度,足以媲美激光雷达。同时基于独有的立体视觉技术,可提供0.05-1.5m范围内误差小于1%的深度计算,构建三维空间地图,能够立体识别人、动物及十几种大类家居用品,物体识别精度<2cm,并能根据识别信息作出智能决策,实现避障、交互等功能,此外,通过配置业务逻辑实现跟随、看护、安防等智能逻辑。

借鉴3C电子产业的成熟模式,INDEMIND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以参考设计+关键硬件的模式服务机器人市场,能够有效支持客户完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大规模量产,是INDEMIND凸显价值的根本。

在 2021 年推出的RBN100 商用机器人解决方案,用不到 1 年时间便已形成多个大规模行业订单,得到客户的广泛验证,同时,同在今年推出的RBN10 家用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和国内行业巨头达成多个合作订单。 4 年积累,一朝勃发,INDEMIND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用机器人技术供应商之一。

未来,INDEMIND将为市场不断带来最新的机器人前端AI技术,同时也为市场和客户不断完善以INDEMIND OS为核心的机器人生态,让生态系统内机器人的部署、应用、技术升级形成自我循环并推动部署量和价值产出能力的持续增长,与客户一起聚焦AI及AI带来的业务演化和生产力革命。

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站长之家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 传字节跳动AI眼镜有新动作! 已和供应商“搭上线”

    有知情人士透露了字节跳动在AI硬件领域的又一重大布局计划推出自家的AI智能眼镜。字节跳动自去年起便已启动AI眼镜项目。意在为豆包寻找更广泛的C端应用场景,提升用户粘性和使用频率;另一方面,通过打通软硬件,构建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港仔机器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布局多个用场景

    4月21日,港仔机器人公司与国华达闼战略合作签约暨公司成立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该公司将专注定制化机器人开发制造,瞄准教育、医疗健康、长者照护、物业管理等多元场景需求,打造一站式MaaS解决方案。同时成立研究院推动跨学科研究及商业化应用,并在香港建立人形机器人生产线。目前已在康养、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其养老机器人已获市场认可。公司计划到2035年生产2亿台家庭保姆机器人,服务4亿老人。与南通市政府合作的康养示范区项目将服务3000名用户,预计带来可观订单。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3亿元,2029年或突破750亿元。公司将持续发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抢占行业先机。

  • 风口上的荷尔蒙,AI情趣机器人杀疯了

    人形机器人浪潮正席卷全球,特斯拉宣布年内量产1万台Optimus,中国本土企业宇树科技凭借春晚舞台快速出圈。也吹进了一个小众赛道——AI情趣机器人,热度属实有些令人措手不及。或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情趣机器人仍会是私密的“地下产业”。

  • 摩尔线程与松科技共建国产物理AI仿真生态,开启机器人训练国产新纪元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研发效率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端到端物理AI仿真技术已成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的关键基础设施。叠加《"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正面临技术自主化与规模化应用的双重挑战。我们的愿景是为美好世界加速。

  • 宇树机器人1分钟售机器狗超百万 成为全球首个AI机器人主播

    3月31日深夜,“交个朋友控股”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其淘宝直播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宇树人形机器人G1。当晚,G1作为全球首个AI机器人主播,正式登上电商直播的舞台,并在一分钟内创造了超过100万元的销售额,这一成绩几乎与经验丰富的头部主播在大促期间的销售效率持平,彰显了G1强大的带货实力。直播中,G1采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向观众介绍了宇树科�

  • 机器人装大脑,智元又拉来一位技术大拿

    罗剑岚博士已在近期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根据披露,他将全面领导智元具身智能研究中心。“已经和智元的团队共同工作了两三个月,智元在工程方面、在执行力等各种能力上,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觉得我们是有机会做出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系统的”,在今天早间时候的沟通会上,罗剑岚博士对我们表示。凤凰网科技了解到,智元机器人还在以150亿估值进行新一�

  • vivo宣布成立机器人实验室:将研发家庭场景机器人

    今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海南博鳌启幕。在下午的博鳌发布时刻”环节,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登台发表《科技为器,人文为道》的主题演讲。根据vivo官网招聘信息,该公司目前已开始招聘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岗位,岗位要求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突出成就,获得国际同行认可,能够领衔组建相关研发团队的科学家、学术带头人。

  • 苹果要求供应商空运设备到美国:因零部件库存有限 供应链压力山大

    受新关税政策影响,苹果紧急要求供应商采用空运方式尽可能多地向美国运送高端设备,特别是那些定价在3000美元以上的苹果设备。一位苹果、微软和谷歌的供应商高管表示,客户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生产产品,并采用空运方式运往美国,但是这项任务面临多重挑战。新关税政策影响到了美国消费者,近日美国多家苹果门店员工指出,店内人潮爆满,许多顾客因担心iPhone涨价,恐慌性抢购苹果产品。

  • 雷霆仿生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神经与血肉”革命

    “当人形机器人的指尖能感知花瓣的纹理,当它的‘皮肤’能在触碰火焰时本能缩回——这不再是科幻电影,而是雷霆仿生技术带来的现实。作为全球领先的仿生科技研发者,我们正重新定义‘生命’的感知方式。”雷霆仿生在仿生技术的框架下,进一步研发并运用了:超导软体电子皮肤技术、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技术、AI与产品的联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矩阵,打造全球领先的

  •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诞生: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快科技4月19日消息,今天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共同挑战21.0975公里的赛道。据央视新闻官微介绍,目前天工机器人以36分54秒率先冲线完赛,夺得冠军。据悉,天工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是该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