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键词 > 软盘最新资讯
软盘

软盘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软盘在早期计算机上必备的一个硬件,也是计算机上面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英文缩写是FIoppy Disk,它作为一种可移储存硬件适用于一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软盘的读写是用过软驱也就是软盘驱动器来完成的。

与“软盘”的相关热搜词:

相关“软盘” 的资讯18篇

  • 无软驱的iMac诞生24年后 工业用户对软盘仍旧充满热情

    虽然软盘统治了计算机行业近40年,但苹果公司在1998年推出iMacG3时选择了放弃这种格式...Persky指出,许多工业用户是在航空和医疗行业,怀疑最依赖的工业用户是刺绣业,他不认为对软盘的需求会完全消亡,尽管他不指望它们能看到像黑胶唱片那样的复兴...软盘的定价是:未使用的10张软盘约15美元,50张软盘约50美元以上,而回收的旧软盘重复利用只要20美元就可以买到50张......

  • 日本决定停止使用软盘和光盘:已沿用半个世纪

    据报道,日本数字事务大臣河野太郎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淘汰软盘等过时的设备和技术...不过日本要想实现更便捷的电子化办公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淘汰这些设备需要修改法律条文,日本官方表示今年底会制定政策,并要求各部门开始采取行动...这种软盘文化也非常令人诧异,毕竟日本多年来在电子、数码等高科技产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甚至还有不少知名的存储厂商,但却一直使用软盘作为存储工具...公开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是IBM公司在1967年推出,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

  • Linux 5.17修复弹出已损坏软盘时系统挂起的问题

    如果你是极少数仍然依赖软盘的人,并且在运行最新系统的同时这样做,那么Linux5.17很显然将引起你的兴趣。在现有的Linux系统下,如果试图读取一张损坏的软盘,失败的过程中弹出它,系统就会发生卡死的现象。而对于Linux5.17来说,这个到了2022年的现在已经极其小众的错误确实得到了解决。这个修复是针对一个早在2012年就出现在内核的软盘代码的问题。如果试图读取一张破损的软盘,并在系统尝试/重试I/O时弹出它,可能会发生卡死错误。上周,除了所有令人兴奋的现代I/O改进,如正在进行的优化工作和使IO_uring更有吸引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

  • PC老鸟惊喜:Win11可运行5.25寸软盘

    去年发布的Windows 11系统,调整了硬件安装需求,简单来说变得更苛刻,也就说并非所有Win10设备都能如愿运行。以CPU为例,Intel 6代酷睿、AMD一代锐龙及更早的平台统统被拒之门外。所以,可以想象,Up主Jrcraft意外发现Win11可以成功运行一张远古的索尼5.25寸软盘时,心情是何等激动。视频当然,因为5.25寸软盘最大存储1.2MB,所以在我的电脑双击打开后,里面就仅仅放了一张图片。这意味着,虽然Win11硬件安装要求提高了,但对于外

  • Linux 5.17将修复在读取损坏软盘时强制弹出导致的挂起问题

    随着日历即将翻向 2022 年的新篇章,许多人或许早已忘记“保存”图标所指代的软盘驱动器。即使是较为年长的计算机用户,上一次接触软盘的时间,或许都可以追溯到大约 20 年前。事实上,如今仍有许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隐秘角落,仍依赖于软盘驱动器的应用。与此同时,Linux 内核也在不时发布针对软驱的驱动更新和修复补丁。资料图(来自:IBM)尴尬的是,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批软驱补丁,可能导致 Linux 内核在意外状况下挂起。问题可

  • 日本太守旧 每月收费500美元也要继续用软盘:安全可靠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已经不知道软盘(软驱)是什么东西了,Word中的保存按钮其实都是源于软盘。不过对日本银行及政府等部门来说,软盘可是没有淘汰的,哪怕现在银行每个月收费500美元,日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使用软盘保存关键信息,理由是可靠安全。日本的IT技术很发达,多年前就普及了电子技术,然而很多银行竟然在30年多后的今天仍在使用3.5寸软盘,这也不全是银行不愿意升级新技术,而是有很多银行的客户还在用软盘,银行也得

