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从「中国式」到「中国化」

导读

回头看看这几年的中国互联网,我们不禁会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寥寥无几,从 O2O、互联网金融、freemium这样的模式和理念,到闪购、短租、私密社交这样「具体而微」的生意,大多都来自美国。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意无意间,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投资者组成了一个有趣的食物链。对美国的潮流,中国的一大批创业者、大公司乃至投资人蜂拥而上,试图从中挖掘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从功能到界面,都只是简单的抄袭复制,连一个像素都不愿放过,然后再加上些符合中国特色为广大用户喜闻乐见的功能,一个中国互联网的新产品就这样出炉了。迅速推向市场,迅速占领市场获得用户,如果足够幸运,就能迅速获得投资和高估值,如果运气再好一些的话,或许还能赶上上市的机会。

秉承「拿来主义」,却不做些许的改进,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创新」。

但是,大家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另外一些事实。

即使在美国市场,对新产品的热潮总会随着人们的新鲜感而渐渐退去,或者成为一个稳定的中坚产品,或者慢慢退出主流市场被大家遗忘。

这样的情况在中美互联网食物链上产生的效应和影响最终将会扩大千万倍被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承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多数情况下,其实失败的产品更常见,结果也会更糟糕。

事实上,无论对投资人、创业者还是用户来讲,甚至对整个中国互联网来说,这种损失都是无法长期承受下去的——这种「中国式创新」实际上制造的是一种虚假的互联网泡沫和繁荣,实际上正在伤害着那些真正的创新。

我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创新。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思路和产品服务,我们可以参考他们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进化和变革,让其真正能够在中国互联网环境和市场中生根发芽。

进化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最早的并不一定是最好与最正确的,往往出现后来居上的情况,这一点无论是生物演变还是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都并不罕见。

在早期创新基础上不断进行的再创新才是真正推动产品、服务和理念不断成长成熟的决定性因素。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创新,在产品形态上的创新,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针对中国互联网和市场环境下的创新。

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中国化创新」的道路。

或许不是最早最领先的创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一直继续保持创新,继续不断优化产品服务,不断探索在中国市场中的道路,那么就算是一个泊来品式的创意,即使在美国本土销声匿迹,也有可能在中国获得成功。

这一切的重点和前提都在于不断的自我进化和创新,正如QQ 之于 ICQ、淘宝之于 eBay,当今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恰恰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成长起来的。

只有尽快摆脱「中国式创新」,走上「中国化创新」的道路,我们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创新中国」的目标。

相关文章

  • 怒其不争 特斯拉副总裁反对放宽汽车业排放标准

    怒其不争 特斯拉副总裁反对放宽汽车业排放标准

    网易科技讯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涉及到监管措施时,汽车行业往往形成统一战线面对政府制定的规则以及政策。但对虽然近期联邦政府以及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正在对汽车行业所提出的放宽汽车排放标准的建议进行评估,而特斯拉一位高管则主张对汽车行业采取更严格的限排措施以推动汽车制造商销售更多的电动汽车。特斯拉负责业务开发的副总裁戴木德·奥康尼尔(Diarmuid O’Connell)在密歇根州举办的汽车行业研讨会上

站长之家微博
站长之家微信

评论