  • Linux 5.15将修复此前的补丁让软盘驱动器设备出错的问题

    靠近年初的时候,Linux内核的软盘驱动上进行了一些久违的工作,而且半年后人们发现,今年早些时候的工作反倒使Linux内核的软盘处理退步了。现在,Linux 5.15即将推出一个修复方案。自从今年早些时候对软盘驱动程序进行修改后,该驱动程序继续发挥作用,但它无意地改变了一些软盘处理代码:之前带有O_NDELAY标志的内核将允许打开一个软盘设备,即使没有插入磁盘的情况下。更新后的Linux内核如果在没有插入介质/磁盘的情况下打开软盘

  • 股讯 | 纳指再创新高 微软盘中市值一度超2万亿美元

    纳指涨0.79%,报收14253.27点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3日消息,由于投资者目光转向增长型股票,在亚马逊、微软等拉动下,纳指创下有史以来高点。截至收盘,道指涨68.61点,涨幅为0.2%,报收33945.58点;标普500指数涨21.65点,涨幅为0.51%,报收4246.44点;纳指涨111.79点,涨幅为0.79%,报收14253.27点。美国主要科技巨头全线上涨:美国主要科技巨头中国主要科技股涨跌互现:中国主要科技股中概股股价上涨的其他中概股包括:上?

  • 消失30年的红白机游戏:靠着21张软盘重见天日

    红白机、MS-DOS、PCTools、软盘……这是一堆暴露年龄的东西,却在同一件事上聚首,一个与数据恢复有关的故事。电子游戏历史基金会从年初开始着手的“复原行动”终于宣告

  • 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拍卖价达8.4万美元 比预估高十多倍

    上个月,拍卖行 RR Auction开始宣传将拍卖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Macintosh System,当时预估该拍品至少可卖 7500 美元。据最新报道,RR拍卖公司最终以84, 115 美元的高价出售了这一软盘,比原先的预估价格高出10倍多。

  • 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最终拍卖价达8.4万美元

    上个月,拍卖行 RR Auction开始宣传将拍卖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Macintosh System,当时预估该拍品至少可卖 7500 美元。据最新报道,RR拍卖公司最终以84, 115 美元的高价出售了这一软盘,这些钱足够用户来买 84 部iPhone11 系列手机了。

  • 乔布斯签名软盘最终拍卖价为84115美元,相当于84部iPhone11

    12月9日消息,国外拍卖机构RR拍卖公司对一张留有乔布斯签名的Macintosh System Tools软盘进行拍卖,最终成交价为 84115 美元。据悉,该物件的历史可追溯至 1988 年左右,状态“精细”,确认为真品。值得注意的是,成交价相当于 84 部iPhone 11。此前一幅有乔布斯签名的皮克斯电影《玩具总动员》海报被出价31250 美元。

  •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签名软盘被拍卖,估价高达7500美元

    11月27日外媒AppleInsider消息,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签名的Macintosh System Tools软盘现身波士顿的 RR 拍卖会,这件技术纪念品的预估成交价为至少 7500 美元。此次拍卖的起拍价为 1000 美元,在七次竞拍后,价格飙升至 4600 美元,截止发稿是,该价格仍然保持不变。 这件软盘最终截止拍卖日期为12月4日。

  • 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拍卖:预估至少可卖7500美元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遗物可以说是相当有价值的,他生前使用过的东西如手表、苹果钢笔,甚至是拖鞋都曾被拿来拍卖。日前,乔布斯亲笔签名软盘Macintosh System也正在被拍卖,预估成交价为至少 7500 美元。

  • 可读取苹果5¼英寸软盘的Apple Macintosh原型本周拍卖 全球仅2台

    全球硕果仅存、可以正常读取苹果5¼英寸软盘的两台Apple Macintosh原型之一,将于 12 月 4 日在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进行拍卖。据悉本次拍卖最终成交价有望超过 18 万美元,创造邦瀚斯拍卖行科学和技术类拍卖的新记录。

  • 全球最高市值公司短暂易主:微软盘中超越苹果

    11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一盘中,微软市值曾短暂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高市值公司。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微软市值首次超越苹果。

  • 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中翻出吃灰软盘:20年前留下的?

    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庆祝了20周年的生日。

  • 云业务业绩太强劲 微软盘后股价大涨6%

    (原标题:Microsoft shares hit high as cloud business flies above estimates) 网易科技讯 10月21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微软今天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受益于云业务的销售实现大幅增长,微软第一财季调整后的营收和利润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从而推动该公司股价达到历史新高。这一消息凸显在长期依赖软件和其他硬件之后,企业正在大规模转向使用云服务,但目前这一转变仍处于初期阶段。在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